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杨浦丨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忠诚卫士:陈雨苍

陈雨苍(1889~1947)是湖北荆门人。青年时参加日知会等革命团体和武昌首义战。后到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德国柏林大学留学,1916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921年创办湖北省立医学专门学校(后更名为湖北省立医科大学),并自任校长。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湖北省立医院院长、武汉医师公会会长。1931年春被捕入狱。被保释出狱后任国立同济大学秘书长。1940~1942年,负责上海与党中央的情报发送工作。1943年任重庆国民政府司法院法规委员会名誉秘书长。1947年元旦因患脑溢血在上海逝世,时年58岁。

陈雨苍

陈雨苍,字少峰,又名少云、晓云、晓峰,1889年8月28日出生于湖北省荆门市团林铺镇陈家新集。陈雨苍在湖北新军陆军军医学堂毕业后,到湖北新军任军医。其间,参加了同乡季雨霖在武昌参与创办的进步组织日知会和另一个革命组织——文学社,投身革命。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首义爆发,陈雨苍积极参与其中。湖北军政府成立后,陈雨苍任军事检查官。

1911年10月中下旬,陈雨苍以救护队长的身份参加阻击清廷大肆反扑的阳夏战役(亦称“阳夏保卫战”)。不久随季雨霖北征,先后被委任为军事参谋、民事参谋、卫生科长等职,并参与筹办陆军医院。

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夺、革命处于低潮后,陈雨苍被迫出国留学。他先后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德国柏林医科大学学习医科,并于1916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920年,陈雨苍偕德籍妻子陈一荻回国后,在北京内务部卫生司担任行走职务(相当于顾问)。当时,陈雨苍深深地感到,如不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问题,国家很难走向独立和富强。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陈雨苍立志从“医人”转向“医天下”。

为了促进家乡的发展,他向北京教育部提出了以庚子赔款为基金在湖北创办一所医科学校的建议。1921年,陈雨苍回到湖北,经多方游说,在武昌两湖学院原址创办了湖北省立医学专门学校(1923年更名为湖北省立医科大学),自任校长,并兼任病理学及外科学教授。

因医科大校址与董必武创办的启明工读学校附设江汉编印社(当时为党的地下活动的枢纽)相邻,且学校与编印社经常有教学讲义印刷等业务往来,陈雨苍遂与董必武相识,并一见如故。通过与董必武的交往,陈雨苍对马列主义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

1926年9月,北伐军攻打武昌,武汉三镇顿时战火纷飞,湖北省立医科大学被迫停办。战斗结束后,湖北省立医科大学改组为武昌中山大学医科。此后,陈雨苍便以“柏林大学医学博士”的招牌为掩护,在汉口华商街太安里26号(现江汉二路136号)一栋三层楼内开办诊所。

为汉口市立民众教育教师讲习所同学录题词“新社会之创造者”

1927年春,陈雨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陈雨苍将诊所与汉口五族街(现中山大道)79号的中国同济医院合并后成立了汉口医院,其本人应聘出任湖北省立医院院长。在他的倡议下,武汉医师公会宣告成立(1950年更名为武汉市卫生工作者协会),陈雨苍担任会长。此外,他还被武汉市公安局聘为医学顾问。他利用这些公开身份,积极从事党的工作,即便大革命失败后也坚持斗争,丝毫没有动摇。

陈雨苍曾任汉口市立民众教育教师讲习所指导员

1931年2月27日,陈雨苍因“共党嫌疑”在坐人力车去武昌省立医院上班途中被捕,6个月后被营救出狱。在狱中,因坚守党的秘密,陈雨苍受到严刑拷打,导致终身残疾,必须拄着拐杖才能行走。

《国立同济大学概览(1934)》第538页“离校教职员录”中可见“陈雨苍”(左二)

1931年秋,陈雨苍离汉赴沪,出任国立同济大学秘书长。虽然位居要职,但理着短发、常穿一身浅色旧西服的陈雨苍平易近人,没有丝毫架子。“一·二八”事变中,同济校园因遭日机轰炸受损严重。陈雨苍先是积极协助校长指挥师生撤离吴淞,后又亲临现场指导校舍修复,为学校教学秩序的快速恢复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他也因此被教师们誉为“能干的秘书长”。

陈雨苍编著的初中教材《生理卫生学》(1938年10月由正中书局出版)

正中书局予陈雨苍有关《初中生理卫生》相关契约的信

1932年秋,根据党组织安排,陈雨苍辞去同济大学秘书长一职,来到上海市区九江路瑞士汽巴洋行药厂任推销员。此后,他经常往来于北京、青岛、济南、香港等地,以推销药品为掩护从事革命工作。1934年,陈雨苍借助于与国民政府司法院院长居正的关系出任司法院法规委员会委员,并经常来往于上海、南京之间。

1936-1942年陈雨苍在上海的家——法租界格罗西路51弄18号弄口

全面抗战爆发,根据党组织的安排,陈雨苍留在了上海,并于1938年在上海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的静安大楼三楼再次挂出“德国医学博士”招牌,以行医为掩护,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0年初,根据党组织的指示,陈雨苍在上海设立了中央直属电台。为了节约经费,他平时生活简朴,总是穿着留德时的几件旧西装,皮鞋跟磨偏了就用小刀修一下继续穿,外出联系工作时常买两只面包充饥。

静安大楼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肆无忌惮地经常闯入租界搜查神秘电台。遇到搜查时,陈雨苍运用留学日本时掌握的日语镇定自若地与日军展开周旋,成功躲过了日军的一次次搜捕。1942年初,日军开始启用装有电台探测器的汽车沿街行驶并探测信号源。为确保电台和人员安全,根据党中央指示,陈雨苍的电台停止了工作。

1942年夏,党组织决定转移电台相关工作人员,并先期安排刘少文等撤离。随后,陈雨苍跛着双腿四处联系去重庆的交通,辗转转移至重庆。到达重庆的当天下午,陈雨苍就赶到位于新华书店的联络点与重庆地下党组织取得了联系。之后,周恩来指示陈雨苍争取打入国民党中央或国民政府部门任职,以便开展统战工作。1943年春,陈雨苍通过居正的关系被安排至国民政府司法院法规委员会任名誉秘书长。1943年冬,陈雨苍因高血压复发导致半身不遂,后经医生竭力医治,虽可勉强生活自理,但他已无法再到司法院正常工作。

陈雨苍晚年

在重庆工作的三年中,陈雨苍的身体每况愈下。1946年初,刘少文通知陈雨苍回上海工作,但因组织经费奇缺,返沪的费用仍需自筹解决。到达上海的第二天,刘少文通知陈雨苍先到浦东休养,但遭到陈雨苍婉拒。紧接着,刘少文又派刘时雨(真名吴成芳)专程做陈雨苍的思想工作。于是,陈雨苍根据组织的安排来到浦东杨家镇的一幢花园别墅休养。其间,他仍然经常外出,尽力为党工作。

《长江日报》1982年9月3日第4版关于陈雨苍的生平介绍

1947年元旦,陈雨苍突患脑溢血与世长辞,终年58岁。陈雨苍逝世后被安葬在虹桥公墓。开国上将陈士榘将军是陈雨苍侄子,陈雨苍也是陈士榘将军的革命引路人之一,叔侄俩感情深厚。陈士榘随毛泽东飞抵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期间,陈士榘还曾专程探望陈雨苍。1950年7月30日,曾任上海地下党负责人的刘少文和陈士榘、陈雨苍之子陈有璜等一起到虹桥公墓立碑纪念。

陈士渠在虹桥公墓祭奠陈雨苍

陈雨苍烈士遗像及墓文

上世纪六十年代,陈士榘来到上海,将陈雨苍骨灰转至漕溪路200号上海烈士陵园,并手书“请妥善保管”。陈雨苍在上海的侄子张遐宁(张遐宁父亲张树棠和陈雨苍第二任太太张树馨是兄妹)表示:1982年,我姑妈来上海探亲期间,曾让我去找过姑父的骨灰。我去过上海烈士陵园,的确找到了,就在那里。我还看到陈士榘将军写的纸条:“请妥善保管”。1976年,中共中央调查部政治部曾指出:“陈雨苍同志早年留学德国,获医学博士学位。1927年即从事革命工作。中共党员.曾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工作过。后到我党情报系统工作,直到1947年病故。陈雨苍同志以医生为掩护,长期为党工作,工作有一定成绩。特此证明。”陈雨苍骨灰盒现寄存于上海龙华烈士陵园“老干部骨灰堂”。《同济大学百年志(1907~2007)》(2007年5月版)《同济英烈》1997年5月第一版及2021年7月第二版,都收录了陈雨苍生平事迹。

上海市委党史办公室给陈士渠的信:核查市卫生档案已确认陈雨苍在上海的诊所地址、家庭住址及诊所医师执照、个人照片等材料

1990年7月3日,陈士渠给张树馨的信:转寄上海市委党史办公室的信件及照片材料

1991年1月25日,解放军总参谋部陈士渠给陈树馨的信:关于从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翻洗的陈雨苍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的有关照片资料

章华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董必武   汉口   同济大学   杨浦   党中央   武昌   同济   德国   湖北   重庆   党组织   医科大学   卫士   上海   秘书长   忠诚   生命   医学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