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案例浅析01 规矩是规矩,界限是界限



分享一个关于家庭亲子关系的小案例。


01、案例简介


晚饭时间。


爸爸、妈妈和十岁的女儿陆续回到家里。


六十多岁的外婆辛苦了半个下午,端上桌几盘热气腾腾的水饺。饺子汤和蒜泥也上桌了。


妈妈赶紧洗手,帮忙一起收拾餐桌。


爸爸拿起筷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女儿说:“我不想吃水饺”,她自己开了一盒三文鱼罐头。


外婆说:“你吃的这都是什么东西,臭烘烘的。”


女儿:“我就想吃这个。”


外婆:“电视上都说了,少吃垃圾食品。”


女儿:“关你什么事?我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妈妈的火气“腾”地上头了,呵斥女儿:“怎么和外婆说话呢?”


女儿:“你和外婆都是一个阵线的,你没看到外婆说我吃的东西臭吗”,她拿着罐头,气哼哼地回自己的房间,关门的声音很大。


外婆深深叹了口气。


妈妈愣了两秒钟,火气转向爸爸:“你不知道说句话吗?教育孩子和你没关系是吗?”


妈妈也回了卧室。原本愉悦的晚餐时光,就这样不欢而散。


类似的情况发生过不止一次,常常是外婆说教,孩子顶撞,妈妈生气的模式。


02根据妈妈的自述,分析如下


在这个案例中,妈妈的情绪点有三个:


第一、 妈妈觉得外婆操劳家务很辛苦,辛苦应该被看见。她认为女儿的行为是对外婆的否定,她感到愤怒,这是替外婆产生的愤怒。


第二、 妈妈在评判自己的过程中感到受挫。


她看了不少关于孩子教育的书籍,认为应该给孩子自由宽松的成长环境,她会让孩子自己决定一些事情,也同意孩子自己尝试做饭,会把厨房弄得乱七八糟。


她的教育方式,外婆和丈夫常常不赞同,认为这是溺爱。


妈妈在教育孩子的路上独自前行,自己坚持,当没有祝福的时候,她自己也有迷失。


所以当孩子表现不礼貌的时候,她先有了自我攻击,仿佛有个声音在指责、嘲笑她,所以,她对女儿还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


第三、 妈妈将自己当成了“裁判员”。


根据PET的沟通原则来看,问题区的人不包括妈妈。


她主动走进祖孙二人的争执中,想要进行过错认定。


但是这段对话中的评价标准却有两个:一个是态度上的,一个是行为上的。


态度上,女儿缺乏对外婆的尊重。


行为上,外婆的指责是评判,而且干涉了女儿的自主权,缺乏边界感。


妈妈站在态度的立场上批评女儿,女儿站在行为的角度表达感受,于是互不相让。


妈妈十分苦恼,她说“自己虽然学习了很多”,但却不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03 觉察卡点,释放情绪,修正相处模式


事实上,案例中的女儿能直白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说明孩子的能量很足。孩子们天然就会表达感受,当孩子努力成为自己的时候,其实是自我在成长。


从觉察开始、然后让深层的卡点和情绪浮现并释放,然后在亲密关系中定下规矩,也设定界限。


觉察什么呢?


觉察自己当“裁判员”的念头在何时出现:


妈妈要意识到,外婆和女儿之间的相处模式不是一天形成的。她们之间有自己的互动习惯,那是她们自己的事情。


简单来说,外婆是有选择的,如果被女儿的粗暴伤害,她可以自己大发脾气,或者下次闭嘴不说,


所以,妈妈如果带着自己的情绪,插进祖孙的互动之中,那还不如先当旁观者。


觉察之后,妈妈会发现,那种想要控制女儿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和外婆互动的心理,是基于她自己的情绪。


一方面是对外婆的愧疚和歉意,外婆多做一点家务,她就会有愧疚感,她没有看到这是外婆自己的意愿,老人在忙碌中体现着自我的价值,她要做的是充分表达自己的认可;


另一方面是对于孩子教育的自我怀疑和求认同的心理。


为什么女儿和外婆的冲突会让她感到焦躁?那个瞬间里内心充斥着自我谴责的声音,她怕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被认同,这个害怕源自那里?


当然,这些情绪卡点在之后追溯妈妈早年经历的过程中,得到了释放。释放以潜意识对话的形式进行。


所有的释放,不是在理智上进行,而是感受上消解。


当妈妈走回童年,内心受伤的小我获得疗愈,她的想要被认同和想要控制被慢慢放下,她走会被忽视、被否定的童年自我,在意象对话中成长。


03 家庭会议立规矩,定边界


开家庭会议之前,妈妈先与女儿做了单独沟通,对于自己过往充当“裁判员”时,对女儿的压制和控制表示道歉,也认可女儿捍卫自我边界的行为是正确的。


妈妈的道歉,融化了女儿的防御。


女儿不好意思地承认自己的态度也不好,被外婆一说,脾气就有点急。


家庭会议定在周末晚上,但在那之前,有过几次聊天。


一家老小在轻松适意的氛围中,分别说说小时候的事,交流中,彼此的了解在加深。


外婆说,其实自己挺喜欢忙一点,感觉还挺有价值,不觉得辛苦。


女儿对长辈小时候的事情听得十分认真,很感慨地说,“外婆有很多原来她不能认同的观点,现在看看,其实是来童年过得太苦了!“


在家庭会议中,每个人说自己的需求,定下来的讨论主题是:怎样尊重长辈和哪些事情可以自己做主。


家庭规矩中,尊重长辈的第一条,就是不要大声和长辈争执。


而在自己做主的事情,则请大家尊重彼此的界限。尽量用描述的语言,不要用评价或者批判的表达。


女儿最后提出一个非常好的建议:为了在关键时刻,不要争执,可以在发火之前,先用暗语提醒彼此越界行为。


这个暗语就是“家规序号”。


这个方法试行两周了,妈妈反馈,目前一切都还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裁判员   长辈   界限   外婆   规矩   情绪   女儿   事情   案例   自我   妈妈   孩子   心理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