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应该摒弃燃放烟花爆竹陋习,还是传承传统文化?

最近比较火热的话题之一,莫过是是否解禁烟花爆竹燃放。网上无非两种声音,一种支持燃放,一种反对燃放,网络之争,唇枪舌剑不断。

我们了解一下烟花爆竹的历史,从网络 查阅相关资料:

烟花

烟花(礼花)源于焰火,焰火源于火药,我国是火药的故乡,火药是我国古代文明之佐证。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就在"丹经"中,详细记载了当时的火药的成分和性质。十四世纪才由印度、阿拉伯辗转传至欧洲,至此,西方人始知有火药之物。

隋唐之际,火药发展成为供娱乐用的焰火。焰火,也叫烟火、烟花。隋炀帝有诗云:"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爆竹(鞭炮)

爆竹亦称“爆仗”、“炮仗”、“鞭炮”,为中国特产,其起源很早。在古代,爆竹也是用来驱退鬼神保平安的。我国古代认为:火,可以拨除不祥;火花,是喜事降临的预兆;声响,能惮吓鬼魅,驱散疬气;烟使阳气上升。最早时没有火药,没有纸张,人们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虽然这只是迷信,但却反映出了古代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爆竹一词,这是这个由来。

燃放烟花爆竹这个习俗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荆楚岁时记》曾经这样记载,正月初一,鸡叫头一遍时,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来逐退瘟神恶鬼。

现如今无论是过年过节,还是结婚嫁娶,进学升迁,以至大厦落成、商店开张等等,只要为了表示喜庆,人们都习惯放鞭炮来庆祝。代表着喜庆,热闹与祥和,和对新一年的祝福。

其实不用过多介绍,可以看出烟花爆竹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我国也是烟花爆竹的发源国。

了解了烟花爆竹的历史,我们再看看近年来烟花爆竹的陋习和危害观点。

不少专家和个人都指出,燃放烟花爆竹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少危害。其中最令人关注的危害是:安全危害和环境危害。

一、安全危害

由于烟花爆竹其中的火药成分,燃放者在燃放时如果不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燃放或者燃放违规产品,就会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有数据显示,截至2003年,我国每年烟花爆竹生产事故约400起。 死亡人数达到450人,之后,十一五期间这个数字逐渐下降到222人,总体安全形势好转,到2014年10月底发生了放鞭炮事故,共有23起死亡人数达到50人。 虽然这个数据下降了,但是放鞭炮仍然有一定的危险性。

燃放爆竹过程中手部、身体部位受伤较多,伤势不严重时不会报警,因此每年受伤的具体人数数不胜数,只有在发生重大事故时才广为人知。

二、环境危害

烟花爆竹对环境的危害主要是大气污染和噪音污染。对噪音污染的认识人们已经趋于共识,尤其在城市中由于高楼林立所产生的回声效应,烟花爆竹所释放出的声音对人的生理、心理都有较大的影响。

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门的数据显示:

2017年除夕至初一,受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影响,多数城市PM2.5浓度快速上升。除夕夜18时,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仅19个城市空气质量为重度及以上污染。随后随着烟花爆竹燃放量大幅增加,多个城市空气质量快速转差两到三个级别,到初一凌晨2时,183个城市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其中严重污染城市105个,62个城市在除夕夜间小时AQI一度超过500。全国338个城市PM2.5平均小时浓度也由18时的62微克/立方米上升到213微克/立方米。

(1)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受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影响较大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受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影响较大,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除夕夜间PM2.5小时浓度快速上升,PM2.5小时峰值浓度较18时分别增高8.7倍、6.3倍和4.4倍。

(2)禁放限放城市除夕夜间PM2.5小时浓度未出现明显变化

  上海、南京、杭州、太原等实施禁放限放措施的城市在除夕夜间PM2.5浓度均未出现明显上升现象,和本地未禁限放的年度相比大幅下降。2017年除夕18时至初一6时,上海、南京、杭州和太原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17、44、39和115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至2015年同期分别下降90%、78%、77%和42%。

以上可以看出烟花爆竹确实对环境和人身造成一定的危害,禁放烟花爆竹确实能减少危害。

所以至今网上的争议仍是不断,究竟燃放烟花爆竹是陋习还是文化?我们且不下定论,先盘点下这些年的大型焰火表演:

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焰火表演

北京这个举办过冬夏两季奥运会的城市,用烟花再一次见证了国家的富强,见证了奥运精神。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2019年国庆全国多地举行了大型焰火晚会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一场场盛大的烟花表演点亮各个城市的夜空。

大大的70烟花,印证我国繁荣富强的历程,一步一个脚印,在党的带领下,人民一步步走向富强,国家一步步迈向复兴。

2018年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 有朋自远方来灯光焰火表演

以天为幕,以海为台,大型灯光焰火秀向各国展示来自东方大国的风范和热情,欢迎新来的朋友。“上海精神”指引下,同舟共济,精诚合作,齐心协力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携手迈向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2016年里约奥运会开幕式烟花表演

开幕式上的美丽焰火引人入胜,一朵朵美丽的烟花绽放夜空,美不胜收。

2014 年迪拜用全世界最大规模的一场烟火秀迎新年

2014年元旦跨年,迪拜的大型跨年烟火表演在短短6分钟内燃放了40万支礼花。绚烂的烟火照亮了夜空,美轮美奂。

历年除夕海峡两岸都会举行大型的烟花秀,共同迎接新的一年。

自1987年1月29日,厦门与金门首次同放焰火共庆新春,这一惯例延续至今,连接着海峡两岸深厚的血脉亲情,传递着两岸同胞在新春佳节对彼此的美好祝福。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只需一搜,就可以看到历年盛大活动或者节日,不分中外,都会有大型的灯光焰火表演活动。所以如果把烟花爆竹作为一项陋习,为何全世界的人民不分国籍和性别,都会用这样的欢庆形式?欢庆是需要有效果来衬托的,烟花爆竹就是欢庆节目的气氛组成员,没有了它们,很多时候就会感觉冷冷清清。虽然有一定的危险性,买合格的厂家产品,按照规定的操作燃放,会大大减少燃放烟花爆竹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环境管理方面,其实也可以借鉴有些城市的做法,节假日限时限地的燃放,让人们享受节日气氛的同时,也减少了环境的污染。况且燃放烟花爆竹一年里无非就那几天,与其禁放,不如多从重污染企业入手,加快产业转型,节能减排来实现。

写到这里,烟花爆竹的陋习与文化之争,大家心里应该有些结论了。个人觉得还是不应该一刀切的“禁”。目前另有居心的邻居国家已经开始在申遗了,端午、中医、针灸、拔河、榫卯。。。几千年的中医,大部分已经被日韩申请专利。如果我们再一味的摒弃而没有传承,设想下百年之后,全世界提到烟花爆竹,首先想到的是谁?好比谈到泡菜,你先想到谁?慢慢的中国文化就流向了外国,我们想要学习和传承,或许要到外国去学习了。

你觉得烟花爆竹陋习 或 文化?留下你的见解。

以上个人观点,部分数据和图片来自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陋习   烟花爆竹   火药   焰火   爆竹   除夕   浓度   上海   传统文化   烟花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