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情绪,终会害人害己


大乘佛教认为,所有烦恼当中,最严重的是嗔恨心,因为大乘佛教的基础和出发点,就是慈悲心。与慈悲心直接对立的,就是嗔恨心。嗔是心中火,不但对自己不好,对别人也不好,常起嗔心就如同慢性自杀一样。

从前有一个愚痴的人,因为他和别人有仇,所以常常要想出方法来报复。可是他怎样也想不出方法,因此抑郁在心,终日不能快乐。有人问他道:“你为什么这样抑郁不乐呢?”

他回答道:“有一个人常常说我的坏话,所以我心里很气。我想这个仇非报不可,可是我想来想去,都想不出好方法,所以一直都在生气烦恼。”

那人听了,哈哈笑道:“这很简单,你只要学持一种秘密的咒语叫毗陀罗咒的,但可以害他致死。不过,持这种咒,有一种毛病,就是持了以后,你自己也要死去,我看你还是不要持吧!免得仇人未害,你自己却先死了。”

不料这个人听了,非常欢喜,说道:“请你告诉我这个咒语吧!我报仇心切,只要仇人能死,我自己先死也愿意的。”

于是,这个被瞋恚蒙蔽了心灵的人,就在他的仇人之前先死了。


瞋恚为害,往往人未被害,却先害了自己。有些人为了瞋心,不惜毁损身体,他们为瞋恨心所驱使,自害害人,今世后世,沉沦不已。


当然化解嗔恨心最好的方法并非控制,反而是要采取疏导的方式,才能真正地化解嗔心。而嗔恨和慈悲是相对的,因此只要我们多培养、增长慈悲心,我们的慈悲之念越盛,嗔心之念就会越少。所以,试着从另一个角度看事情,转变自己的情绪,以更积极的慈悲心、爱心来看待世界,才是化解嗔心最好的方法。


同时,我们也要常常问一问自己:“我今天做了多少好事?我今天心里产生了多少慈悲心?是不是有嗔恨心?嗔恨心有没有显露出来?或是心中有嗔恨,但是没有显露出来?”就像曾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经常反省自己的行为、语言、心里的念头,有了这个自我检讨的工夫,嗔恨心也会愈来愈少。

——二舍哲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大乘   佛教   仇人   咒语   慈悲   抑郁   情绪   烦恼   不好   心中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