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属于寒门还是庶民?放到古代属于社会阶层的第几级?

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听到皇帝将某人贬为庶民,就以为这个人到了社会的最底层了,无地无房生活困难,其实这大错特错。

士族和庶民

士、庶二字由来已久,士族中的士,原义是从事耕作的男子,但在西周、春秋时,已经只指王和诸侯国中的“国人”了,不包括野人(亦称庶人)。西周、春秋有“国”和“野”的区别,都城及邻近地区为“国”,四郊以外的地区叫“野”,国人和野人的身份有别,前者是统治者的自己人,后者的身份只能从事农业生产,没有资格当兵。春秋中叶以后,国野的区别才逐渐消失。

士是农民也是战士,也可以被推选做官吏。春秋末年以后,士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野人原来称庶人,以后逐新成为平民的同义词。《论语·季氏》有载:“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可见春秋后期庶人已经不能做官了。

但是到了两晋南北朝时,士族和庶族的含义又发生了变化。简单来说,就是把地主阶级的上层叫士族,下层和平民叫庶族。上下层之分又不以官职、财产为准,而依长期以来形成的社会地位为准。

也就是说,士族之所以是士族,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家庭财富很多,有很多士族子弟也一样生活拮据,甚至有的士族只能靠朝廷的俸禄过活,比如南北朝时期梁朝的王僧儒,他是三国时曹魏政权的司徒王朗第九代后人,也是名副其实的士族人士,但由于他父亲早年病逝。他们这一支旁系由此衰落了下来。

史料记载,在王僧孺小的时候,全靠母亲纺纱织布来维持家庭的生计,生活很是艰难。王宗儒长大后,“常佣书以养母”,后来王僧儒被朝廷免官之后,在给友人写信的时候还曾提到,“素无一厘之田,而有数口之累。”

尽管如此,那些生活窘迫的士族,比起庶族子弟来,还是有很大的优势,由于他们的出身高贵,只要被人推荐,就可以马上当官,而且迅速升位,其中佼佼者甚至能够位列公卿,而庶族在门阀政治森严的魏晋南北朝时代,则永远没有这样的资格。

汇总来说,士族和庶民的分界线还是比较明显的。在西周、春秋时期,士族和庶民的区别,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是城市户口,一个是农村户口,一个可以当兵,一个不可以;春秋后期到两晋南北朝,两者的区别成了读书人和白丁的区别,一个可以当官,一个不可以;两晋南北朝之后,士族成了地主阶级的上层,简单来说就是世家大族、名门望族,那些实力较小的世家,有钱没权的小贵族也被划入了庶民。

所以,被贬为庶民,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就到了社会的最底层,至于生活困难更谈不上,毕竟还是有房有地的地主阶级,虽然是下层。

庶民和寒门

至于寒门更和大多数人理解的不一样。在古代,寒门一般是指寒门士大夫,即没落的官僚贵族,或者是门第势力较低的世家,并非指贫民阶级。魏晋、南北朝时寒门大多为普通中小地主,魏晋之后由于出现了科举考试,士族衰落,寒门就成了家境贫寒的贵族。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中说:“是以不考实行,专采虚望,末流所届,乃至寒门贵族,划若鸿沟。”

所以,寒门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没落的士族,放在古代,好歹也得是个中小地主。寒门祖上是有人做过官的,小的时候,能读书,长大后还会参加科举考试。一旦考上了,就有成为士族的可能,就算不中,也能通过给门阀世族担当谋士,靠着为士族出谋划策得到重用。

这样,士族和庶民之间就又多了一级,即寒门。庶族就算再富裕也只是富硕的庶族,寒门就算再穷苦也是贫贱的寒门,二者之间有很大的鸿沟。

有些庶族的财富经过不断积累,相比起士族来也不会相差多少,不过由于出生低下,他们就算拥有再多的财富、田地和奴婢,也依旧会受到士族们的鄙视和排斥,他们此生很难得到世家大族的认同。

比如南朝刘宋时期,宋孝帝刘骏的表哥陆琼之,有一次盛装去拜访南朝大世族王僧达,王僧达世族出身,连刘骏都不放在眼里,自然更看不上陆琼之,以陆琼之的爷爷陆庆之曾为王家下人来讽刺陆琼之,并将陆琼之所做过的胡床拿去烧了,如此羞辱,可以想象当时陆琼之的心情。皇帝的外戚尚被这样羞辱,那么其他庶族则更不用说了。

所以,一个庶民要想翻身,这辈子怕是不行了,只能寄希望于自己家族三代皆出高官,后代才能勉强自豪的自称为“出身寒门”,像我们这样的低产阶级,连寒门都算不上。

庶民和流民

那么,庶民是不是就是社会最底层了呢?显然不是,庶民之下还有流民、流氓。

庶民和流民也不是一回事,庶民虽然生活可能穷苦,但有房有地,流民则不然,专指那些流亡外地、生活没有着落的人(出自《管子·四时》),《史记·万石君传》记载:“元封四年中,关东流民二百万口,无名数者四十万,公卿议欲请徙流民于边以适之。”简单来说,流民近似于“难民”。

在古代,流民和奴隶都不在庶民之列,他们丧失了基本的谋生土地和能力,只能依附大地主存在,对自己根本没有道德要求。历史上很多所谓的农民起义实际上是流民起义,比如黄巾之乱。

流民之下有流氓,这里的流氓可不是现在的那种意思,在古代,流氓是指那些无业的游民,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刘邦为“流氓”,并不是指刘邦好色,只是说他无地无业、游手好闲。流民之中还有依附于地主存在的佃农,所以要比流氓高出一级。

此外,古代还有一种称呼叫“素族”,素族其实就是寒门,南朝梁沉约在《谢母封建昌国太夫人表》中说:“庆溢蓬门,荣流素族。”

现在我们可以简单汇总一下了:在古代如果按照阶级细分,从高到低依次是士族——寒门(素族)——庶民——流民——流氓。

简单来说就是:名门望族、世家大族是士族;实力较小、家道中落的是寒门;有房有地的是庶民;没房没地的是流民;没房没地没工作的叫流氓。

所以,李白自称寒门并非自谦,而是低调的炫耀;如果我们自称寒门,则是无知的自谦。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等级划分

上面讲了这么多,那么我们现在大多数人所处的庶民,放到整个古代社会阶层,是个什么样的等级?

我们就以历史上最讲究谍谱门第的魏晋南北朝为例:

在魏晋南北朝,整个社会阶层分为三大等级、七小阶级、二十五类人。

第一等级是贵族,其中又包含皇室和高门士族两个阶级,皇室毫无疑问在经济、政治地位上均优于高门士族。这一等级包含的两类人也是皇室和高门士族。

第二等级是良民,其中又含有三个阶级,即寒门阶级、少数民族酋帅阶级、庶民阶级。寒门属于地方豪强;少数民族酋帅的地位,主要看与汉民族融合的程度,地位不如寒门稳定;而庶民,就是官方登录在册的农民和个体户,属于这个等级的下层,也是当时社会的中下游。

第二等级包含十二类人,他们分别是寒门、寺院地主、富商巨贾、少数民族酋帅、农民、金户、银户、盐户、滂户、小手工业者、少数民族部落民、屯田户。

第三等级是贱口等级,其中包含两个阶级:佃户阶级和奴婢阶级,前者为良民等级下的打工者,后者直接卖身于良民等级,所以佃户阶级要高于奴婢阶级。

第三等级包含十一类人,他们分别是佃客、部曲、军户、吏家、百工户、杂户、绫罗户、牧户、僧祇户、佛图户、奴婢。

所以,我们大多数的普罗大众放到古代是属于第二等级的下层,七个等级中的第四阶级,也是当时社会的中下游。

编者写在最后的话:“寒门”我们虽然不配,但我们要力争“出贵子”。作为庶民就要庶民的胜利,而作为流民就努力搬砖,让自己先富起来成为庶民,再多生多育,让下一代成为贵子。饭要一口一口吃,贵要一步一步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寒门   庶民   士族   古代   庶人   流民   南北朝   阶级   流氓   社会阶层   等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