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委员新风采⑩唐耘熳:畅通双向转诊 危重病人“转上去”轻症病人“接回来”

视频加载中...

今天(1月12日)上午9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分组讨论在各驻地宾馆举行,也就今年上会带来的提案做现场分享。作为首次上会的新一届省政协委员,四川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唐耘熳也深感重任在肩。“我是一名外科医生,过去总想着怎么突破技术,给孩子们把手术做好,现在有了省政协委员这个新身份,我还要好好补课学习,把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带下去,也要把基层的声音传上来。”

1月11日,唐耘熳现场聆听了黄强省长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在上会前还连续奋战在收治新冠病毒感染急危重症患者一线的一名小儿外科医生,她深有感触。“当听到黄强省长用较长篇幅,充分肯定了这段时间广大医务人员在抗疫一线的投入与牺牲,我心潮澎湃,觉得我们的工作还是得到了党和政府以及老百姓的肯定。”

唐耘熳告诉记者,本轮疫情,对于他们科室来说就是“反差萌”,90多岁高龄的爷爷奶奶盖上“花被子”,住进了小儿外科病房。为了最大限度收治新冠病毒感染的危急重症患者,四川省人民医院所有科室的床位,都纳入统一管理。而小儿外科在接受医院统一调配床位的第一天,就收治了23名老年患者,其中10位都是90岁以上。最高峰时,一半的床位都来拿了出来。对于小儿外科医生来说,这次要干起内科的活,而且治疗的都是千月龄上下的“大宝宝”,挑战不小。“医院调配内科医生跟我们结对子,有时凌晨1点多还有专科医生过来指导,我们科室谁也没掉链子,大家利用休息时间学习,把患者的治疗任务扛下来,就在前两天,我们科一个90多岁的爷爷,还收到了小儿外科发的出院证明,现在科室里的新冠病人情况都比较稳定。”唐耘熳说。

这次上会,唐耘熳带来的提案,就与这段时间的一线救治经历息息相关。她表示,经过20多天的奋战,终于扛到急诊量明显回落,最大程度保障了新冠感染患者,尤其是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重病人“转上去”,稳定期的病人回到基层康复是一个比较好的模式,但在救治的过程中,她也看到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双向转诊,尤其是“下转”还不够畅通,大量症状不重和早期感染患者涌入大型医院,基层医院向三级医院转诊过多,在大型医院治疗好转、达到出院标准的患者很难下转,占用了宝贵的危急重症医疗资源,只有畅通下转渠道,才能让大医院的床位流转起来。

而下转困难的主要原因一是基层医院对治疗缺乏信心,二是患者对基层医院信任度不足,三是当前大型医院的医联体、医共体等网络建设下端还主要在市、县级医院层面,而这些医院在本次疫情中,也是区域的救治中心,本身负荷超量,无力承接下转。

面对这个问题,唐耘熳建议:一是建立有效应急资源储备,包括医务人员防护物资、呼吸支持和监测设备、药品等应急物资和有效的统一调度机制;二是进一步疏通、落实有效的分级诊疗。对基层、社区医疗机构进行同质化的新冠感染早期、轻症感染培训,确保掌握最新的权威诊疗规范。将主要大型公立医院的应急救治分级诊疗网络联通到基层和社区医疗机构,确保危急重症及时上转、病情缓解的患者有效下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病人   医务人员   床位   疫情   危急   医疗机构   政协委员   科室   畅通   双向   小儿   外科   重症   基层   患者   风采   委员   医院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