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说变化|黄江黄牛埔村:客家文化获新生,村子焕发新活力

“我在黄牛埔住了差不多23年,近几年黄牛埔的发展速度特别快,尤其是广场和两边的牌楼建起来,小朋友们周末或者是放假的时候都有可去之处,老人家们平时也经常聚集在长廊聊天、休息。”市民胡女士说。

走进黄江镇黄牛埔村,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出入村道路上的两座村名牌坊。进入村子来到黄牛埔广场,一只硕大的黄牛雕像栩栩如生,沿街32间新打造的商铺整齐划一。这里,便是黄江镇黄牛埔村正在打造的客家文化旅游区。

曾经,黄牛埔作为一个次发达村,产业基础不仅不够牢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不尽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较薄弱。因此,黄牛埔村紧抓黄江镇实施乡村振兴项目奖补方案的东风,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进一步补牢产业发展基础,以逐步壮大集体经济。

留住传统客家文化记忆

作为整个客家文化旅游区的中心旅游景点,黄牛埔广场三面被特色商铺围绕,广场内还建设有一个休闲连廊,为村民游客提供休憩场所。而广场上的金牛雕像,不仅成为黄牛埔的地标,也成为黄牛埔景区商业文化的代表。

“我们的广场划分为三个区,一个是金牛雕塑区,一个是孩童娱乐嬉戏区,最后一个则是可供村民健身休闲的长廊,广场上特色铺位与村史馆联结,游客们既可以在这里休闲娱乐,又可以了解客家的历史。”黄牛埔村党支部委员张国元表示,黄牛埔村希望通过打造多元的文化场景,为村镇、市民、游客创造更加多元丰富的消费选择,增强客家文化消费吸引力。

作为乡村振兴文化振兴的铸魂工程,黄牛埔村史馆不仅保存着一个乡村独一无二的历史记忆,见证村庄的时代变迁,更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传承村庄文化的重要阵地,为当地村民增添了一个了解地方历史、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好去处。

“很感谢政府建设了这个村史馆,使我们这一代人能重新接触到小时候记忆中的事物,也让下一代了解了村子的历史。”已经在黄牛埔村生活了30多年的村民张先生说,村史馆里展出了很多自己小时候才知道、现在很少有年轻人了解的美食、历史、农作工具等。孩子们重新有机会接触传统客家文化,这让老一辈的村民们都特别欣慰。

打造多功能于一体的客家文化旅游区

近年来,黄牛埔村乡村振兴项目凸显客家文化,未来将以黄牛埔广场为核心开展连片改造,打造一个集商贸展销、文化体验、休闲消费等功能于一体的客家文化旅游区。

建成后,旅游区将依托客家风情街、文化长廊、客家文化馆等项目,沿线打造旧围巷道、客家瓦房建筑,并重新对沿街风貌进行设计,串联起途经黄牛埔村旧围、黄江体育公园,最后到达黄牛埔水库、绿道等自然资源景点的客家文化旅游线路。根据预算,未来这片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的黄牛埔客家文化旅游区,特色商铺每年租金收入约100万元。

目前,黄牛埔客家文化旅游区一期项目已基本完工。在此基础上,黄牛埔将继续升级改造周边环境,包括对原兴盛路广场路段临时建筑进行拆除,增设新一批富有客家特色商铺等,推进实施黄牛埔产业振兴环境提升二期项目,发掘客家风情街的饮食、旅游等商业价值,提升黄牛埔客家文化旅游区特色,打造夜市经济客家风情商业街,丰富乡村业态。

以黄牛埔文化广场为中心,黄牛埔村还对旺盛街文化广场路段(含黄牛埔市场沿街部分)、兴盛路、永祥街文化广场路段升级沿街建筑风貌,对沿街店铺招牌统一屋檐造型,统一建筑色彩,打造连片的客家文化特色建筑景区。未来将通过旅游业带动周边饮食、酒店等产业兴旺,进一步提高黄牛埔乡村的知名度,对黄牛埔整体经济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

此外,黄牛埔村着手从环境卫生整治、生活污水治理、旧围危旧农房整治、田间窝棚整治、道路升级、乡村环境美化等方面全面开展全村整治工作,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基础上,进行乡村风貌提升,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村民的生活品质,同时吸引更多观光游客。

“我们都很期待。”黄牛埔村的张姐说,“这不仅能让更多人了解我们客家文化的风土人情,也能通过特色产品、小吃等补贴家用,相信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策划】王辉 韦基礼 蒋力涛

【撰文】刘慧茹 韦基礼

【通讯员】王素涵 段博士

【摄影摄像】潘涛 李鄂

【作者】 韦基礼;刘慧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黄牛   客家   村史   文化   沿街   旅游区   村子   村民   乡村   新生   活力   特色   百姓   广场   黄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