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艾灸,养正气!增强抵抗力,这几个穴位,要试一试

艾灸是简单易行的养生保健方法之一,因其疗效确切,受到历代医家的推崇。

值此全民战疫的关键时期,艾灸也是我们防病治病的不错选择。

合理艾灸,扶助正气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灸法能补火助阳、扶助正气、振奋精神,而我们体内的正气就是保护我们不受外邪侵袭的有力屏障。

现代科学证实,艾灸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同时坚持艾灸可以明显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对亚健康具有非常好的调理作用。

常用强壮保健灸法

下面介绍儿童和成人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易患感冒等虚弱不适病证的常用保健灸法。

01、儿童保健灸法

儿童脾胃虚弱、易患胃肠病者,可灸身柱配天枢;体质较弱、易患感冒者,可灸身柱配风门。

身柱穴

位置:身柱位于项后第三、四胸椎棘突之间。

作用:有补肾强体、宁心安神、理肺健脾的作用。

天枢穴

位置:天枢位于腹部,肚脐旁开2寸处,左右各一。

作用:有调理胃肠、降气和胃的作用。

风门穴

位置:风门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左右各一。

作用:有宣肺散邪、调理气机的作用。

艾灸方法

可用艾条温和灸或雀啄灸,一般单穴每次灸10分钟左右,双穴每穴每次灸5分钟左右。

3日1次,每月不超过10次。

注意

艾灸能够温阳驱寒,治疗寒性的疾病最为有效,因此,体质虚寒的孩子比较合适艾灸。

比如有神疲懒言,不爱说话,面色晄白,怕冷、手脚凉、瘦小多病等,易患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等表现者。

如果平时孩子体质较好,不容易生病,则无需进行保健艾灸。

此外,为防止烫伤,4岁以下的孩子不建议做艾灸。

02、成人保健灸法

单灸足三里,或灸足三里、中脘、关元。

足三里穴

位置:足三里位于膝盖外侧下3寸,胫骨外侧上凹陷处。

作用: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健运脾阳、和胃降逆、温中散寒等作用。

中脘穴

位置:中脘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

作用:有健脾益胃、调理中焦、降逆和胃的作用。

关元穴

位置:关元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

作用:有益气助阳、利尿通淋、强壮补虚的功效。

艾灸方法

可用艾条温和灸或雀啄灸。

单灸足三里,一般每次灸10分钟左右,每日1次,灸10次后休息3~5日后再灸。

灸足三里、中脘、关元,每穴每次灸5分钟左右,3日1次,每月不超过10次。

艾灸的注意事项

01、禁灸部位

人体的重要脏器、大血管附近以及乳头、阴部、睾丸、妊娠期女性的腰骶部不要施灸,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颜面等暴露在外的部位,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避免化脓、溃烂后不易愈合。

02、禁灸病证

凡属发热性疾病而见脉搏跳动较快者一般不宜施灸。

患某些传染病或高热、昏迷、惊厥期间,以及身体极度衰竭出现形销骨立等表现时亦不宜施灸。

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情绪不稳忌灸,女性经期慎灸,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判断。

03、操作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防烫防火

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艾条灸要勤刮灰,避免灰多后掉在皮肤上。

施灸结束后,必须将燃着的艾条、艾炷熄灭,以防复燃而发生火灾。

2.灸后起泡,防止感染

施灸后穴位局部皮肤常出现红晕,并有灼热感,一般无需处理,经数小时后即可消退。

若因施灸不当,局部皮肤烫伤可能起泡,轻者不必处理,数日后可自行吸收,结痂而愈。

如果灸后皮肤水泡较大,一定不要挑破,若已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或到医院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艾灸   穴位   胸椎   风门   抵抗力   正气   体质   部位   皮肤   人体   作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