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企孙:13岁上清华,23岁享誉世界,培养了79名院士,晚年凄凉

1939年,一方荒滩的平静被来人们打破,“砰砰砰”几声响起,黑洞洞的枪口处泛起丝丝白烟,前面不远处一个年轻男子倒下,永远闭上了双眼。

“用石头吧,子弹省着打敌人……”,他未说完的话还回响在辽阔上空,不能继续为祖国出力了,是他彻底陷入黑暗之前的最后一个念头。

这个英勇就义的年轻人名叫熊大缜,师从清华物理系开创者叶企孙教授,是助手更是爱徒。

在倒下之前,熊大缜是为抗日工作屡立奇功的知识分子,是组织里举足轻重的物资供给部部长,更是前途光明的物理学人才。

只可惜,这样一位爱国青年、优秀的人才,就这样含恨离世。

一直到抗战胜利后,叶企孙教授才知道爱徒蒙冤而逝的消息,他向来将学生视作亲子,又足够了解熊大缜,那孩子一腔赤诚,怎么做背叛国家的事情。

叶企孙教授悲痛欲绝,代徒申冤之路却漫长崎岖,他依然从未想过放弃。

但,成也坚定,败也坚定。

叶企孙教授的成功源于坚定振兴中国科学,而其凄苦艰难的晚年生活同样源于坚定。

1:

1898年,叶企孙诞生在上海,父亲叶景云是当地知名的旧式教育家。

新式教育的推广让叶企孙明白,诗书文章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底蕴,但科学实业才是中国发展的必备力量。

1907年,九岁的叶企孙开始学习西方知识,他想为中国的科学事业添砖加瓦。

经过四年学习,叶企孙以出色的成绩顺利考入清华园。那一年,他只有13岁,用天才来赞誉也不为过。

但辛亥革命的浪潮打断了叶企孙在清华的求学之路,他无奈回乡,在当地入读海兵工中学,尽管大环境很混乱,但叶企孙却没有丝毫松懈,等待着回归清华继续学习的机会。

两年后,清华再次面向上海招收学生,叶企孙自然不会错过,他果断报考,可不争气的身体出了岔子。

因为体检结果不合格,叶企孙甚至无法参加清华招生笔试,紧急关头,他想到用“偷天换日”的方式通过体检。

改名字,找健康的同龄人代替体检,叶企孙的招数效果甚佳,他如愿参加笔试,第二次成功考入清华。

这次无奈之举一直埋藏在叶企孙的心里,他因此更加勤勉用功,时刻激励自己要奋发图强,将来好报效祖国。

学校里没有科学课怎么办?那就自己读书学习,叶企孙把自己的课余时间全都奉献给了相关领域的书籍资料。

不仅如此,叶企孙还建立社团,号召清华的学生们一起研究科学。

1918年,庚子赔款公费留学计划给了叶企孙出国深造的机会,他在清华几年间的优异学业成绩和出色表现,让他顺利获得了公费留学名额。

从此后,叶企孙在异国他乡踏上学业征途,与国人们想象中不同,国外留学的日子,并没有那么好过。

歧视,嘲讽几乎如影随形,唯一庆幸的只有老师布里奇曼,他从未因叶企孙的外表和国籍问题而轻慢这个努力的好孩子。

在名师的倾心教导之下,在芝加哥大学毕业后的叶企业孙又来到顶尖学府哈佛研究生院继续进修。

短短三年时间,叶企孙不仅完成了四年的学业,还与导师一起完成了普朗克常数的重新测定。

这一年,叶企孙才23岁,但他却用成绩和科研成果,让西方物理界刮目相看。

叶企孙用坚定的信念书写了属于中国人的奇迹。

2:

年轻卓越的博士毕业生引来不少求才之人,高薪优待触手可及,但叶企孙果断地婉拒了美国各方邀请,再一次独自踏上强国游学之路。

一年时间里,叶企孙走遍了西方几个先进大国,参观见识,听课学习,他想带着更多更实用的知识回到祖国。

1924年,叶企孙回到了阔别六年之久的祖国,次年便回到清华任副教授。

清华大学没有物理系不行,那就成立起来。

1925年,在叶企孙的努力下,物理系出现在清华园里,系里只有他一个人,虽然身负系主任之职却是个光杆司令。

基础物理,电磁学,光学都由叶企孙一人讲授,在认真上课的同时,他也没有忘记为系里用心筹备师资力量。

挖掘到吴有训教授,萨本栋教授等几位物理学教授任教,以及当时学历都不过关的华罗庚为助教。

在国外学习多年,叶企孙深深认识到了西方的先进不仅仅在于科学知识,他们的思想观念也同样有很多可取之处。

要发展,要变强,就要从学生身上,从学校里做出改变。

叶企孙敢为人先,不畏强权,勇于反对清华历年来的校长个人专权制,反对政界官员们相继任职。

在叶企孙的努力说服下,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应运而生,由从校长到系主任再到教务组长等逐级成员综合商议管理。

叶企孙与志同道合的同事们一起,不遗余力的抗击封建主义,官僚主义,共同保护着国家发展图强的最后一片净土。

因着效果极佳的管理模式,叶企孙在几年后成为了清华公事的主要决议人之一,带领着清华走向更加繁盛的未来。

成长于清华,工作于清华,叶企孙将自己人生最精彩的年华全部都奉献给了他深爱的清华大学。

作为一个中国人,叶企孙放弃国外舒适的生活条件,带着一身知识抱负回到祖国振兴发展,他知恩图报;

作为清华大学的职工,叶企孙致力于保护学校不被各方专制势力荼毒,他尽职尽责;

作为一名教师,叶企孙将知识倾囊相授,为国家培养出邓稼先,钱学森,钱三强等多达七十九位科学院院士,他桃李满天下;

作为一名科学家,叶企孙将自己的一生尽数献给科学传承与研究,他从未后悔。

叶企孙用实际行动书写了祖国和清华的深沉热爱。

3:

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全国被迫陷入战争的动乱之中。

叶企孙害怕学生们会被无辜牵连,尽管他自己已经悄悄投身革命,但还是再三强调,扎扎实实完成学业才能真正帮到遭受苦难的国家。

叶企孙太清楚自己爱徒的性格,熊大缜一定不会听从嘱咐。

次年当叶企孙联系妥当之后,他决定将熊大缜送到德国去进修物理,短暂的离开至少可以保护爱徒不受伤害。

熊大缜为了危难中的祖国留下,这本是一个爱国孩子再正常不过的举动。

但战胜外敌之后,叶企孙便接到了爱徒的死讯,还是以那样不实的骂名。

震惊,自责,心底里泛起细密的疼痛,让叶企孙久久不能平静,为爱徒正名成为他深埋心底的执念。

从此后,叶企孙每日忙于为爱徒奔波正名,但祖国疲于内战,根本无人理会他,四年辛苦无果。

1949年,国内时局逐渐稳定下来,叶企孙回到清华大学继续教学工作,他也再次开始了为熊大缜伸冤正名的行动,种种原因所限,伸冤同样无果。

1967年,叶企孙因为熊大缜的事件而失去了自由,但他苦难的人生远没有结束。

因为饱受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叶企孙幻听幻视,无法直腰,双腿弯曲颤抖,可无论被折磨得有多狠,叶企孙唯一知道的是 :“我是科学人,不会说谎”。

曾经教书育人的叶企孙,如今却变成了一身伤病的孤家寡人,爱徒没能沉冤得雪,叶企孙再也无法回到自己深爱的清华。

再次重获自由的叶企孙,决心不牵连任何人,他尽可能地远离身边所有人,哪怕在大街上碰到自己的爱徒,也只是远远地走开。

1972年,叶企孙终于被正名,一应待遇全部恢复,生活也总算有了着落,可他的爱徒还没有洗清罪名,同时,他还向继续回到清华任教。

只可惜这个愿望没有实现,五年后,叶企孙因病离世,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想要回到清华。

叶企孙去世十年后,他和其爱徒熊大缜终于双双拿回清名,可斯人已逝,他们的在天之灵还能看到吗?

一个前程大好的年轻人因冤屈而英年早逝,一位居功至伟的物理学奠基人,同样因为冤屈而导致后半生尽毁,想来就让人痛心不已。

4:

纵观叶企孙教授的一生,前半生里他博览群书,以振兴强大国家为己任,天赋异禀加上勤苦用功,一句年轻有为尚不足以概括其卓越成就。

他不但是清华物理系的奠基者,更培养了钱三强、杨振宁、邓稼先等79名院士,成就之卓越难以用言语来形容。

可命运似乎不愿意善待这位一心为国着想的有识之士,抗日战争中的无端牵连,大运动中的冤枉折磨,将他的余生置于重重苦难之中。

或许是天妒英才,才让老先生的后半生如此坎坷,但他为中国物理学,为清华物理系做出的巨大贡献会永远提醒着人们,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叶企孙教授都不会被遗忘。

而他坚定不移地 精神同样永存世间!

——本文完结,感谢您的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清华   清华大学   爱徒   物理系   院士   晚年   中国   学业   凄凉   祖国   坚定   教授   科学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