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的人生剧本其实早就已经写好了

文 / 子玉

有些人的人生结局是可以预测的,比如,长孙无忌。

显庆四年(659)四月,唐高宗李治罢免了太尉长孙无忌、削去了他的封邑,并改任长孙无忌为扬州都督,将他安置在了黔州。说不好听点其实就是流放加软禁的套餐。

到了七月,李治更是直接派出使者前往黔州,命令长孙无忌自杀。

曾经大唐的功臣、关陇贵族集团的领军人物、深度影响唐朝历史达三十年之久的重量级人物,就这样以极其悲惨的方式草草谢幕。

他的命运剧本,还是让妹妹长孙皇后给说中了。

长孙皇后生前最担心的事就是,哥哥长孙无忌会在权力面前迷失自己,最终给整个家族带来祸患。因此,她是不断建议太宗,不要对哥哥委以重任。

贞观二年(628)正月,当有人举报作为尚书省右仆射的长孙无忌有揽权迹象时,长孙皇后严厉要求哥哥,马上辞职。

是的,长孙皇后是绝对的人间清醒,她熟读经史,早已经将哥哥和历史上的吕氏、霍氏进行了对标,她比谁都要明白,想要避免历史的悲剧在自家人身上上演,就只有避开“外戚干政”这条路

贞观十年(636),长孙皇后病逝前还再次将自己的意愿向丈夫太宗皇帝复述,可谓用心良苦。

但最终,长孙无忌还是以狂奔的姿态走上了那条长孙皇后最忌讳的路。

▲长孙皇后 图源/剧照

首先,长孙无忌联合褚遂良等大臣强力干涉太宗将晋王李治立为了太子。虽然这更多是太宗的本意,但长孙无忌赤裸裸地干预总是让太宗有点不舒服。太宗对李治说:“快谢谢你舅舅吧,是他同意你为太子的。”

这其实就是太宗在表达自己的不满。

太宗晚年,长孙无忌更是不断挤压房玄龄的生存空间,对于刘洎这样曾经支持过魏王李泰的人,他抓住机会直接就是整死的节奏。

讲真,岑文本最终忧虑而死那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共事多年,他太了解皇帝这位大舅哥了。

太宗驾崩之后,长孙无忌更是在长安城中一手遮天,他的底气正是来源于自己是太宗亲命的顾命大臣。

没有了太宗的约束,长孙无忌彻底放飞自我,无限释放自己内心的欲望。他打出去的第一张牌就是,强力挤压尚书省左仆射李勣的生存空间,最终逼得李勣以辞职的方式来避险。

李勣出局之后,大唐的三驾马车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全部被长孙无忌的手掌所覆盖,形成了长孙无忌左右一切事务的局面。

永徽三年(652),长孙无忌更是直接将自己的权力线延伸到了高宗的后宫,与王皇后联手一起将陈王李忠运作为了太子。

那时的李治也不过才二十五岁,长孙无忌就已经将自己的手伸到了皇帝身后的时间、空间。

一切都是违背皇帝李治的主观意愿,你说高宗会如何看待他这位舅舅?

这还不是最过分的,长孙无忌接着还干了一件更狠的事:利用房遗爱事件将荆王李元景、吴王李恪、驸马都尉柴令武、江夏王李道宗、将军薛万彻等这些与自己不是一派的人一网打尽

甚至皇帝当着众人的面请求舅舅留下叔叔和兄弟的命时,长孙无忌都不为所动。

相信那一刻,李治的内心一定是被无助、愤怒、不甘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此时的李治有一百个理由对他这位舅舅亮剑——

从君臣关系的角度出发,长孙无忌已经越界了;从感情的维度出发,长孙无忌还将李治当做小孩,甚至无视。

这些都是促使李治发誓改变这一格局的原动力。而李治的突破口正是长孙无忌掌控力相对薄弱的后宫,以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这件事与长孙无忌展开了角逐。

这是一场持久战,从永徽五年(654)一直持续到了显庆四年(659),整整持续了六年时间。

这一战,李治打得相当艰苦,甚至曾经一度放弃过。但他毕竟是皇帝,可以团结大多数人,加上司空李勣后来的助力,高宗最终还是以一场场局部胜利扭转了整个战局。

在这个过程中,长孙无忌将自己的霸道发挥得是淋漓尽致——

李治带着武则天拉着十车珍宝去游说舅舅,长孙无忌是一点面子也不给,和皇帝打游击战,就是不谈正事;李治让大臣许敬宗去交涉,长孙无忌直接将人家骂了一顿;李治退而求其次要长孙无尽同意立武则天为宸妃,长孙无忌依然是一副不容商量的语气,没门。

完全不把李治当皇帝的节奏。

说一个细节,当长孙无忌的心腹褚遂良以辞职来要挟李治时,武则天甚至情绪失控:“何不杀了这厮?”

▲武则天 图源/剧照

李治的情绪也好不到哪去,大怒。

能将皇帝和昭仪逼到这个地步,你说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结局能好?

也就是说,但凡长孙无忌能够作出些许让步,事情都不至于发展到后来失控的局面

可是,长孙无忌一直对现实没有一个清醒的认知:李治才是皇帝,他只是个辅政大臣而已

甚至在李治已经获胜的情况下,长孙无忌依然想左右局面。

显庆元年(656),侍中韩瑗突然上书皇帝,为褚遂良鸣冤叫屈,在高宗不同意的情况下韩瑗更是直接以辞职来要挟皇帝。

那一刻,李治终于明白,这些人始终和自己不是一条心。而天下人又都知道,韩瑗是长孙无忌的人,褚遂良更是长孙无忌的心腹。

虽然没有迹象表明,韩瑗是受长孙无忌指示,但你说李治他会怎么想?

是的,这件事促使李治放弃了与舅舅一派的和解

接着,李治就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显庆元年(656),长孙无忌的表弟高履行被贬为益州长史;

显庆二年(657)三月,李治下令,将褚遂良由长沙调往桂林。两年后又将其贬往爱州(今越南清化);

八月,侍中韩瑗被贬往海南岛。两年后,韩瑗病死于此地;

中书令来济被贬往台州。三年后又将其贬往新疆;

......

说实话,在主力干将被一个个从长安腹心剥离之后长孙无忌已经是孤掌难鸣,只能将自己人生的剧本交给皇帝外甥来修改。

在长孙无忌被外放到黔州之后,李治并没有给这场地震按下暂停将,他继续出拳——

将长孙无忌的儿子驸马都尉长孙冲流放岭南;

将褚遂良的儿子褚彦甫和褚彦冲流放爱州,接着直接在路上杀掉了;

将于志宁免官;

高履行接着被贬官为洪州都督;

......

在收到心腹以及家人一个个被斩草的消息后,长孙无忌大概已经猜到了自己的结局。也是从这一刻他才意识到,原来他这个外甥是个狠人呐。

▲李治 图源/剧照

通过这场地震的作用,长孙家族彻底退出了大唐的舞台,外戚干政的悲剧在这个家族身上再一次上演,还是原来的配方。

当然,长孙无忌这一切都是咎由自取,不知他临死前有没有想到吴王李恪自杀前发出的预言:

“长孙无忌窃弄权威,构陷忠良,宗社有灵,当族灭不久!”

果然。

不过话又说回来,长孙无忌不可能有造反的想法,真正让李治忌惮的其实是:长孙无忌彪悍的的个人能力;经营三十年的个人势力;他身后的关陇贵族集团

也就是说,李治通过打倒长孙无忌集团彻底扭转了大唐的朝局由关陇贵族集团主导的局面

这可是就连唐太宗当时都没有办到的事呀。从这个层面来看,李治的水平确实不低。

所以,历史还是要从大的维度去看,才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长孙   吴王   庆元   贞观   大唐   心腹   大臣   舅舅   皇后   剧本   皇帝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