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问:请你得花多少钱?丘成桐笑了:来中国40年没拿过任何薪水

在《丘成桐自传》的序言中,他写到:“我自小受到父母的教诲,一生不敢偏离当初的志向,一直在效法古代贤人,为振兴中国的科技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丘成桐,他是全球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年仅27岁即证明了世界级难题“卡拉比猜想”,6年后又获得有数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兹奖”。之后在数学界又得到了很多人只能“望其项背”的各种大奖。

38岁的丘成桐担任了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被美国人誉为数学王国的“凯撒大帝”。

就是这样一位蜚声国内外的著名科学家,却胸怀一颗拳拳赤子之心。从1979年应华罗庚之邀访华开始,40年来,他在中国建立起数学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并设立基金会和奖项来培养中国的数学天才。

多年来他利用自己的所有假期来到中国,助力中国的数学发展,曾任职国内四家数学科学中心主任。当记者问到:“清华大学要邀请您讲课,得花多少钱呀?”

他笑了笑说:“我到中国来40年了,我没拿过中国任何薪水。钱拿多了又有什么好处呢?无非就是住一个好房子,开一个好车子,我的小孩子不需要这么多钱,我的想法就是能帮助中国把数学这门学问做强就可以了。”

丘成桐虽然生长在国外,但是他却一直拥有一份血浓于水的爱国情怀,这和父母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1949年,丘成桐出生于广东汕头,父亲丘镇英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母亲梁若琳也出身于书香门第。

刚出生的丘成桐就和父母迁居香港,在父母的教导下,丘成桐从小就对中国的诗词歌赋,以及诸子百家典籍有浓厚的兴趣。如果不是14岁那年父亲意外离世,可能世界就会少了一位数学奇才,多了一位历史学家,或者文学家。

14岁这一年,父亲的离世使丘成桐家道中落,他也收起了那份贪玩的少年心,从历史专业转为了在他看来,更容易“量化学习成果”的数学领域。

由于家贫,丘成桐的学习生涯几乎都是一边打工一边学习。这段时间他受母亲的影响很深,母亲的教导就是希望子女能以学习为己任,通过努力让自己名留青史。

而丘成桐也以自身行动践行着这种精神,他于1966年考入香港大学数学系后,仅用三年时间就修完了四年课程。

因为他的勤勉好学,得到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陈省身教授的青眼,被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并在21岁时,获得该校的博士学位。

他的老师陈省身教授很看好他,当时曾说过:“从他21岁毕业时就注定会改变数学的面貌。”果然,丘成桐后来的发展也印证了这句话。

1976年,27岁的丘成桐还在伯克利分校学习期间,就开始崭露头角,他论证了当时赫赫有名的数学界难题“卡拉比猜想”的正确性。

他的论证结果被称为“卡拉比-丘流形”。后来被广泛应用于超弦理论中,具有划时代意义。

这一年,年轻的丘成桐也被聘为斯坦福大学数学教授。

图 | 丘成桐与老师陈省身合影(图右为丘成桐)

在数学的山峰中不断攀登,丘成桐靠的不只是兴趣和天分,更是他异于常人的耐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因为这个领域是苦涩的,也是孤独的,这也是他能被称为“凯撒大帝”的主要原因,即赞誉他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个性。

1981年,32岁的丘成桐获得了“维布伦奖”,这是世界微分几何界的最高奖项。

1982年,33岁的丘成桐又获得了“菲尔兹奖”,这个奖项是世界数学界的最高荣誉。

其实,对于丘成桐来说,不断获得成就的精髓只有一个,那就是“剩者为王”。

在伯克利分校学习期间,他师从陈省身教授。当时和他一起求学的还有众多立志终身在数学领域建功立业的优秀学子,可是因为过于枯燥,这些人都没有坚持到最后,教室里经常会有这样的情景,随着课程的深入,听课的学生越来越少,最后竟然只剩下教授对一个学生的悉心授课,而这唯一剩下的学生,就是丘成桐。

所以,对于丘成桐来说,每一个奖项都意味着背后多少个艰苦枯燥的不眠之夜。

即使成名之后,他也一直进行着大量繁杂的研究工作,这种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已经成了丘成桐终身习惯,他的学生说,数学界许多深奥的数学问题,老师已经思考了近20年,虽然有很多难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思考。

同样一直没有放弃的,是丘成桐的爱国情怀。

1979年,丘成桐受华罗庚邀请,第一次踏上了故土。后来,他回忆第一次归乡时说:“我曾在香港生活了几十年,但是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对中国人有明显的歧视。而回到国内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地方,下飞机后,我摸了摸北京机场的土地,心里很高兴,这是我们中国的土地。”

从这一年,丘成桐为中国数学界能够在世界做大做强而开始了锲而不舍的努力。

图 | 1996年,丘成桐与两位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左)、丁肇中(右)在清华大学。

1984年开始,作为哈佛教授,他先后招收了十几名来自中国的博士研究生,下定决心要为祖国培养微分几何方面的人才。经他培养指导的中国数学博士生已经有十余人,而且成绩显著,其中一名叫田刚的学生,也于1996年获得了“维布伦奖”。

他不但培养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还建立数学研究所和数学研究中心,并组织和发起各种层面的会议,和各种人才培养计划,为了完善这些计划,他甚至牺牲自己的工作时间,去参加各种应酬,就是为了募集到相应的资金。

丘成桐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果,从1993年到2009年期间,他一共建立了四个著名的数学研究所和研究中心。

其中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研究所在1993年成立;而北京晨兴数学中心成立于1996年,这个中心的运作经费就是丘成桐从香港的晨兴基金会募集来的。还有浙江大学数学科学中心,这个中心建立于2002年。最后一个就是建立于2009年的清华大学数学研究中心。

丘成桐不但筹建了这些研究所,而且一直亲力亲为,为这些研究中心做学术指导和学术讲座,从来没有收取过任何薪酬。

为了促进华人学者之间的互动,能够使海外华人更好地服务祖国,丘成桐还多次组织发起华人数学家大会。

其中第一届和第四届华人数学家大会都在国内举行,这种高质量的学术论讨大会,得到了世界各地华人数学家的热烈支持。

丘成桐的爱国心不只是体现在无偿的付出,为了能够在祖国发现并培养更多的学术人才,他还捐出自己的一部分收入,作为设立各种基金会的贮备资金。

2003年开始,丘成桐回到故乡广东蕉岭,在蕉岭设立了“丘成桐奖学基金”。

2004年,为了激发年轻学子们对数学的兴趣,丘成桐在香港成立了“恒隆数学奖”。

2005年,丘成桐又在自己的母校香港大学以父亲名字命名,成立了“丘镇英基金”。

2008年,在中国内地,“丘成桐数学奖”正式设立。

2015年,“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在清华大学宣告成立。同年,丘成桐又在故乡蕉岭成立了“丘成桐奖学基金”。

2021年,清华大学推出了“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计划每年向全球招收百名优秀中学生。

在丘成桐心里,少年强则中国强,潜力少年代表着中国科技的未来,所以他一直致力于从中学生里挑选对数学感兴趣的人才。

对于中国的教育现状,丘成桐直言:“对于数学来说,利益从来都不是最好的驱动者,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他认为科学可以强国,但是想要培养更多与国际接轨的高端人才,是要一批从小开始就不拿学习奥数当利益驱动的人才可以做到的。

看到问题,丘成桐一直是直言不讳,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直言,能促进和改善国内的教育现状,让更多有才华的少年不被利益和目的所限制,能真正放大自己的兴趣。

2020年1月,丘成桐因为卓越的成就和影响力获得“2019年全球华人年度人物”称号。

对于丘成桐,美国《纽约时报》曾经刊登出一篇有史以来最长的科学家报道。报道中说:“通过丘成桐,可以看到他身后那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和现代科学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他就是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己的一个窗口。如果他能够持续下去,将会重塑世界科技的平衡。”

丘成桐一直是热爱中国历史的,他也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很多人拜读他的学术论文后说,丘成桐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自如引用,表明了他的文学功底比很多中文系教授还要深厚。

丘成桐曾经说过,父亲从小就让自己读王国维、冯友兰等人的著作,这些书看起来好像和后来研究的数学没什么关系,但是书中蕴含的思想对自己后来的学术研究却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为在这些书里,他确立了自己的人生努力方向,并不是为了物质和利益而驱动,而是一直有一个崇高的志愿。

在70岁的丘成桐心里,这个志愿就是“科技兴国”。他说:“中国想要成为经济强国,就要先成为科技强国。在这个理念上,数学是科技之母,中国只有让数学强大起来,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强国。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尽自己的力量,帮助祖国强大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蕉岭   华罗庚   中国   卡拉   清华大学   数学家   薪水   研究中心   教授   数学   科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