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公认的才女,却婚内出轨英国诗人,与徐志摩也暧昧数月

她出生于官宦家庭,父亲凌福彭与康有为是同榜进士,其父曾任顺天府伊,出生于丹青世家,家庭十分优渥,是一个实打实的名媛,父母也想把她培养成名媛。民国时期的各种社会名流都是她家的常客,如康有为,齐白石,陈寅恪等,其外祖父是粤中画坛高手。她的英语老师是大名鼎鼎的辜鸿铭。如此的家庭,如此的生长环境,真可谓,可知我凌家一氏,家学渊源。


成人以后,她在文学和绘画方面具有超高造诣,可以说是世界一流。但她的爱情却十分坎坷,她的爱情经历也成为了后人津津乐道的饭后茶余,她曾主动抛弃风流才子徐志摩,选择了武大教授陈西滢,可婚后却出轨了比自己小八岁的外国洋学生。丈夫陈西滢头戴“小绿帽”,为了妻子的名声,丈夫没有去埋怨她,而是默默的支持,最终却换来了她的绝情报复,不与丈夫同寝而眠,也不与丈夫交流。



1900年,凌叔华出生于北京的一个名门府邸,家中富贵,祖上世代为官。

其父亲是光绪年间的中举人凌福彭与康有为同为进士,曾任职许多都办、政使。书香四溢的官邸,浓厚的文化底蕴,让凌叔华从小受到熏陶。

1921年,凌叔华考入燕京大学预科班。大学的校园里,诗情画意的景色,笔墨书香如春风徐徐,这般环境怎能不陶冶情操呢?



1924年,清朝已经覆灭12年之久,彼时的中国仍然在北洋政府的统治下,但此时中国已经受到新文化的影响,出现了诸多新式大学,24岁凌叔华在燕京大学外文系就读,彼时的她将要毕业,听闻大诗人泰戈尔即将访华,当时泰戈尔的名气极高,他出版的诗集《飞鸟集》成为民国时期的热门,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男女以传颂他的诗词为荣。凭借着父亲的关系,凌叔华自然能见到当时的大诗人泰戈尔,泰戈尔受邀前往凌叔华家中,桌面上摆着中式茶点,陪同做客的人数高达20、30余人,彼时的社会名流几乎都在凌叔华家中,有徐志摩、丁西林、胡适、林徽因以及她未来的丈夫陈西滢也都在陪客。


凌叔华年轻不懂事,不懂得规矩,当众就问泰戈尔:“今天是画会,敢问你会画吗?”有人警告她不得如此无礼,她也毫不在乎,仍然我行我素。泰戈尔听完凌叔华所说,还真的给在场的人亮了一手,在备好的檀香木片上,欣然作画,在场的众人纷纷拍案做绝。此次会客,身为主人的凌叔华自然出尽风头,凌叔华自然也得到了当时两位男士的倾慕,一位是陈西滢,另一位就是风流才子徐志摩了。


凌叔华早就对徐志摩崇拜之至,这场茶话会以后,凌叔华就和徐志摩陷入了热恋,徐志摩是民国时期有名的“风流才子”,与诸多民国才女都有染,徐志摩早年与张幼仪结婚生子,随后遇见林徽因又展开追求,追求林徽因无果后,才选择的凌叔华,两人都快到结婚阶段,徐志摩又遇见了“更漂亮”的陆小曼,在二者之中,徐志摩选择了陆小曼。而此时的陆小曼已经是有夫之妇。

徐志摩横刀夺爱,帮朋友照顾妻子,也给朋友带了一顶绿油油的大帽子。当凌叔华得知徐志摩如此多情后,凌叔华毅然而然的选择抛弃徐志摩,不再与徐志摩有任何来往。转而投向另外的追求者,也就是陈西滢。

此后,感情调停了几个月的徐志摩,官宣与陆小曼结婚,并且称他与凌叔华之前的书信往来都是出于友谊上的学术交流。

凌叔华强忍失落,在自己的文章中表达出了对徐志摩的谴责,但诗人的爱情真的如柳絮飞上天,浪漫又短暂。


此时被浇灭爱情火花的凌叔华,毅然决然的和自己的追求者陈西滢在一起。此后二年间,二人在校园里度过了一段令人羡慕的恋爱时光。


凌叔华与徐志摩暧昧的时候对陈西滢并没有那种要以身相许的想法,到最后也只是觉得他是众多追求者之一。


有人说凌叔华结婚就是为了报复徐志摩,这种说法虽然荒谬,但就此后的事情发展来看,也是有些道理的。

1926年七月二人结婚,婚礼现场可谓是高朋满座。凌叔华家中阔气,陪嫁99间屋子,这样隆重的婚礼在京城也轰动一时。二人在众人瞩目之下结为良眷。

此时以为收获了美好爱情的陈西滢,却不知这是他们一生难以放下的纠葛。


不知是应了那句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还是凌叔华口中说出的对陈西滢本来就没有任何感情,二人的婚后生活一点也不顺利。


陈西滢生活在一个没落的士官家庭,连他去英国读书的钱都是舅舅辛辛苦苦攒出来的,但陈西滢少年励志,长大后也干出了一番事业。

留学回国的他去武大任教,发表了一些自己的文学作品,而且他最出名的文评就是在《闲谈》里的评论。


凌叔华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女性主义者,她曾说过比较极端的话,比如女人永远不要给男人认错。


可能是因为家庭的锁链栓得太紧,也可能是因为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崇尚自由开放的风流人物。凌叔华不止一次地对女儿说“不要结婚,女人最好不要嫁人,嫁人太痛苦”这样的话。


但当时的大男子主义还非常的流行,陈西滢就是这么一个人。他觉得妻子应该温柔,有教养,符合古代“三从四德”理念,相夫教子,温文尔雅。

此时的他遇上思想进步的凌叔华,二人生活里定是不乏争吵之声。虽说孩子是父母的调和剂,但到了凌叔华与陈西滢这里却不适用,甚至加重了他们的矛盾。


1931年,二人的孩子陈小滢出生了,过了六年还算平静生活的陈凌夫妇在对于孩子的教育上产生了极大的分歧。


在陈小滢还是幼儿时期,作为母亲的凌叔华非常听信当时的育儿理念,就是不能一味地照顾孩子,要让孩子自己学会安静。


但某次凌叔华失误将一根针忘在了孩子的裤子里,任由其哭几小时之后才发现床单已染上了鲜血。

此事之后,一直忙于工作的陈西滢也渐渐认识到了教育孩子这件事不能让粗心又高傲的妻子一人承担。

所以,在陈小滢的成长过程中,陈西滢是占主导地位的,以他暖男的性格对待孩子,让陈小滢沉浸在温馨有爱的环境里。

勤于照顾女儿的陈西滢忙得不可开交之时,凌叔华却捅了一桩风流事,闹得满城风雨。

1935年,英国著名作家朱安利·贝尔,来到武大进行学术交流,受陈西滢邀请的他,必然也会遇见凌叔华。

一瞬间,他对凌叔华产生了巨大的好感。此时什么都不知道的陈西滢让妻子凌叔华陪同朱安利去参观校园。游玩期间,朱安利不断发出暧昧信号,凌叔华却接地不亦乐乎。

但多情之人自有薄情之处,只是苦了顶着帽子也要为凌叔华维护声誉的陈西滢。某天,撞见二人正在偷情的陈西滢大发雷霆。

没了一点书生风范的他,狂怒地敲着门,但不一会儿又冷静了下来,他告诉凌叔华收拾好来找自己便是。之后,陈西滢给了她两个选择:离婚或者断交。

就算陈西滢如此生气,但他也从都没有想过报复凌叔华,让她在自己名声大噪之时跌落神坛,反而连离婚他都是犹豫了一番才说出口。

因为在那个时代,女人离婚是非常不好的事情,还没等凌叔华说话,陈西滢就选择原谅,并告诉她断绝关系就可以当做无事发生。

但表面答应的凌叔华还是在几月之后按耐不住自己的心动,在朱安利回国前的一段时间,旧情复燃,竟然以恩师下葬为名出差,去南方见情人了。

在陈西滢的信任之下,凌叔华好像根本无意隐瞒此事,大张旗鼓的出轨,“堂堂正正”的蜜月,让陈西滢直接对她失望透顶。

但就算遭到如此背叛,陈西滢也始终保持理智。陈西滢没有在自己文章上提及只字,就算别的报纸已刊登妻子的无数风流事,他也尽可能护得周全。

凌叔华却真的如她与朱安利在一起时,表达的一样,说自己对陈西滢根本没有爱情可言,直到遇到了朱安利便是知己一般投入。甚至在“度蜜月”时候的凌叔华说过:如果他想见我,我也付不起这个责任。

但得知妻子如此态度的陈西滢,愤怒并没有引燃到凌叔华身上,而是对朱安利大加指责,说他不是一个君子。

之后,沉迷于婚外恋的凌叔华提出和朱安利去英国,却被以各种理由拒绝。在凌叔华逼问之下得知其实他在英国已有一位女友,并且最近因为他们二人的事跟他大吵了一架。

而凌叔华的感情却不像她的作品,与陈西滢产生隔阂后,她总是想方设法地逃离自己的丈夫,她曾多次对自己的女儿说:“一个女儿绝对不要结婚”,也曾多次跟人说起:“生孩子太痛哭,做女人太倒霉。”两个人在同一个屋檐下,却没有任何交流,两个人,却又像一个人。

1956年,她前往新加坡南洋大学教授中国近代文学,随后又跑到加拿大任教,她离丈夫越来越远,凌叔华觉得陈西滢太古板,也是想报复丈夫在武大时不让自己任教。他们的关系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但他们也没有办法解决,他们没有离婚,也不愿意离婚。他们在1964年年底曾团聚过,随后又不欢而散。

陈西滢的晚年也过得十分不如意,他不知道何处激怒了自己妻子,也不知道该如何与自己妻子交流。最后几年,中华民国的使馆被迫关闭,陈西滢一个人孤零零的在办公室坐着,他在悲痛中慢慢死去,而他也是痛苦的,最后的几年还中了风,在病痛中孤独死去。

1970年,陈西滢去世。台湾方面给陈西滢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凌叔华作为陈西滢的合法妻子,并且是还未离婚的妻子,有权利处理丈夫的后事。凌叔华将丈夫落叶归根,骨灰安葬在丈夫无锡老家。

晚年,凌叔华跌坏了腰骨,得了乳腺癌,也陷入了痛苦,这时候她好像懂了丈夫当时中风时的痛苦,她离开了生活数十年的英国,由女婿陪同回到北京。最后的日子,她回到了自己老家,她把父母当时给她的嫁妆,那28间房子产权一并捐出。1990年5月22日,90岁的凌叔华去世。死后她选择与自己丈夫合葬,生前不同枕,死后合葬,或许是凌叔华懂了丈夫,亦或者是已经与丈夫和解。这样一段不幸福的姻缘,至此也画上了句号。不爱请别伤害,夫妻双方都是这场婚姻的受害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燕京大学   英国   泰戈尔   风流才子   才女   诗人   暧昧   丈夫   妻子   痛苦   孩子   家庭   爱情   徐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