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洁晶莹的大食国器物遇上文气舒展的宋朝,它们会发生怎样的碰撞

引言:

不少文人似乎总会对晶莹剔透的玻璃制品有一种情有独钟的偏爱,在他们看来,皎洁晶莹的器物,正好能配得上他们心中那股纯粹如茉莉花的气节。

而玻璃制品一开始并不是中国的专属,更不是中国人的原创。在宋朝时期,遥远的大食国器物传入国内,让不少宋朝的百姓见证到了皎洁晶莹之美。

时至今日,不少玻璃容器都仍然向我们展示出了一种剔透的美感和魅力。那么,遥远大食国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国度?当他们的文化产品进入宋朝时,两个国家的文化又会进行怎样的碰撞?

偏重商业,勇敢无畏

宋代不少人都曾经听说过一个陌生的国度,大食国。这个国家的名字如今已经在我们的世界上销声匿迹,但是如果翻看地图,我们会发现,大食国的领土范围与今日的阿拉伯国家高度重合。

对于社会环境相对闭塞的宋朝人来说,大食国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国家。这个国家非常看重商业发展,甚至国家的其他生产领域都得为商业让路。商人在国家内部享有极高的社会地位,不少平民百姓削尖了脑袋,也得以在商品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由于国家濒临海域,所以大食国的人们都非常倚重航海商业。如果仔细研究他们的发展轨迹,我们甚至会发现,他们的发展历程同古希腊的众多城邦十分相似。

古希腊的城邦文明发源于海洋文明,他们的海上贸易也非常发达。在航海时代还未完全铺开之前,古希腊的航海技术已经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水平。

同样地,大食国也具有相同的发展特征。这个国家的人们对商业有一种盲目的崇拜,对神秘的海洋也产生了一种大无畏的征服精神。他们热衷于挑战,热衷于面对未知的惊险,也热衷于获得自己在战胜一种自然困难之后的成就感。

所以,即便是狂风乱作,即便是巨浪滔天,该出海的商人还得按照以往的计划继续出海。由于已经经历过众多海洋上的危险情况,所以他们在面对种种困境时,往往能够直截了断地采取最有效的措施,帮助自己和船队渡过难关。

在偏安一隅的大宋人看来,这种崇尚自由和追求刺激的大无畏精神是他们缺乏的,同时也是他们无比向往的。年轻的人们长久地被闭塞在一个封闭的环境当中,无法用自己的双眼去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也无法亲身感受自然的快乐。所以,他们的内心其实对大食国的人有着一种向往和崇拜。

在宋朝的史书上还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大食国有一对父子出海做生意,可父亲却不幸在海洋的威胁中丢失了生命。按照惯例来说,儿子应该知难而返,尽量避开现在这种危险的局面。

可实际上,儿子却继续勇往直前。他用了三天的时间为父亲处理后事和做哀悼,此后的时间里,他都继承了父亲的意志,继续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

这则故事让无数宋人感动,他们感动于父子亲情,也感动于别的国家的年轻人身上的那股精气神。之所以会感动和向往,其实还是因为我们自己缺乏这股精神。

宋朝的环境大家必然不陌生,它处于众多少数民族政权的包围当中。不管是辽国还是西夏,又或者是金,这些少数民族政权都对宋朝政权虎视眈眈。事实上,不同政权之间也爆发过多次激烈的冲突,而大宋往往在这些冲突中落于下风。

宋朝朝廷之内的风气也十分不好,在面对外敌挑衅时,有武将甚至选择退让求和。对于有志之士来说,这是一种相当没有骨气的体现。

当一个国家无法在混战的背景中挺直脊梁时,我们又怎么能期盼这个国家最终屹立在顶端呢?

宋朝的年轻人对本国的风气十分失望,所以,他们在他国充满刺激和挑战的故事当中去寻求一种精神慰藉。因此,哪怕大食国当时的地位并不高,但他们在中国人心中的知名度却并不低。

而随着航海贸易的深入,大食国的玻璃器物也传入了宋朝。

看着这些皎洁晶莹的玻璃器物,有人说:只有这样的器物,才配得上文气舒展的宋朝。

“冰明玉润天然色。凄凉拚作西风客。不肯嫁东风。殷勤霜露中。”宋朝的文人墨客,也尽情地在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当中去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

文人墨客,争相描写

大食国的器物传入中国以后,最先拥有欣赏机会的还是上层贵族阶级。他们所看到的是,一件件晶莹剔透的文化产品,是我们自己的生产水平所无法创造的成果。

事实上,这些文化产品都是由玻璃制成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玻璃本身就晶莹剔透,他们在自然光线的照射下又能够折射出不同的色彩,这就更为这种器物增添了一种独到的魅力。

因此,宋朝人大多对大食国的器物都保持一种无比欣赏的态度。众多的文人墨客在有幸欣赏到这些玻璃制品之后,还多次写诗作赋,加以描述和赞赏。

“非石非玉色绀青,昆吾宝铁雕春冰。表里洞彻中虚明,宛然而生是为瓶。补陀真人一铢衣,攀膝夜坐花雨飞。”这是宛丘先生对于大食国器物的描述,他用了这么多美好的词句,向我们展现了他心中的感受。

他所看到的其实是一件普通的蓝玻璃瓶,这个玻璃瓶看起来不是石头也不是玉,他颜色非常纯粹,就像是用冰雕制而成的。不管是从外往里看,还是从内往外看,玻璃瓶都能让人一眼看到底,十分纯粹清澈。

这是他所看到的景象,但又何尝不是他心中对于品性的描述呢?作为文人,他们最常使用的一种写作手法就是借景喻人和托物言志。他表面上是在写这个蓝玻璃瓶,实际上也是在告诉自己的友人,做人要像玻璃一样清澈纯粹,要有一颗正直而纯善的心。

我们相信,在描绘这只玻璃瓶之前,先生定然也对大食国的精神气节有所研究。在统治者的压迫之下,文人墨客无法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对于宋朝现存风气的不满,他们就只能在自己的文艺作品当中去巧妙地传递个人的思想和情感。

这是宋朝文人风骨的体现,也向我们展示了士大夫阶层的精神。然而,这种精神恰恰不是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体现,所以这也是最让文人墨客头疼不已的事情。

他们欣赏从大食国传来的器物,并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欣赏艺术品的层面上。他们是在从中获取自己的精神慰藉,并且将这份力量转化为自己的创作能力。

所以人们才说,大食国交界经营的文化产品,实际上跟文气舒展的宋朝最为相配。宋朝刚直不阿的文人,其实就像我们看到的晶莹剔透的玻璃一样,清澈且正直,出淤泥而不染。

玻璃制品,广泛传播

经过统治者的大力推崇和文人墨客的大肆宣扬之后,这些由大食国传来的玻璃制品,实际上在宋朝社会中得到了广泛地传播。

众所周知,宋朝的经济发展相当活跃。在商业政策的支持之下,各类民间市场广泛开展市场贸易,商品流通和经济流动速度都在不断加快。

所以,宋朝的商人是最能够发现商机的。当他们看到从他国远道而来的玻璃制品时,便看到了物以稀为贵的商机。因此,在社会上层阶级有意识地将玻璃制品往下层推动时,他们便顺势将玻璃制品改变为了一种商品。

在勾栏瓦舍之中,玻璃制品的身影逐渐多了起来。我们可以看到桌面上摆放的花瓶是由玻璃制成的,人们手中拿着的酒杯是由玻璃制成的,甚至连花魁头上戴着的首饰也是由玻璃制成的。

随着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玻璃制品的价格也在下降。这些工艺品从一开始摆在贵族家中的装饰,逐渐变成了平民百姓家里的实用性容器。

宋朝中后期,底层百姓家里的水杯甚至都是以玻璃制成的。而人人家中几乎都有玻璃制作的花瓶,用来当作聊胜于无的点缀。正因为中国的市场日益成熟,中国和大食国的交易数量也不断增长。

我们从玻璃制品上看到的,是宋代人对于工艺品的审美。在浑浊的社会背景当中,他们向往玲珑剔透的东西,也希望能够在这些工艺品上寄托自己的个人情感和理想。

玻璃制品所呈现出来的外观上的独特性,恰好符合宋朝文人的思想特征。所以,二者极为相配。

结语:

对于有志之士来说,宋代绝对不是一个很好的朝代。虽然整体社会氛围重文轻武,文人学者有相对广阔的生存空间,可他们的政治理想却无法通过参与官僚体系得以实现。

宋代积贫积弱的社会,让文人感受到了浓重的无奈和无力。而此时从大食国传来的玻璃制品,以及上面所存在的关于大食国的品质,正好就成为了文人的精神慰藉。

参考资料:

1.《宋史》

2.《文心雕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器物   宋朝   古希腊   文人墨客   玻璃瓶   玻璃制品   文人   皎洁   晶莹   玻璃   发生   精神   国家   文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