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凤凰这种鸟?探究凤凰起源和演变历史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司马相如的这首凤求凰在历史的长河中广为流传,不知成了多少人在思念佳人时内心孤独的吟唱,而凤凰这个形象也是国人心目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文化认同符号。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龙凤呈祥”、“凤凰于飞”等等,无一不是极其祥瑞的词汇,代表着古今中华儿女积极向上的美好祝福。

那么,凤凰这个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神鸟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是否真的存在凤凰这种动物?

目前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凤凰在古代中国是确实存在的一种鸟类,且不论典籍记载中的神话部分,仅仅是在甲骨文中,凤凰这种鸟就被多次捕获。

1.典籍中的文字记载:

“甲寅卜,呼鸣网,获风。丙辰,获五。”大致意思是:商王让大臣们用网去捕捉鸟,在丙辰这天捕了五只凤。

“由于系用网埔之,故所获自是生凤。 ” “归生风于王。”等等。在甲骨文中“凤”和“风”相同,这里根据语境,“生风”就是活的是凤凰的意思。

并且,凤凰在早期只是凤一个字,后来在古籍出现了“凤皇”的说法,就是凤鸟中的皇者,才渐渐演变为“凤凰”,渐渐两个字合称。

而凤这个字在古音中,和鹏、蓬的读音一样,有大的意思,很可能是一种比较大的鸟。

根据早期凤鸟还可能存在的古籍中记载的信息,可以知道凤凰的一些体型特征,在《谈龙说凤》中,作者总结了古代凤鸟的特征:

凤有五色,色彩以黑为主。间有灰、青、白褐、红赭色,雌雄毛色不同,雄性苍青,雌性黄色。

这就和“青鸟”“凤凰(黄)”的名字相呼应。体型像鹤而更大,身高较高(大约六尺到一丈),长腿,双栖,素食……

2.考古发现

除了文字记载,还有很多考古发现的早期凤凰形象,例如清代出土于陕西长安汉宫旧址的瓦当,其铭纹中之凤鸟之形是一只典型的大鸵鸟。

(《瓦当汇编》第95篇)而在马王堆出土西汉帛书“天文云气杂占”中有一凤鸟之图,其形则正是一只典型的鸵鸟。

(西汉马王堆帛书《天文气象杂占》:“大凤”图为鸵鸟。

虽然这些图像长得很像鸵鸟,但毕竟在艺术加工之中多有夸张和变形,但结合文字来看,最开始的凤凰还是和鸵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很多人就有疑惑,鸵鸟不是非洲才有吗?中国哪儿来的鸵鸟?

实际上,中国古代还是有着鸵鸟的存在的,只是由于生存环境日益恶劣,比较稀少,并慢慢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在北京周口店及安徽、河南的多处古人类遗址中,与古人类活动遗存物一同出土的,常伴有古鸵鸟的巨大蛋壳化石及鸟骨。

中国出土的鸵鸟蛋化石

虽然凤凰是根据各种鸟类特征而组合而成的,但是其原型的真实存在,也在我们为研究古代中国的凤凰的图腾信仰提供了不少证据。

另外还有“孔雀说”、“锦鸡说”等多种说法,都有一定的可信度,但就像龙的形成一样,很可能是多个起源而组合捏造之图腾。

各朝代凤凰演变

而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文明,很好的继承了自上古社会就存在的龙文化、凤凰文化等信仰。

而凤凰信仰也随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形象随着各时代审美不断地演进变化,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看看各个朝代的凤凰。

1.远古时代的凤凰图像

考古发现最早的“凤凰”起源,应该属距今六七千年左右的河姆渡遗址和仰韶文化半坡遗址。

在发现的一些彩陶上,绘有一些清晰的鸟状纹路,虽然只是对鸟的一种勾画,还不能算是凤凰,但也对后来凤凰的多起源诞生起了不小的作用。

河姆渡牙雕双鸟朝日

2. 先秦时期的凤凰图像

自夏启建立夏朝之后,中国就进入了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奴隶社会时代,尽管夏朝没有留下文字,但仍然有很多夏文化遗址在证明着这个朝代的现实存在。

这个时期,虽然生产力比较低下,但与尧舜禹时代的公有制已经存在了很大的不同。

家天下使得财富、权力都很大程度的集中在了一小部分人手里,专门用于美术生产、祭祀的手工业渐渐从农业中单独剥离了出来。

在夏、商时期,鬼神色彩较为浓厚,统治者们以神鬼之名,举全国之力铸造了大量的青铜器。

尤其是商代,“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由于商人认为自己的起源是一段和鸟有关的传说,所以在青铜器上出现了大量的鸟纹饰。

和商代的龙一样,限于青铜器规格限制,商代的凤鸟图案几何化比较明显

线条已经在局限的空间里做的尽量的流畅,规整严谨,以最简洁的线条勾勒出凤鸟的凌厉与力量之美。

有些图案呈现出猛禽状态,有着明显的鹰嘴鹰爪,凸显了神权的威严和神秘。

但到了周朝就不一样了,由于董仲舒“天人合一”等思想的影响,商代的那种古朴狞厉之美不再吃香,不论是青铜器还是其他器物之上的凤鸟图案,线条都开始变得柔和起来。

并且对凤鸟的头部、尾部增加了更多的装饰,这些装饰大多来自于锦鸡、山雉等当时人们常见的鸟类。

比起商代那高不可攀的凌厉猛禽,周代的凤鸟则显得更加祥瑞平和。

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代,奴隶制趋于瓦解,礼崩乐坏,青铜器衰落,凤鸟的图案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青铜器、玉器之上。

各种实用的漆器、壁画、镜子、瓦当之上都出现了大量的凤鸟图案,并且由于各诸侯国审美不同,凤鸟的风格也开始百花齐放起来。

3. 秦汉时期的凤凰图像

秦汉时期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时代,也是汉民族群体的形成时代。

秦朝不仅把各诸侯国的文字、钱币、度量衡统一了,原来那些各自发展的别样审美也被综合统一到了一起,兼收并蓄。

此时的凤鸟图案,昂首阔步,挺胸展翅,显露出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蓬勃向上的无尽活力。

并且由于纺织业的发展、造纸术的额改进、毛笔的普遍使用,此时的凤鸟图案更广泛地出现在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屏风、衣物、镜子、漆器甚至陶灶之上,都出现了大量的凤鸟图案。

这个时期的凤鸟,已经脱离了神的光辉,完全变成了一种祥瑞的符号,一种审美观念,融入到平常的生活中去。

4. 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的中国南北并立,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带来了与以往不同的别样审美。

而魏晋风骨、求仙问道的风气也浸染到了绘画之中,相应的凤凰图案中出现了更多的灵动、超脱的艺术美感。

并且,除了凤鸟本身之外,这一时期的凤鸟常常会和一些植物相伴而来,与藤蔓、花草交织绘画。

尤其是受到佛教影响,凤冠、翅膀、尾巴等都常常被绘制成云朵的样子,衬托出昂首向上的气质。

5. 雍容大气的隋唐

隋唐时期的中国古代文化全面繁荣,魏晋时期的飘飘欲仙的云朵等装饰逐渐转变为娇艳欲滴的花朵陪衬。

尤其是盛爱牡丹的大唐凤鸟和缠枝牡丹组合的“凤穿牡丹”大行其事,寓意着吉祥如意,幸福美满。

并且由于唐王朝的开放,波斯文化、印度佛教文化等都对中原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佛教,佛教喜爱使用莲花等各种植物纹样。

尤其是在应用到花钗、衣服纹样上的时候,配合各种珠宝、花朵,更是显得珠光宝气,雍容华贵,一派繁荣景象。

6. 趋于理性但不乏多样的宋元时期

宋朝并不算是一个大一统的朝代,和西夏、辽、金等朝代长期共存。这种多文化中心共存的多元文化背景,使得各个文化相互独立又互相渗透。

但宋朝的整体风格还是趋于理性化的,而凤凰的具体绘画方法、规格也在此时渐渐固定了下来。

区别于唐朝的雍容华贵,宋朝的凤凰更加清秀、精巧。

风格恬淡雅致、富有情趣。宋代陶瓷业的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就是其中代表,定窑的瓷器釉面白净光润,印花、刻花线条十分的干净清爽。

而代表着王室、贵族审美的官窑虽不乏华贵,但凤鸟的总体风格也是趋于清新雅致。

而元代作为第一个少数民族成功入主中原的大一统朝代,各少数民族的审美更是影响到了中原文化圈。

此时的风华图案呈现出层次分明、虚实结合的特点。

7. 明清时期

虽然中间隔了一个元代,但宋明理学的发展还是一脉相承的。得益于资本主义萌芽、大量西方传教士带来了大量西方的科技文化。

这一时期的中西文化开始发生了交汇和冲突,不论是思想还是文艺创作,都带来了一股鲜活的时代气息。

由于色彩的丰富、珐琅彩技术的传入,这一时期的凤鸟色彩绚丽,填笔自然,造型上更加的纤细、灵动。

“首如锦鸡、冠似如意、头如藤壶、翅似仙鹤。”由于明朝官府的特许,即使是普通女子,在结婚之时也可以凤冠霞披,雍容华贵的凤凰图案就此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真正的在民间普及开来,这也是宫廷艺术趋向大众艺术的一个重要体现。

结语

凤凰图像作为一种图腾符号,和民俗、宗教等绑定在一起,被赋予了吉祥如意的美好祝福,尽管其起源和现在的凤凰形象已经大有不同,但仍然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证据。

以至于后来和朱雀形象的混用,近现代又和西方不死鸟形象的多重附加,使得这个本就积极向上的中国鸟类图腾又多了凤凰涅槃之类的美好功能,也算是与时俱进的美好祝福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凤凰   商代   中原   青铜器   鸵鸟   朝代   中国   起源   图案   时期   时代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