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劝曾经创造4000万+GMV的生鲜电商平台关门大吉


阿诚在济南经营了五家水果店,疫情几年,挣得盆满钵满,于是2022年年初花重金做了一套小程序,然后又挖了四个早期当地橙心优选的员工,开启了生鲜电商之路,可是理想总是很饱满,现实都是一个巴掌接着一个巴掌,截止年底,账面亏空二百多万,留下来的只有四五十个“广告群”,前些日子,有人出价1万元打算买断他积攒下来的这四五十个“广告群”,他不舍得卖,来找到我,希望我能给他一个更好的建议,是卖还是留?


01

生鲜电商这个领域,确实最近一些年,经历过太多资本的洗刷了,一波又一波,不论是头部大厂,还是传统生鲜门店,都想涉足,渴望能够分得一杯羹,我们不讨论生鲜电商这个领域,我们就直接点,尝试替阿诚解决一下他当下最为棘手的问题,我们是重新回归到传统生鲜门店的经营中?还是在生鲜电商这个领域继续探索?


02

在沟通中,我发现阿诚在疫情之前就已经有了5家生鲜门店,规模不大,都是邻近菜市场或者社区的小门店,售卖的产品也都是周边老百姓购买频次较高的产品,这种类型的门店,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千万别想着在老百姓身上多挣一分钱,因为这种社区生鲜门店的消费人群,其实大部分对于产品价格的波动相对敏感,你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故事,那就是大妈因为今天的芹菜涨了1块钱,就开始逢人就提这件事,毕竟物美价廉这才是他们最最需要的,所以阿诚在做生鲜电商之时,就出现了选品方面的大问题,那就是将线下门店的商品直接同步在了线上,这导致消费者敏感的价格方面,并没有产生优势,而且因为运输和时效问题,将仅剩不多的利润都悄悄的偷走了。

另外一个致命的原因也很直接,那就是阿诚本身并没有团队管理基础和能力,虽然开了五家生鲜门店,但是这五家门店总共没有十个人,而且这些人当中,都是老家的亲戚,本身具备信任基础,再加上老家的人确实都能吃苦,所以线下门店的这些人基本不需要阿诚操心如何管理;但是新组建的生鲜电商团队可就不是这种情况了;其实阿诚犯了很多传统企业老板都犯过的错误,那就是盲目相信大厂的人才效应,但是说句实话,大厂嘛,人才济济,一个小项目,都有可能几十人参与,每个人可能仅仅只是干一件事情,比如他前期组建的橙心优选淘汰下来的员工,其实大家做的都是上传下达的工作,甚至连社群SOP都不知道如何设计,拿着大厂的SOP,照搬在一个新创业,又没有太多资金的生鲜电商中,显然不合适,毕竟广告费和福利你都烧不起,所以项目到了中后期,团队的小伙伴们,为了工作,开始疯狂的地推方式进行拉群,也就为阿诚留下了这几十个微信群的宝贵资产。


03

听完阿诚的创业故事之后,我其实很坚定的推荐他重新回到线下生鲜门店的生意当中,当然我并不是没有办法,让阿诚能够继续做下去,但是在我思考几刻钟之后,我还是劝他放弃,这种资本的游戏,我们都玩不起。


04

那最后这几十个微信群怎么样了?如今已经变成阿诚门店周边老百姓的“公平秤”了,我让阿诚每天早上6点在群里准时播报热销蔬菜和水果的最新价格,我知道,阿诚的线下门店之所以做的很好,都是来自于周边老百姓对于他的信任和公道,也就是最重要的物美价廉,这种关系的维持中,需要加上一种更好的关心体验。


05

公道自在人心,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有时候更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生鲜   公平秤   关门大吉   物美价廉   疫情   公道   巴掌   老家   老百姓   传统   领域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