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城投债违约,谁是最后的大冤种?

最近各平台都被城投债刷屏了,各地陆续爆出来城投债违约的消息,水花最大的当属“遵义156亿城投债展期20年”。看完千篇一律的资讯,这里深度剖析一下:城投债违约的源头是什么?违约之后,还债的钱会从哪来?城投债违约的尽头会是什么?文章较长,建议收藏+关注


01 什么是城投债?

城投债,一句话说,就是一笔债务,一般都是城投公司向银行借的钱。借的钱用来干嘛了呢?基本上都是用在城市建设上。

这里插一句:为什么会有城投债这个玩意?是不是所有的城市建设都需要城投债呢?

并不是的。正常情况下,一个城市、一个省份,搞建设的时候,是可以发地方政府债的,也就是以政府的信用为担保发行债券,听起来有点像国债。地方政府债的风险比国债高,但是整体来说,风险还是偏低的,基本上没有违约风险。(债券相关内容请参考旧文 《债券是什么?债券有多重要?》)

为什么呢?因为地方政府债如果还不上,国家财政部会兜底,把这笔钱还上。但是这么操作也有问题:地方政府就会不停发债,不管能不能还上,只管发债,反正最后有国家兜底。这样显然是不行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地方政府发债都会有规模限制,也就是国家兜底也是有限额的。超过一定规模以后,地方政府就不能发债了。

那问题就来了:地方政府搞建设需要钱,但是又不能发债了,那钱从哪来呢?这时候就各显神通了。

有联合金融机构融资的,比如把这笔融资交给信托公司,就会包装成信托产品投向市场,大家都去买信托产品,那政府这笔钱就到手了。(具体操作请参考旧文《关于信托投资,这一篇文章就足够了》)

也有通过国企发债的,也就是企业债,比如城投债,这种一般都是企业直接向银行借钱。

当然,还有其他五花八门的手段,变相融资搞建设的,这一类的债务,在监管部门有一个统称,叫做“隐性债”。早在一年前,国家就明令禁止地方政府变相举债,并且要求积极化解已有的隐性债。

注意看时间,一年前就有大量关于隐性债的新闻

为什么禁止这些隐性债呢?当然是因为有违约风险,当债务违约遍地开花的时候,就算中央想救助,也救助不过来。就像现在,一夜之间,城投债集体违约了。看起来很突然,为什么会这样呢?城投债为什么会违约呢?


02 城投债为什么会违约?

城投债违约的原因,众说纷纭。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以下两种:

第一,房地产项目没人接盘。房地产是城投公司的主要业务之一,疫情以来的三年,经济形势一落千丈,公司一个接一个破产,员工一群接一群失业,对很多人来说,维持生计都困难,哪还有那么多买房子的人?

就连前几年买了房子的人,好多都面临断供的困境。和前几年相比,买房子的客户急剧下降,盖好的楼盘卖不出去,自然就收不回来钱。放眼全国,有多少楼盘等着出售,即使房贷利率一降再降,似乎也没啥用。这些房子卖不出去,城投公司就收不回钱,就会违约。

第二,工程项目不盈利。还有一些城建业务是当地的工程项目,比如游乐城、商场,可能斥资几十亿,叮叮咣咣建了几年,终于建成了,结果生不逢时,和疫情撞了个满怀。时不时封控,大家都足不出户,这些项目靠什么盈利?没有营收,就没有钱还债。

甚至,还有一些,注定就不盈利的项目,比如这种,斥资34亿在四五线小城建的停车场,靠十块八块的停车费,啥时候能收回本?

当然,还有贪腐的原因,这个问题肯定存在,但是肯定没有以上两个原因的影响大。


03 城投债违约后,怎么处理?

先说说债务违约的常规处理,最严重的就是公司破产,完全不兑付,就是没钱还了。目前城投债还没出现这种情况,但是就现在这个趋势来看,未来一定会出现。

比破产好一点的,是部分违约,就是只能还一部分钱了。再好一点的就是,钱会还,但是现在还不了,十年二十年之后还,到时候还不了再说,不行就再往后推

比如这次遵义的城投债,就是这么处理的:

银行贷款将展期至20年,利率调整为3.00%/年至4.50%/年,前10年仅付息不还本,后10年分期还本。

能把城投债展期到二十年,也是挺厉害的。

对于这个处理,有人表示:不管个人还是企业,很多还不上债的都跑路了,但是遵义城投集团并没有赖账,还积极化解了,已经很优雅了。

也有人表示:有茅台坐镇,果然不慌,慢慢还债。

// 这么看来,经过P2P和信托暴雷后,大家都见过世面了,对金融违约事件的包容度越来越高。一时还真不好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总之,对于城投债的违约,不同地区的处理也是各显神通。当初能融资多少钱,是能力的体现,现在怎么处理违约,像是人品的体现。

不管现在怎么处理,那都是把还债时间推迟一下,最终的最终,债务总是要还的。如果房地产不能变现,工程项目不能盈利,那拿什么还债呢?不管展期十年还是二十年,最终还是要回到这个问题上。二十年之后,钱从哪来呢?如果还是还不上,怎么办呢?已经有人开始替银行喊冤了。

银行真的会独自承受这一切吗?替银行操心的人,真是大可不必。银行可不是吃素的,处理这些烂账,银行早就有成熟的解决方案,一通操作下来,不但不亏损,还有可能从中获利。


04 银行会怎么处理?

还是以遵义城投债的处理为例,展期20年,前十年只还利息,后十年分期还本金和利息。这么做,压力就给到了银行。银行面临双重问题:

第一,二十年后,如果这笔钱还是收不回来怎么办?

第二,众所周知,银行的主营业务是存贷,这笔钱本来该收回来了,然后再放贷出去就能赚利息,但是现在收不回来,损失的收入怎么办?

毕竟,银行也是经历过风浪的,什么牛鬼蛇神没见过。对于这种情况,银行当然不会坐以待毙。类似的情况,看看以前银行是怎么“化解”的。

对于这种长期债务,银行通常会把应收账款作为底层资产,把这种债务打包成一种证券卖给散户。MBS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MBS是怎么操作的呢?

MBS全称Mortgage-Backed Security,中文翻译五花八门,其实质是以银行应收的房贷作为底层资产的证券。

银行给购房者提供按揭贷款,购房者需要按时还款。对银行来说,购房者未来一笔一笔还的房贷是应收账款,这些应收账款就是银行的资产。银行再联合金融机构,以这些资产为底层资产发行证券,这种证券就是MBS。

在投资市场上,如果你买了股票,那你买的底层资产就是公司的股份;如果你买了国债,那你买的底层资产就是国家的借款;如果你买了MBS,那你买的底层资产就是银行未来收回的账款。

购房者还房贷的钱,银行就用来兑付你的MBS证券,但是当购房者违约的时候呢?银行拿什么还兑付你的MBS?银行没钱兑付,MBS是不是也会跟着违约?

这么直观的看,不难看出,MBS风险还是挺高的,谁会去买呢?实际情况是,很多人都买了,因为银行和金融机构经过一系列包装,MBS看起来就没那么大风险了。(当然,证券打包是由银行,券商,保险公司,还有一些特殊机构联手完成的,具体操作,下一篇文章详细分享一下。)

再说回现在的城投债,几十年分期付款,这个现金流结构和房贷是一样的,银行会不会包装成新的证券,以MBS的形式“化解”呢?至少,对银行来说,像是一条明路。


05 对个人有没有影响呢?

城投债违约的源头,是城投公司和银行的债务纠葛,和个人投资者没啥关系。但是,城投债违约的尽头,大概率是散户来承担。

再来梳理一下这个关系:城投公司的钱没收回来,就没钱还银行。银行从城投公司收不回钱,就会想办法从别的地方收回这笔钱,比如把这笔债务打包成证券,卖给散户。如果城投公司最终还是没钱还银行呢?银行没有钱兑付给散户怎么办呢?散户的亏损谁来承担呢?只能自己承担。

就这样,兜兜转转之后,银行就这么把问题“化解”了。看到这,可能你还会有个疑问:银行这么做的可能性大吗?从过往类似事件来看,这样操作的频率非常高。并且,针对这波城投债违约,也有知名财经博主公开给银行支招,就是把这笔债包装成REITs,卖给散户。(REITs相关内容,请移步旧文《深度解析:REITs到底是什么?到底值不值得投资?》)。

未来几年,会有更多的融资性信托、政信类信托、城投债等隐性债暴雷。对于散户来说,你买的理财产品、证券等投资品的底层资产有可能就是这些隐性债。这些产品都是不保本的,风险非常高。

不管是从银行买,还是从证券公司买,买之前都记得问清楚,投资的底层资产是什么。如果问不清楚,自己判断不了,那就不要买。否则,你可能就是最后的大冤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遵义   展期   隐性   散户   地方政府   债务   底层   深度   资产   银行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