时报观察丨跳出猪价波动周期率

点蓝字关注,不迷路~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预警,猪粮比价已进入过度下跌三级预警区间。而3个多月前,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零售价格周均价变动幅度还处于过度上涨二级预警区间。猪价从过度上涨到过度下跌,仅用了一个季度时间,变化速度之快,波动幅度之大,都超出了此前业界的预期。猪价波动周期率,真的不可避免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厘清当前猪价下跌与此前猪价上涨的内在联系。2022年9月下旬开始,已经有所平抑的猪价重新走高,直至10月中旬前后生猪价格几乎达到除异常年份外的峰值水平,个中原因在于部分养殖户博弈后市行情,非理性压栏,甚至出现购买标猪二次育肥的情形,导致市场上生猪供给减少,在需求并无太大变化的情形下推高价格。之后,这批原本早就应该出栏的生猪往后积压,同时赶上年末大型养殖企业的集中出栏,供给显著增加,猪价下跌后随之而来的恐慌性出栏又再次增加了市场供给,加之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消费尚未恢复正常,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猪价也就由大涨转向大跌。

保持猪价相对稳定之于消费者、行业乃至物价平稳都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出台文件,以猪粮比价、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平均零售价格为预警指标,设置生猪价格调控区间,加强生猪市场价格调控,缓解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例如,去年9月猪价过快上涨时,国家和地方合计投放20万吨左右储备猪肉,创单月投放数量历史最高水平。

不过,调控手段本身对供需的影响并不大。我国猪肉年均消费量约为5000万吨,即使平均到每月来看,20万吨储备肉也只占到月均消费量的5%。但调控所蕴含的预期管理对市场情绪却是重要引导——价高时放储提示风险,呼吁养殖户顺势出栏;价低时收储兜底,稳定养殖户信心。

从去年经验看,政府部门确实也始终密切关注,呼吁、引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经营节奏,但投机行为与博弈心态并不会因引导而彻底转变,并且政府“有形手”的干预也是为了维护正常运转秩序,从而让“无形手”市场更好发挥作用。因此,猪价仍大幅涨跌不足为奇。

市场应能从中得到启示,即如何尽可能规避生产供给的盲目性,减少投机与博弈行为。政府部门持续完善的预警机制,价格快速上升或下跌时约谈行业企业,严厉打击囤货居奇等行为均是有力措施。在此基础上,持续推动生猪期货一类金融工具发展,发挥其价格发现和风险规避功能,可帮助养殖户、养殖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减少盲目性。

责编:叶舒筠

校对:赵燕

直播预告

版权声明

王锦程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精瘦   盲目性   养殖户   消费量   生猪   比价   大中城市   供需   区间   政府部门   猪肉   零售价格   周期   时报   价格   市场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