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报复性存钱,你怎么看?

正观评论员 韩静

90后报复性存款、报复性消费还只是一个短期现象

1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报告显示,全年人民币存款额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刷新历史记录。

存款额增加,20-25岁的年轻人添了不少力。后浪研究所的一份报告中显示,2022年在全国2200名40岁以下的人中,90后这一职场主力军,每月有存钱习惯的比例最大,占到了41.7%。95后紧随其中,也达到了40.6%。存钱比例上,90后在所有年龄层中占据上风,有三成的人表示会存月收入的50%以上。

过去三年,受疫情环境影响,许多人经历了工作不稳定、工资难保障的困难时期,职场新人们很担心,外地工作的年轻人们更担心,如果没有钱,那么就会寸步难行。

年轻人存钱,一方面能尽早实现经济独立,不再依附父母;另一方面,也能给自己留存一份安心,不至于落个囊中羞涩的尴尬境地。这样看,90后报复性存款是可以理解的。

但作为国家消费主力,年轻人转变消费习惯,从消费“大户”转为存款“大军”,对于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势必不利。年轻人存款的增多,或将伴随着消费的收缩。这些现象从热议的“奶茶告别30元时代”“三五年不换手机”可见一斑,一些行业在短期存款盛行的风波中吃了闭门羹。

对于年轻人报复存款,专家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人建议年轻人多消费,有人认为既然中国老百姓存款多,那可以拿出三分之一存款买房,拉动一下楼市。但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类似的建议或许有一时起效,却经不起时间考量。

百姓的血汗钱是用来过日子的,钱要怎么花怎么用都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年轻人初入社会,生活工作各方面花销都大,买房这种事情需要长远规划。如果他们把所有存款都投资在房产上,根本无法在市场上正常流通,无法创造新的财富,这种情况反而会拖累经济发展,自己的生活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说到底,没有人不喜欢花钱,但花钱的前提是依附于自身的经济支出之上。当人们有了更多的钱,当然愿意花钱,提高消费水平,在有能力的情况下买房。

如今,90后报复性存款、报复性消费还只是一个短期现象。随着疫情政策优化调整,经济进入全面复苏,该如何促进市场全面恢复,让老百姓能切实多赚到钱,是眼下最该考虑的问题。

毕竟,经济好,人们自然就有消费意向。

编辑:陈若松

统筹:王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报复性   后浪   上风   存款额   疫情   存款   年轻人   现象   经济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