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灭辽和北宋,自己却只撑了百年,不可一世的金是怎么灭亡的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这首满江红不知道多少次出现在诗朗诵的舞台上,成为多少男儿魂牵梦绕的遗憾。

而现在的电视荧幕上,不论是岳飞抗金的故事,还是《射雕英雄传》里屡屡提到的靖康耻(郭靖、杨康),无不在诉说着宋和金的历史故事。

而随着近些年学术界对辽、金划分为中国北方正统政权,岳飞也很少再作为民族英雄出现在再大众视野了。

既然靖康耻看起来那么憋屈,今天咱们就看点解恨的,小编带领大家一起看看金朝是怎么灭亡的。

金朝发家,祸患暗隐

首先不得不提到金朝这个朝代的发家史,金朝是女真人建立的一个少数民族为主的北方割据政权,而女真人作为靺鞨部落中的一部,在唐朝时就被当时的渤海国所统治着。

后来契丹人崛起,把这个渔猎为主的部落一分为二,分而治之,并且不断地压榨。

后来韬光养晦的女真人终于等到了机会,在辽宋和平已久,辽内部腐化之时,一举推翻辽的统治,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家。

但这个时候这个国家还不叫金,据说是后来在和宋朝签订海上之盟的时候,宋臣欺负金人没文化,觉得我大宋是火德,就给你们取一个金的名字,正好“火克金”。

先别管能不能真的克,反正气势上要压你一头。

然后金朝就摧枯拉朽的把已经腐化的大辽赶出了东三省的地盘,大辽国在北方苍茫的草原上游荡,变成了可怜的西辽。

这个时期的女真人,战争是相当正义的,就是为了推翻辽国黑暗的统治。

也就是靠着这口反抗压迫的气儿,女真人鼓动了全族之力,军民合一,征集了二十万人南征北战,占据了原先辽国的大批地盘。

一鼓作气,赶跑了契丹人之后,女真人又盯上了比辽的战斗力还弱的大宋朝。

率领军民合一的女真人接连攻城拔寨,攻下了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开封城,俘虏了能写会画的徽钦二宗,坐地吃起了“KFC”(开封菜)。

这时候的康王赵构就接了班,一边岳飞、韩世忠等人在那边打着,一边自己这边求和。

终于凭借大宋雄厚的财力,以及低眉顺眼的姿态摆平了大金,两方可算是可以都歇口气了。

而从1115年建国,到1140年与南宋正式确定边界,已经是过去了25年之久,金朝连年征战,自己也是不太能吃得消了。

入主中原,弊病频出

1. 兵力不足

上面已经提到了,金朝在入主中原的时候,只有区区二十万女真人兵力。虽然后来在和南宋打仗的时候,号称有着百万大军,实际上也只是有着六七十万而已。

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普通士兵,都是契丹人以及汉人组成的“伪军”。

伪军么,心不齐,战斗力就不行,再加上金人对契丹人、汉人的压迫,别说给你打仗了,能不反抗就不错了。

2. 内部不稳

(1)汉人。还是刚才那一批“伪军”的问题,虽然金熙宗以后,金朝汉化开始,但始终不能得到本土汉人的归属之心,毕竟时间还是太短。

就拿辛弃疾来说,辛弃疾出生于1140年的山东,这个时候山东已经是归金朝管了,但是辛弃疾在祖父和爷爷的影响下,再加上不断目睹汉人在金人压迫下所受的屈辱。

让他从小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终于,在完颜亮大举南侵之时,他纠集了2000多号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

从金朝内部抗击金朝,最后擒杀叛徒张安国,率领五十部众成功回到祖国南宋的的怀抱。

(2)契丹人。汉人都是如此,更别说和女真人国仇家恨的契丹人了,他们也是不断地联系西边的西辽政权,多次在金朝内部反抗。

而金朝呢,急功近利,自己内部问题都没处理好,咋能继续打呢?就算打下来,也是替别人打的啊!

(3)替谁打的呢?蒙古人。当时的蒙古人就是也是在金朝的统治范围内的,之前蒙古诸部在辽的统治下还是比较安稳的。

但是金朝这么一来,辽对蒙古人的压制那可就没了。这个小狮子在金朝无暇顾及自己的时候,一心只想入主中原的时候,不断壮大,以至于成长为连金朝都控制不了的庞然大物。

(4)女真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女真人提着一口反压迫的劲头赶跑了契丹人、灭亡了比辽还弱鸡的北宋。

看到北方的沃野千里,就觉得翻身做主人了,有了那帮“伪军”给自己打仗,女真人就没必要亲自上阵,也不用军民合一了。

也不用妇孺皆兵了,老老实实种地生孩子,好日子这不就来了嘛。再加上南宋的金钱腐蚀,哪里还有闲心去打仗呢?

3. 勾心斗角,朝令夕改

首先是内部统治的腐朽,女真人在汉人的的种地还没学会的时候,腐败和权力斗争就已经学的相当到位了。

金朝自1115年建国开始,到1234年灭亡,共计119年,经历了10个皇帝。(平均12年一个皇帝,多数死于非命,掌控实权的不多)

统治阶级内部变动非常频繁,与周边各个国家的政策更是不断变动,外戚专权、势力党争等等一应俱全。

幼年登基的小皇帝溥仪,图文无关

虽然中间的几位皇帝积极施行汉化政策,并且有过一段时间的繁荣期,但也耐不住朝令夕改,频繁对外作战的消耗。

4. 多线作战、外交失利

这里就要盘点一下金朝周边都有哪些国家了:南宋、西夏、蒙古、高丽以及归乡之心不死的西辽。

(1)西夏。金朝和西夏的关系起初是不错的,联合灭亡北宋,后来还联合抗击蒙古。但是蒙古人可不是指挥打仗的大傻子,蒙古人自始至终没有忘记挑拨金夏同盟之间的关系。

而这俩朝廷也是看不出来蒙古的挑衅,后期战争不断,不间断的损耗国力,金夏俱疲。

然后蒙古就上演了一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好戏,瓦解金夏同盟,坐收渔利,一口吞下了当年李元昊辛辛苦苦建立的西夏国。

(2)南宋。金朝对南宋一直是处在不间断的战争上的,即使是后来北边的蒙古人打过来了。

蒙古人在和金朝打仗的时候,其实本来是很辛苦的,即使是胜了几场,自己也是损失惨重。

金朝虽然战斗力大不如从前,但好歹也是战斗民族,本来还是有和蒙古的一战之力的。

南宋呢,也看到了北方蒙古的威胁,一边进行战斗准备,一边出钱援助金朝,让金朝在北边“帮忙”抵抗蒙古铁骑。

但是呢,南宋这边的军队本来是对蒙古人准备的,哪成想金哀宗在对蒙古作战失利以后,把责任归咎在南宋给钱不到位上。

脑子一抽扭头就想把从蒙古身上丢的场子从南宋身上找回来(八成又是中了什么反间计)

一边是战败士气衰竭的金朝军队,一边是战斗准备充足的南宋大军。战斗结果可想而知,金朝军队这次竟然被南宋吊打了。

欺软怕硬,本来就打不过蒙古,你还两面作战,把金主都得罪了,两面不是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众望所归之中,金朝灭亡。

(3)高丽。金朝在最开始是和高丽有过几场战争的,但打着打着高丽就服软了。

直接对金朝称臣纳贡,金朝一看都称臣了,也没必要花费太大力气针对这个“化外之地”,进军中原就好了。

于是乎,高丽这边变成了相对稳定的一个邻国,倒是没给金朝捣什么乱子。

(4)西辽。耶律大石在率领契丹残部西逃之时,一直是没能阻止什么有效的反击的,起到的作用甚至还不如金朝内部的契丹人作用大。

但耶律大石还是想联合宋朝一起抗金的,但是宋朝估计看他大势已去,拒绝了他联合抗金的需求。

自此以后就无意东征,一心西进,打到中亚,打到波斯……其影响力甚至扩展到欧洲,乃至现在的俄语以及很多欧洲国家的中国名字,都是“契丹”的音译。

5. 瘟疫,压垮金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公元1232年,金朝汴京保卫战,蒙古国塔察儿率军3万围攻汴梁,金朝将汴梁城外的百姓、粮草尽数收归汴梁城内。

一来补充劳力,二来不给蒙古大军劫掠战略物资,整个汴梁城的人口迅速暴涨到200多万人,然后就是军民死守,双方苦战,血肉成山。

终于,塔察儿见久攻不下,最终撤军。但没想到熬过了蒙古人,却没熬过瘟疫。“汴京大疫,凡五十日,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贫不能葬者不在是数。”

鼠疫杆菌

不知道是战死的士兵肉身腐烂,还是蒙古大军带来了鼠疫,又或是围城之时便溺之物无处处置,这场大瘟疫彻底瓦解了汴梁城的战斗力,金军主力所剩无几。

没过多久就开城向蒙古投降,铁打的汴梁城就被这看不见的细菌瓦解了。

结语

作为中国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地一个少数民族王朝,金朝以摧枯拉朽之势入主中原,但其领土过于修长,又未能一鼓作气南下占据江南粮仓。

最后多线作战,疲惫不堪,再加上各种天时地利的因素,被崛起的蒙古迅速亡国。阁下又有何高见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汴梁   靖康   契丹   蒙古   中原   蒙古人   汉人   南宋   北宋   真人   金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