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项执业师看航海家的素养-陈幹青研究

航海家陈干青故居

回顾1930年代的上海,当时正处在半殖民地的状态,国家的航权、海权都由洋人说了算,航海方面,中国还正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一批爱国实业家苦打苦拼,积累了一定资本搞航海运输,但当船舶遭遇风暴倾覆沉没、碰撞、触礁、火烧、搁浅等事故,也都找洋人的保险公司保险理赔。

当时一个名叫茂辉的英国人,包揽了远东地区的海事理算业务,他发了一笔横财,回国去了,他的助手史蒂芬接替茂辉,继续执行海事理算方面的业务,真可谓一家独揽天下。可以想象,即使这两个洋人的业务一般,中国船商也一定由他们为所欲为而吃了不少的亏。

随着国内航运业的不断发展,海事理算方面,不能只依赖洋人。1935年夏,“上海航业公会”和“保险业公会”提出,我们中国人也应该有自己的海事理算师。

陈幹青当时担任肇兴轮船公司的总船长10年的时间里,管理着几十条船的航海业务和保险业务,经常会遇到并要处理一些海事事故,由于他善于学习,积累了不少保险理赔方面的经验,成为当时中国首屈一指的航海理赔的专家。所以两会的同仁一致要求他来执行“共同海损”“船舶检验”“货物检验”“船舶估价”这四项海事业务,两会同时联合呈报国民政府交通部,请准由陈幹青执行这四项业务。

陈幹青船长的道德情操(陈幹青手迹)

同年8月,经国民政府交通部核查批准,向陈幹青颁发了“共同海损理算师”“船舶检验师”“货物检验师”“船舶估价师”等四项执业证书。这在中国的航运史上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人从此有了自己的海事理算师、船舶检验师、货物检验师和船舶估价师,一举打破了外国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为挽回国家的声誉和航运业事务的权益,有着不可估量的重大价值。

那时,距陈幹青第一个冲破海关船政厅洋人限制当上船长已经过去了十多年,已经有不少中国高级船员担任了船长。但是,像陈幹青那样,在深入学习“海商法”掌握处理海事和理算业务等方面,却还是凤毛麟角。

其实,陈幹青在开展四项业务的同时,就如同当他在“肇兴”轮当大副时一样,不断地在实际工作中为航业培养人才,带教出保险和理算团队,成为后来人民保险的雏形。这里,体现了陈幹青的心胸和眼光,他不局限于个人的盈利,他能自觉地从国家航业发展的需求去思去想,尽个人的力量,主动向外国朋友学习业务,拓展自己在“吴淞商船学校”学得的海商法知识。他向“三北轮船公司”总船长巴斯请教,学得管理船队的经验,学习海事理算的要旨和规则,一点一点地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使整个航业的保险和理赔摆脱被洋人的愚弄、垄断和控制,大大降低了华商船东、货主的成本,促进了国家的航业发展。

这里,我们简述其中的“共同海损理算”一项,可以了解其中的复杂性。所谓“共同海损,是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船舶、货物和其他财产遭受共同危险,为了共同安全,有意地、合理地采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牺牲支付特殊费用”,“共同海损应当由受益方按照各自的分摊价值的比例分摊”。

可见,共同海损应当包括共同海损行为、共同海损牺牲与费用以及共同海损分摊三个方面的内容,三者结合,构成了共同海损的法律制度。牺牲和费用的特殊是指在正常营运中是不会发生的。

例如,一艘船遭遇海难事故后进入附近的避难港港口修理,而避难港并非原来要靠的港口,那么,进入避难港的费用就属于特殊费用了;又譬如为船舶的起浮,抛弃船上部分货物,被抛弃的货物就是特殊的牺牲。“共同海损”的理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正由此,当时中国船东,往往由于不知其内涵而受洋人的欺骗和愚弄,也不知付了多少冤枉钱。

1890年制定的《约克---安特卫普规则》里面列举了许多共同海损的表现形式,该规则被国际上普遍接受。因此,陈幹青在担任肇兴轮船公司总船长期间,也受到职务范围的迫切需要,他结合自己所遇到的事例,废寝忘食、如饥似渴地学习这些规则,掌握了其中的精髓。

船舶估价业务,也比较复杂,船舶在设计建造中的技术参数,与经济、财政、市场等因素有关。对于一条船完整的成本估算,需要造船学、经济学、成本会计、计划与生产控制以及船厂管理等方面知识,并没有标准的蓝本可以参照,厂家不同,计算的方法也不同。许多二手船的估价是根据该船全新状态的市场价格,减去因其营运损耗和累积的折旧,得出该船的剩余价值。但是对二手船折旧的评估,又包括了有形损耗与无形损耗等。有形损耗能比较客观判定,而无形损耗则又包括了功能性损耗和经济性损耗,综合起来也是一项比较复杂的业务。

货物的检验,牵涉到托运人和承运人的关系,其中包括了承运人和托运人的权利、义务、责任和豁免的条款,需要对《海牙规则》和《海牙---维斯比规则》以及《汉堡规则》的了解,对提单条款的研究,举证和免责的条款执行。

船舶检验,关系到船舶航行的安全,今天由专门的国家船舶检验机构担当。而陈幹青那个时代,除了在“吴淞商船学校”学习的造船大意、船舶结构等知识外,要熟悉对船舶仪器、设备应用功能的检验,通过检验,保证船舶在营运和航行中的安全可靠性,其责任重大,需要检验师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的精神。

在此,我们从简述的内容中,可以看到陈幹青成为一代航海专家的艰辛和不易,来不得半点的糊涂,那是要有真功夫的。

陈幹青成为航业的专家,他在执行四项业务中,为人公道,他,态度诚恳,费率公道低廉。陈幹青在《思蓼堂笔记》中特别写道:“余之所以慨允所请,目的不在于金钱,而是为国家挽回利权,所以吾取费特别便宜,与英国人相较,不过十分之一而已。而这种新鲜业务,也使吾感觉得很有兴味。”陈幹青的执业,是中国船东的一大喜讯,也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从此,中国大小船东受外国人的盘剥和勒索的日子一去不返了。

由于陈幹青深谙国际海事规则,有一颗“济世救民”的爱国心,凡遇中外海事纷争,他会用自己的才智据理力争,维护中国船东的正当权益,在中国航界享有崇高的声誉。

陈幹青也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知名海事专家。著名的英国劳埃德公司,主动聘请他担任中国代理,但陈幹青坚持“一生不吃洋行饭”,予以婉言谢绝。

铮铮铁骨的中国航海家陈干青的为人情操

今天,我们国家培养出不少年轻的律师专业于海商法的执行和运用,但还是缺乏有远洋运输实践经验的船长或大副进入这一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并成为专门的人才。

国家的航海不断地走向深蓝,发展着“一带一路”的理想,我们一代又一代的船长要学习陈幹青为国为民增光的精神,展望未来,开拓视野,学习更多的知识,充实自己,更好地为祖国航海服务。

2023年1月10日文

作者简介:王以京,上海作家协会会员,1951 年出生于北京,老三届知青,于1968年回上海崇明老家插队,担任大队团支部书记、解放日报通讯员,1976年上调回城,进入上海远洋运输公司,成为一名国际海员。从水手做起,历任一水、三副、二副、大副,1991年起任船长20 余年,并被数次外派,航迹遍及世界各大港口。闲暇时间坚持文学创作,纪实文学作品《大海,成就梦想》,成为2018年读书日最受欢迎的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海损   船东   航海家   海事   洋人   船长   素养   中国   船舶   货物   规则   业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