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上一捧雪,每一粒都藏着四季的祝福

武夷山。


我们见惯了她绿鬓朱颜的明艳,鲜少能遇见她银装素裹的模样——极难得的,2021年,这座位于亚热带地区的国家公园十年难得一遇的大雪景,被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卫视中心纪录片团队遇见了。



这是种什么样的震撼呢?


千山沐雪,雪覆苍绿,雾霭飘渺,令人感叹作为一个南方人到底也体会到了北国“惟余莽莽”的大气魄!


当然,到底是处在温润的南国,到底有着丹山碧水的出众秀质,冰封之下,依然有“虚空落泉千仞直”,依然有“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这秀致风光中,亦含有别样生机:丹霞地貌中富含的铁元素为各类生物在此落脚、生发,提供了优渥的滋养,其中茶这一品类更是灵韵独具——武夷山是世界红茶与乌龙茶的“故乡”。



好雪,好景,好艳遇。


时值凛冬,我们特将这一极致冬色做为首章,开启电视片《武夷四季》。也许有人觉得开场不够艳丽——德国诗人海涅说过:“冬天从这里夺走的,春天都会交还给你。”


冰寒之中,无限生机已在萌发。我们一同亲历,一同见证。


,时长10:33

电视片:武夷四季


雪化了,化做“春水潺潺”,看到此景后,深觉古人笔墨之妙。这一汪春色,清洁如斯,温润如斯,明媚如斯,引来莺啭,哺出柳绿,唤得万物复苏。




经过一冬的蛰伏,栖息于此的生灵们开始尽情展露自己的生命力,与天地共鸣。






虽然,早就知道这里是“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世界”“世界生物模式标本的产地”“研究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亲眼见到后,依然令人惊艳不已、雀跃欢喜!


在专家的指引下,我们有幸认识了首次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发现的旗唇兰和阿里山全唇兰;以武夷山为模式产地命名的中国特有种,武夷巨腿螳、挂墩角蟾、崇安髭蟾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阳彩臂金龟、雕鸮;还撞见了“鸟中大熊猫”黄腹角雉求偶孵卵;此外,还有古老孑遗植物鹅掌楸等众多珍稀动植物。


由春至夏,潺潺春水化作倾盆甘霖,换作这人间的兴旺蓬勃、矞矞皇皇。





近150年来,陆续有超过1000个新物种在这里被发现。2016年,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后,在退耕还林的同时,闽赣两省开展联合保护、联合宣传、联合执法、联合科研等联动机制,通过生态监测及环保项目,武夷山生态越发优异,陆陆续续有十数个物种“上新”。


据统计,武夷山迄今为止已发现有野生高等植物2799种、野生脊椎动物558种、昆虫6849种……这一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交响越奏越动人。



都说春天是“姹紫嫣红”的,然而物转星移,一路追随到武夷的秋色,才知这词用在此处方才妥当。


这是“秋空动澄碧”



此为“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这是“枫林红透晚烟青”



间有“融融冶冶黄”



还有“数树深红出浅黄”




武夷的秋,缤纷而热烈,绚烂而静美,自然之神在此任意挥洒,用尽诸般颜色,却错落有致,丰美得令人几欲落泪。也难怪刘禹锡大呼:“我言秋日胜春朝!”


如斯大美之境,亦是人文福地。


新石器时期,古越人在此繁衍生息,辟出了独具特色的闽越文化。北宋时期,这方天地更是走出影响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理学大儒——朱熹。


“天即人,人即天”,朱熹在这里感受到了人作为自然界的一分子,亦是自然法则的承担者,需“存天理”;倡导从观察自己的身心入手,去体验天之“道体”,“见天地之心”;尽而格物致知,“浑然一理”。


朱熹的“天人合一”说,亦反过来对这方天地、这方百姓予以了精神上的给养。这种给养不尽是修身、致学,而是浸润到社会、经济方方面面。


合乎“天人”之道的茶文化,成为武夷享誉世界的另一大名片。就在不久前,“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列入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项目中就包含有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


至此,武夷山不仅是“双世遗”之山,而是“三世遗”之山。



2023,新的一年开始了。天地无言,四时有序,凛冬尽处,陌上有春渐生发——谨以此大美武夷的如歌四季,献给每一个生活的跋涉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武夷山   优渥   给养   电视片   朱熹   秋色   如斯   国家公园   天地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