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清零”短信勿轻信 小心失分又失财 - 特评

文 |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赵鑫


“您有15830积分将全部失效,请及时点击兑换商品……”临近春节,不少平台、商家通过手机发送多种活动短信,其中不少短信称推出积分清零活动,提醒大家尽快兑换平时积攒的积分,并称如果不及时兑换可能很快作废。专业人士提醒,遇到这类积分清零短信不要着急、不要轻信,要仔细核实,大概率是骗子利用这样的机会来忽悠你。


消费积分兑换本来是商家为消费者提供的一种福利回馈。年关将至,一些商家通过短信提醒消费者,及时把会员积分兑换成商品或者服务,这本属于正常的合法营销活动,对于消费者来说,平时没注意到的积分数额,年末看一看、查一查,没准儿可以兑换一份额外的“惊喜”。


但也有部分“积分清零”短信暗藏“陷阱”,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敛财的工具。部分积分兑换以“补差价”为噱头,除去积分后可兑换商品的价格却普遍高于市场价格,大部分商品还是假冒产品或者库存积压多年的产品。要知道,现在国内主流的品牌方和经营者,大部分都可以利用积分无条件兑换商品或服务,根本无需“补差价”。这里的“差价”与其说是一些商家的“让利优惠”,还不如说是他们动的“歪心思”,已然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此外,也有不法分子利用“积分清零”短信,发送所谓的“商品兑换链接”“积分商城链接”,这些链接可能暗藏木马病毒,而链接所指向的网页,也可能引诱你填写证件号码、银行卡及密码等个人敏感信息,以便不法分子实施诈骗。


岁末年终,各式“积分清零”短信“扎堆”出现,作为消费者应该多留个心眼,以免陷入积分骗局。对于陌生号码发来的兑换链接,不要轻易点击。遇到陌生网页要求输入真实姓名、证件号码、银行卡及密码、短信验证码等隐私信息时,更要提高警惕。对于无法甄别是否为网络诈骗的短信,可以向通信运营商咨询。一旦被不法分子所骗,要及时报警。


通信运营商也应当履行好主体责任,依法阻断虚假“积分清零”短信。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未经消费者同意擅自发送垃圾营销短信、虚假宣传短信属于违法行为。通信运营商应该提高技术能力,主动拦截诈骗短信,提醒消费者不要上当受骗。


骗子手段花样百出,诈骗套路日新月异。监管部门也应及时更新技术,加强对新型诈骗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春节将至,喜庆的氛围也越来越浓,欢乐过节的同时还是要留心留神,警惕节日诈骗,不要让各式骗局给自己“添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清零   积分   短信   不法分子   差价   银行卡   骗局   骗子   虚假   证件号码   平时   小心   消费者   商家   链接   商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