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 听钟声(二)

枫桥景区指示牌

江枫洲东西两侧都是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在枫江的最南端水驿长廊处一分为二,东为运河古道,西为大运河的主干道,水驿长廊正好在这分水界上。

枫江洲东为运河古道,西为大运河的主干道,水驿长廊正好在这分水界上。

中国最早的运河就是春秋时期(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的从扬州到淮安的邗沟,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不断开凿,到了隋炀帝时终于将它连成了一条长达1782公里,由杭州直达北京的人工运河。

大运河不但是古代交通运输的主要通道,2500年的深厚积淀,也培育出两岸众多繁荣的城市,如北京、天津、临清、济宁、徐州、扬州、苏州、杭州等。从而成为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长廊、博物馆和百科全书。

大运河世界遗产苏州段

这段运河就是古代京杭大运河的苏州段。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城一样,被列为世界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

这段运河就是古代京杭大运河的苏州段

眼前这段运河就是古代京杭大运河的苏州段 于江村桥上眺望左右的风景

运河流至苏州浒关到枫桥,分两路,一路向东叫枫桥塘,穿过阊门、入南濠。

一路从寒山寺前流过称作枫江,向南入胥门,汇合在护城河,再经盘门、觅渡桥,与吴江段运河相连,直通浙江。

枫江简介

京杭大运河的这段苏州枫江部分,组成了粉墙、小桥、亭堂轩榭、驳岸垂柳、 月落乌啼、客船在悠悠的水面上传播开去,传的很远,很远……

直到传成一个个美丽动人的神话和悠远古老的传说故事。夜色弥漫,古运河上江枫州伴您走进浆声灯影中的人间天堂……

景区景点示意图

景区景点介绍

江枫州古称西塘,旧有法华庵、听钟桥、渔隐小圃等胜迹,可惜均毁于战乱。

1954年大运河苏州段在此改道后,在运河故道形成一座四面环水、平面略似梭形的河岛,称为江枫洲。

2002年,市政府规划改造枫桥景区。2003年,小岛搬迁居民后,打造出一处美丽的江枫洲景区。

景区分为北部古镇街市、中部民俗风景区、南部生态植物区。

北部建筑较多,有枫桥北街、枫桥水马驿、惊虹渡、夜泊处、愁眠轩、一枝园、唐寅诗石、听钟桥诸景。

中部文化气息浓厚,有吴门古韵戏台、漕运展示馆、碧薇轩、渔隐村、半砚巷诸景。

接下来咱们从景区南边的入口( 南门 何山门 )走起。

南边的入口( 南门 何山门 )

入口处是很气派的一座门楼,进去后走过一小段几十米的步道,小路口右手边景区地图显示这里位于枫桥景区西南,向西过一道廊桥就到了夹在新老京杭运河之间、南北狭长的枫江洲。

景区内

枫桥胜景步道

这里立一巨大的“木牍”,用“赏园、信步、诗文、观戏、游馆、弄画、寻味、醉肆、怀古、夜泊”20个字点明了景区的主题。

这里立一巨大的“木牍” 点明了景区的主题。

渔隐小圃;渔隐桥东侧的“渔隐小圃”原为清代处士王廷魁所筑,后归名士袁廷祷,又传渔洲居士袁廷槱等。园中由山水、亭台楼阁组成洗砚池、五砚楼、枫江草堂,吟晖亭、稻香廊、汉学居、红蕙山房等十八景,园景之胜和当时的“乐圃、南园”并美,是苏州名流、远方贤士经常造访和雅集的地方。

渔隐小圃简介

现在渔隐小圃占地约12亩,树木繁茂、花草争奇,虽与全盛时期无法相比,但能让渔隐小圃遗迹重现古运河畔,亦是功德一件。

渔隐小圃树木繁茂、花草争奇

渔隐小圃占地约12亩

园中由山水、厅台楼阁组成十八景,当年苏州名流、远方贤士经常造访雅集之地

因为跟前就是渔隐小圃所以将跨江亭桥取名为“渔隐桥”,下面就是渔隐桥;

枫桥景区跨江渔隐桥

走近渔隐桥,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桥东面的一幅对联;

霜梵霜钟 霜乌霜月霜枫岸

古桥古寺 古镇古关古运河;

而桥西面也有一幅对联;

名桥古刹常如画 舆會三千世界

明月霜枫自作诗 情寄百八锺聲;

两副对联道出了枫桥景区历史的厚重幽远与空灵古朴感。

渔隐桥东上联 霜梵霜钟 霜乌霜月霜枫岸

渔隐桥东下联 古桥古寺 古镇古关古运河;

渔隐桥西的上联 名桥古刹常如画舆會三千世界

渔隐桥西的下联 明月霜枫自作诗情寄百八锺聲

渔隐桥是一座新建跨原古运河(现为大运河的一分支流)上的现代式的亭桥,桥中央矗立着重檐古亭。

亭子东西两侧的柱子上有楹联,两幅对联内容不相同。亭子顶上有浮雕泥塑的鹿、松树等吉祥图案。

渔隐桥远眺

亭桥,全长22米

亭子顶端有两条长牙五爪的龙,桥的外侧,朱笔“鱼隐桥”三个大字,很远就能看得清

檐墙上精美的凤凰浮雕

这座亭桥,全长22米,设计者将桥的功能和造型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中央矗立着重檐古亭,桥面可以通车,以不凡的风姿和体量成为江枫洲南部主要景观、苏州唯一的可通车亭桥。

桥的对面就是“水驿长廊”和南码头,如今是游船上下客人的地方

景区南码头“水驿长廊”;跨过渔隐桥, 下桥左拐是南码头,这里也是运河小岛的最南端。

俗称南驿站的水驿长廊,因地制宜弱化其驿站功能,而突出了驻足赏景功能。因此,其形制为长廊模式。码头围以坐凳式石栏,古朴雅致。石栏凹处,有台阶伸入水中。岸上设置圆柱形系缆桩,可以停舟泊船。码头一侧,连接一条蜿蜒曲折的水驿长廊。长廊一端的方亭,布置精巧,檐下悬挂一块蓝底黑字匾,题额“涛声依旧”。

大运河在此一分为二,东面为运河故道,西面为运河新道。水驿长廊恰巧处于两者的交汇处。

如此,站在这一特殊的舞台上,一边可以看货运船队穿梭往来,饱览之美;另一边可以赏画舫轻歌曼舞,享受柔美之趣。枫桥水驿长廊,堪称一条穿越古今的时光隧道。

水驿长廊简介

景区南头“水驿长廊”

“枫桥水驿”位于江枫洲小岛的最南端,旁边有南码头

南码头

偌大的南码头广场,可供游人在此上下游船,或徜徉赏景。码头上,围以坐凳式石栏,古朴雅致。石栏凹处,有台阶伸入水中。岸上设置圆柱形系缆桩,可停舟泊船。

左侧为南码头和“涛声依旧”水驿长廊

“涛声依旧”水驿长廊可近观何山桥,乃至远眺狮山桥、索山桥、石湖大桥,以及运河中船只来回穿梭之景象。

水驿长廊对愁眠

水驿长廊谈古今

水驿长廊中挂匾“涛声依旧”

廊匾“涛声依旧”,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歌手毛宁唱红的流行歌曲《涛声依旧》,其蓝本就是张继的《枫桥夜泊》诗,“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 ,不见当初的夜晚”......古诗词的神韵意境完美地融入进了现代人的口吻与情怀中。

沿河有一组长长的檐廊——水驿长廊,长廊黛瓦圆柱,曲折有致

景区内各路景观通过长廊、曲径、小门等相连,绕园一周,步步有惊喜。

渔隐小圃沿古运河畔的长廊。

古运河东岸为一条长长的檐廊,长廊每隔一段或有亭,或有轩,或有榭,游人们既可以驻足休憩,亦可以凭栏观景。

长廊隔一段或有亭,或有轩,或有榭,游人们既可以驻足休憩,亦可以凭栏观景。

有亭,有轩,或有榭

长廊每隔一段或有亭,或有轩,或有榭,既可以驻足休憩,亦可以凭栏观景。

水驿长廊北端

长廊,黛瓦圆柱,曲折有致。长廊墙上挂着一些碑刻作品。能够寻觅好多的文人气息。墙上的碑刻内容出自不同时代的文人。字体有龙飞凤舞的,也有娟秀工整的。内容都是描写枫桥地区的此情此景。

长廊,黛瓦圆柱,曲折有致 碑刻内容出自不同时代的文人

文人诗刻

文人诗刻

文人诗刻

文人诗刻

门上的匾额都是从历代文人词句中摘选出来的。

门上的匾额都是从历代文人词句中摘选出来的

门上的匾额都是从历代文人词句中摘选出来的


门上的匾额都是从历代文人词句中摘选出来的

门上的匾额都是从历代文人词句中摘选出来的

门上的匾额都是从历代文人词句中摘选出来的

亭内还有石质桌椅,可以随时坐下来歇歇。

门上的匾额都是从历代文人词句中摘选出来的

门上的匾额都是从历代文人词句中摘选出来的

长长的回廊四通八达,随时都有出口可以走出长廊。

走过渔隐桥,桥堍立有一块石碑,上刻“法华庵遗址”, 法华庵原是著名的佛教胜地。站在了法华庵遗址处,经过了历史的变迁,只剩下流传至今的一些传说。

法华庵遗址处

鱼隐桥西北侧有唐灯;铜灯完全按照唐灯实样制造,用掉6吨紫铜,灯高6米,暗示了六六大顺。彰显雍容华贵和典雅庄重,是风桥景区“江枫洲”的著名标志。  

桥北侧有唐灯

“唐灯”为佛教法物,象征破除黑暗,带来光明,这正是佛教的宗旨。这座铜唐灯完全按照唐灯实样制造,此巨灯用六吨紫铜浇铸而成,灯的下面是莲花座,上部为六角形灯柱,刻如意花纹、民间崇拜之兽麒麟,顶部鎏金,显示出大唐雍容华贵和典雅庄重的风格,成为江枫洲的标志性景观,和唐钟、唐塔、唐诗时空相系,丰富了景区的古文化。

唐灯开园时请寒山寺方丈性空方师举行了开光仪式

这座唐灯开园时请寒山寺方丈性空方师举行了开光仪式,所以很有灵气。据说游人摸一下,许个愿,就能消除往日的烦恼,为今后的生活带来光明。

唐灯开园时请寒山寺方丈性空方师举行了开光仪式

唐灯

2005年妻子在唐灯前

唐灯往北沿古运河边,有一条不长的古纤道,是后来恢复重建的。

古运河纤道;古代工业不太发达,以人力为主的拉纤不可或缺。相传清乾隆皇帝南巡时曾走过这段古纤道,所以这条石板步道也被叫做乾隆御道。

古纤道的说明

古运河纤道

下来台阶,体验一下脚下古纤夫们拉纤的道路。

鱼隐桥不远处,边上的古纤道,这是出苦力拉货的通道,

古纤道

古纤道,这是出苦力拉货的通道

全景上看,码头、古纤道、渔隐桥、水驿,都被整体串联了起来

沿枫江依水而上,可见“报春轩”以及清人段玉裁隐居宅所“一枝园”,“江枫草堂”等景点。

一座临水的凉亭“报春轩”, 四面敞开,可以欣赏整个枫桥景区的四季轮回的美景。

走过古纤道,古运河边有一座,四面开敞的“报春轩”,在南部生态植物区内。

四面开敞的“报春轩”

四面开敞的“报春轩”

报春轩,望着周围满眼的红红绿绿,只把春来报。真是恰到好处!报春轩四面敞开,可以欣赏整个枫桥景区的四季轮回的美景。

“报春轩”可以欣赏整个枫桥景区的四季轮回的美景。

“报春轩”,在南部生态植物区内。

沿古运河继续往北几步有一个小院落,叫“一枝园”。一枝园占地只有四亩多,一堂一室一亭一廊一园一池而已,池内数石,有一石高出为“缥缈峰”。

一个小院落,叫“一枝园”

一个小院落,叫“一枝园”

一枝园坐落在枫桥景区内江枫洲南部,依江村桥,枕古运河,与千年古刹寒山寺隔河相望,传承着苏州园林的文脉。园子大门面向运河主航道

一枝园远眺

一枝园是著有《说文解字注》的清代知名学者段玉裁聊以“暂借一枝”的住所,也是他著书立说之地。清咸丰年间,一枝园毁于战火。2003年,枫桥景区实施环境综合整治,重建一枝园,建成后为枫桥景区的重要景观。

一枝园”牌匾

一枝园简介

“孤钟越千年余音缭绕传张继,绝唱扬四海万口吟咏颂寒山。”一枝园门前,有这么一副抱柱对联,由现代书法家沈鹏撰书。

现代书法家沈鹏撰书的一副抱柱对联

跨过园门,眼前是一个花街铺地的清雅院落,院内有一池清波,池畔花树繁茂,池中立着形似山峰的湖石,旋洞通透、婀娜多姿。此处园池中的水与园外古运河相通,为一般园林庭院中少见的活水。

园中以一池水、一石峰、一堂一室,营造了一处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取自“一枝独秀”之意。

一枝园通过建筑与水面的合理布局,营造出庭院深深的园林建筑空间,错落有致,疏密有度,东部借助枫江开放的水面扩展视线, 是江枫洲景区一个有特色的园中园。                                           

一个花街铺地的清雅院落

段玉裁(1735-1815),江苏金坛人,乾隆举人,龚自珍的外公,曾任贵州玉屏县、四川巫山县知县,清代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他毕生铭记祖训“不耕砚田无乐,不撑铁骨莫支”,以著述为乐事,完成了许多著作,最有名的就是《说文解字注》,以及《六书音韵表》、《诗经小学》、《古文尚书撰異》﹑《周礼汉读考》﹑《仪礼汉读考》、《经韵楼集》等。

段玉裁在文字训诂上的成就堪称大家,他的《说文解字注》被认为是古代文字学研究的最高峰,后辈学人称其为“段注”。训诂、音韵等是经学中的小学,研究者需要深厚的功底和艰辛的考证,不过研究和著书对于段玉裁是快乐的。段玉裁生在普通但酷爱读书的人家,他留给人的形象就是“书呆子”。人们特别喜欢和敬仰这样的书呆子,他们生活在很多人不明就里的快乐里。

段玉裁家族的祖训有一句:不耕砚田无乐事,不撑铁骨莫支贫。这句话现在刻在他老家常州“段玉裁纪念馆”的石头上。可见他们家族是以读书写字为至乐。段玉裁轶事传的最广的是说他辞官返乡时,带回看起来就很沉重的72只箱子,乡人认为 “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箱子装的定是钱财。打开后竟全是书籍,于是大家摇头叹息,说他是书呆子。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在他完成《说文解字注》需要花钱刊印时,安排家人可先卖乡下的田产,再卖城里的小店铺,如还不够可变卖房产,唯独不能卖书。

段玉裁故乡在常州,在五十八岁上为避乡里纠纷之祸移居苏州,自称“侨吴老人”,至八十一岁寿终,最后归葬老家。侨吴二十多年,是他学术上最重要的岁月,在这里完成了他一生最重要的著作《说文解字注》。

一枝园的经韵楼是他的书房,他很多文章也收录在《经韵楼集》。

段玉裁去世前一年写的《八十自序》一文。告示子孙:“苟能不虚其年,则永短皆幸也。苟虚其年,则年愈永,悔愈多,而所幸之有乎?”

他告示自己的后人,也警醒我们庸庸碌碌的生命。

因此有人说一枝园的空气里尽是书香味道。

段玉裁简介

一枝园主厅名江枫草堂,堂内悬挂集文徵明字体的匾额。南侧是书房“汉学居”,取自段玉裁的书房旧名。

正对大门有一幢敞木结构,小青瓦,硬山顶的厅屋。那就是江枫草堂,江枫草堂是再现文人雅集的场所,庭园内假山流水自然幽雅。

江枫草堂

江枫草堂前脸

江枫草堂内景

江枫草堂内饰

走进室内,梁上高悬“江枫草堂”匾额。下面有副柱联:近廓古招提,毗连浒墅名区,渔火秋深涵月影;傍山新结构,依旧枫江野渡,阁船夜半听钟声,清末苏州状元陆润庠撰联,锡山书法家华人德隶书。

柱联:近廓古招提,毗连浒墅名区,渔火秋深涵月影

主厅高挂文征明书写的"江枫草堂"四个饱满而秀雅的字,布置了一堂竹节家具,有琴桌、棋桌、酒桌。中国传统文人认为竹子正直,有气节,凌寒不屈,是他们崇尚的精神象征,竹节家具雕刻讲究,是富有浓厚中国情节和传统工艺的家具。

枫桥草堂内饰

枫桥草堂内饰

江枫草堂 一堂竹节家具,有琴桌、棋桌、酒桌。

江枫草堂内饰 一堂竹节家具,有琴桌、棋桌、酒桌。

穿过草堂

汉学居;进门右手是书房“汉学居”,里面布置了一堂明代书斋家具,有画桌,文椅,书柜、平头案、条几等,在这里可以欣赏到明代家具流畅的线条,简洁的风格,明代家具是中国家具发展到最高艺术成就时期的代表。

有王西野、吴进贤撰的联:千年怀古寺,扁舟夜雨梦渔洋;元旦听钟声,月落乌啼忆张继。

汉学居

汉学居前脸

汉学居内饰

“汉学居”内饰

王西野吴进贤联:千年怀古寺,扁舟夜雨梦渔洋; 元旦听钟声,月落乌啼忆张继。

汉学居是主人段玉裁的书房,晚年他在这里著书立说,写了十几本论著,以《说文解字注》最为著名。

一枝园以湖石、小池互相依傍建成小园,临水筑轩,取张继诗意名“愁眠”。

草堂南侧,为一条既是通道,也是休憩观景场所的南北走向的游廊。游廊内沿,是一个借名太湖七十二峰之首、苏州西山岛主峰“缥缈峰”而命名的小型假山水池。

一廊连通“江枫草堂”与景观凉亭

园中的一池水、一石峰

园中的池水、“缥缈峰”

园中“飘渺峰”以太湖石垒成,因其旋洞通透,如天上飘落的云彩,故取名“飘渺”,园主人特别喜欢它,这些情感在他的诗文中可体会到。

园中“飘渺峰”以太湖石垒成

园中鹅卵石铺地

园内曲廓回旋,漏窗借景。

园后廓亭傍河,借景远眺。

一枝园游廊

草堂南侧,为一条既是通道,也是休憩观景场所的南北走向游廊

南北走向的游廊

一支园旁边的一座小门

汉学凥出门右拐,沿着长廊,可以到这伸出岸边的亭子

沿江而上是钟韵楼;

钟韵楼位于“吴门古韵” 戏台南边,一座二层高的楼阁。门楣上挂着“钟韵楼”匾额,廊柱上挂有一副楹联:“佛祖传心如指月;诗人得句在闻钟”,由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撰书。

广场南面的“钟韵楼”

广场南面的“钟韵楼”

钟韵楼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撰书楹联:“佛祖传心如指月;诗人得句在闻钟”

上联引自寒山子的一首短诗: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伦比,教我如何说。下联说张继能写出《枫桥夜泊》千古名篇,源于寒山寺传来的钟声。全联深入浅出,寓以禅意。

“吴门古韵”戏台;位于中部江枫广场正前方。 吴门古韵戏台是苏州枫桥景区中部主建筑,以精致的雕镂为特色,顶部为龙凤雕刻棚顶,垂透雕花篮挂柱,门窗皆雕刻成花窗,是一座器宇轩昂别具一格的“吴门古韵”戏台。

戏台南侧为钟韵楼,北侧的“漕运展示馆”,以四十多只船模和图文,并利用先进的光影技术,介绍和展示了漕运历史文化。临水向北,依次为过街楼式的“半砚巷”,乡村风光的“渔隐村”,廊式“听钟桥”,唐寅《枫桥有感》诗碑,古色古香的愁眠轩等。

“吴门古韵”戏台广场

“吴门古韵”戏台与寒山寺照壁隔河相望,其后有“碧薇轩”,透过“碧薇轩”看到的就是流淌千年的古运河。

四面通透的“碧薇轩”

“碧薇轩”,透过“碧薇轩”看到的就是流淌千年的古运河

戏台与太平缸

古戏台

“吴门古韵”戏台是一座坐西朝东、飞檐翘角的古戏台。

戏台正面屏风上挂有一幅谢孝思先生画的题为《春满苏台》的描金古梅图。细看这幅古梅图,虬杆曲枝,笔力遒劲,当为画中上品。

台上背景刻老书画家谢孝思的梅花图,后面是传统,两边出将、入相耳门雕一根藤挂落。是一个观赏性较强的江南民俗建筑。

台上如演出江南古乐与歌舞,使古桥、古关、古寺、古河…交相辉映,升华出浓浓的古韵。

戏台又和寒山古寺互为对景,从寒山寺门前看过来,戏台高矗于江枫广场前,居高临远,气势恢弘,张充和老先生书写的吴门古韵匾额庄重大气,点出了景区的主题。从这里隔河看寒山寺,黄墙掩映在绿树丛中,唐塔高耸出林,能较完整地欣赏到古寺优美的全貌和幽深神秘的气氛。

别具一格的戏台

两边出将、入相耳门

演出剧照

“吴门古韵”戏台前面的太平缸,缸的周身都有纹饰,写着福寿等大字,同时它也见证了枫桥地区的诸多火灾。如今太平缸早已退役了,静静地呆在广场上。

“吴门古韵”戏台前面的太平缸

“吴门古韵”戏台前面的太平缸简介


漕运展示馆位于戏台北侧的,即江枫苑,原名枫桥史迹史料陈列馆。1990年8月26日正式开馆,建筑面积1393平方米。

漕运展示馆

漕运展示馆入口处的石刻

漕运展示馆入口处的石刻

枫桥是漕运的中转站,江浙一带的粮食从这里运往京城,湖广、安徽、福建一带的皇粮也集中在枫桥,再转运京城。我国的长江、黄河等主要水系都是东西向的,南粮北调必须开凿人工运河。京杭运河北起北京,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至浙江,最南端是杭州。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漕运展示馆的大门两侧有一副对联

漕运展示馆的大门两侧有一副对联:“输粮运豆漕舫无不汇枫斛,送往迎来驿站大都凭泾河”,足以枫桥在旧时漕运中的地位。

漕运展示馆分布图

漕运展示馆平面图

展示馆共分四室,中轴线是第三室和第四室,第一室和第二室则在两厢。按照游览路线,从右侧的第一室开始。

第一室陈列的是漕运的起源和形成

第一室陈列的是漕运的起源和形成,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措施,利用水道调运粮食。中国历代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城或其他指定的地点,水路不通则辅以陆路。这种粮食被称为漕粮,广义的漕粮运办理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方式,狭义的漕运则仅指通过运河并沟通天然河道转运漕粮的河运。所以,隋炀帝其实也是做了一件好事,人家当初动员大量人力开凿通济渠,想的也是漕运,至于后来借助大运河得以下扬州,那只是充分利用资源而已吧?

第一室里还有清代漕运文函的展示

漕运的起源并不是在隋唐,西汉定都长安后,每年都需要从关东运输大量谷物满足关中地区贵族、官吏的军队的需求。当时漕转关中,费用浩大,动员了大量的人力。尤其是当时的漕运需要经过黄河,时有险情。封建皇朝自唐以来,历代都重视漕运,建立了漕运仓储制度。

展柜展示的是清末苏州有关漕运的文件、信函等

原来漕运由来已久,人们一直以为自大运河开凿以后,才得以漕运的呢!第一室里还有清代漕运文函的展示,当时的官吏都写得一手好字。

漕运功臣 况钟

第二室是漕运与大运河

第二室是漕运与大运河,在大门的左侧,第一室的对面。水上运输因为运载能力较强,在生产力低下、交通工具不够发达的古代备受重视,也是中国古代政治的重要基础。直至清朝末年漕运制度废除,漕运一直在中国粮食运输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建都,尤其明清两代均定都北京,而江南历来是鱼米之乡,南粮北调才能保证全国的粮食供应。如果恰逢灾年,粮食和其他物资大多需要靠漕运大规模运输。围绕着这种经济活动,也就形成了一整套的漕运制度,完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交通运输体系。可以说,漕运对于古代王朝维持自身正常运转的供应系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典铜版画——《京杭大运河全途之重镇》

第二室还陈列了一幅古典铜版画——《京杭大运河全途之重镇》,列示了京杭大运河沿途的一些经济重镇,例如两头的北京和杭州,途经通州、天津、沧州、德州、聊城、济宁、徐州、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湖州等历史名城。

京杭大运河全途之重镇

用走马灯的形式展示运河全途。

第三室是漕坊与运途

第三室是漕坊与运途,展示了漕运的交运过程和利弊和大型漕舫模型。明清驶于运河上的漕船 大都是平底浅船,康熙年间曾确定漕船的尺寸,船面全长80尺,中间15尺,船底长59尺,栈深6尺,不过船的种类还是很多的,有头船漕舫、腰船、老堂船等,大概有四十来种。

大型漕舫模型

大型漕舫模型

展室的大型漕坊模型,是根据《古今图书集成》中的相关记载考证复制的。仓顶有船工使帆,船尾有舵工使舵,甲板两侧有船工用杆撑船,运丁站在甲板上指挥,舱内有厨子杂役正在忙碌,场景十分逼真。

甲板两侧有船工用杆撑船,运丁站在甲板上指挥

明清驶于运河上的漕船大都是平底浅船

有头船漕舫、腰船、老堂船等,大概有四十来种。

有头船漕舫、腰船、老堂船等,大概有四十来种

有头船漕舫、腰船、老堂船等,大概有四十来种

第四室是漕运与苏州

第四室是漕运与苏州,有枫桥在苏州城,漕运与苏州的关系自然也是非常亲近的。枫桥横跨枫江(大运河的一段),是古驿道的必经之地。旧时政府在这里设有关卡,检查过往的船只。每天晚上苏州城门关闭,运河封航,桥边就停满了等待天亮过关的漕船。每当漕粮北运经过枫桥,就要将河道封锁起来,所以以前的枫桥被称为“封桥”。张继夜泊枫桥,就是因为在这里泊舟等待天明。

这个展室里还有一些器具的陈列和仿全息摄影多媒体幻影成像《姑苏河运繁华录》,用高科技的手段向游客们展示了姑苏河运业之发达,枫桥古镇当年的繁华程度。

仿全息摄影多媒体幻影成像《姑苏河运繁华录》

古代历来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枫桥也因为漕运而兴盛,成为京杭大运河沿线著名的商贸重镇和粮食集散地。对于农业大国的中国来说,枫桥在漕运中的地位可想而知。明清时期,这里成为全国最大的米豆市场,也就不难理解了。

江村桥; 为单孔石拱桥,桥面宽2.4米,长2.88米,石桥栏间用砖封砌。建于唐代,清康熙四十五年(1707年)重建,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修。1984年,苏州市政府拨款整修,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江村桥

江村桥建于唐代,清康熙四十五年(1707年)由当地人程文焕发起募捐重建。

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修。后因乏于修护,拱位于寒山寺照壁前偏南。

1984年,苏州市政府拨款整修,并列有《重修江村桥记》。

江村桥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江村桥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江村桥

江村桥东堍有南北侧引桥,南侧9级石级,北侧10级石级,宽2.1米,向上25级石级到顶,长38.7米。桥面宽2.4米,长2.88米;北堍直接33级石级,底宽3米。石桥栏间用砖封砌。其与枫桥相望,对愁而眠;拾阶而上,闻钟听风。

江村桥

枫桥古镇老商街上一个商铺的外墙上张贴着早年江村桥堍登船的“快班客船”表

半砚巷;广场东边的这条沿河古街,由富有苏州地方特色的过街楼等组成,取名"半砚巷"。

广场东边是一条沿河古街。

半砚巷

"半砚巷"。

"半砚巷"。

"半砚巷"名字的来历还有个故事。原来枫桥西部有个叫吴岑渚的文人,居住在一个非常简陋的居室,读书的斋室只有几步之宽,除了放一些书籍、笔墨纸砚之外,没有其它任何物品,书房虽简陋,却是门临溪流,朝晖夕阴,云烟变幻。正所谓"室雅何许大,花香不在多。"

有一天,吴先生不小心将砚台打破,仍然用半只砚台写字,最后成为书画诗皆能的文人,索性就以"半砚"作斋名。

现在将"半砚"用于文化街,由苏州几个著名的青年书画家在此创立了"江枫书画院",决意将国文化内涵博精深,外貌素朴简陋的风格传承下去。

江枫书画院

江枫画院

苏州八珍糕

半砚巷

枫桥景区欣赏暂告一段落,接下去参观浏览余下的其它景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汉学   漕运   戏台   古韵   苏州   草堂   景区   长廊   运河   钟声   文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