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死后真的被顺治“尸”了?一个盗墓贼给出了答案

顺治七年,为满清王朝扩土开疆拼杀一生的摄政王多尔衮在一次游猎中暴毙,终年三十九岁。多尔衮离世的消息火速传回京城,孝庄皇后和小皇帝心情极其复杂。

于旁人而言,多尔衮或许是位高权重的一代枭雄,但对于孝庄母子二人来说,这无疑是压在他们生活中的一座大山。如今多尔衮的死讯传来,母子二人竟没来由地一阵轻松。

虽说多尔衮已死,但他与他的正蓝旗影响力尚在。所以,顺治并未将这份轻松表现在脸上,而是按部就班地为摄政王准备了声势浩大的葬仪。

多尔衮的棺木运回北京时,顺治帝率领文武百官,肃穆地站在东直门外。“中外丧仪,合依帝礼”,这位纵横清初政坛多年的大野心家,虽然在生前没能成为皇帝,但总算是在死后享受到了“帝礼”。

举国治丧期间,名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的谥号被赐予多尔衮。倘若这位摄政王泉下有知,想必会感到莫大的欣慰。时至今日,一些历史爱好者仍在满清十二帝的基础上,替多尔衮加了个位置,将他们并称为十三帝。

不过,多尔衮生前死后所获得的荣誉到此为止,接下来等着他的,是福临与政敌的清算。

随着多尔衮过世,其党羽树倒糊孙散,顺治帝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皇帝。顺治八年,福临在金銮殿上召开了首次亲政大典。这位十四岁的少年郎,第一次尝到了权力的甜头。所以,他有必要向死去的皇叔发泄心中的一切不满!

正白旗大臣苏克萨哈第一个站出来,向天子阐述多尔衮昔年罪状。紧接着,越来越多的大臣启奏顺治,争着抢着火上浇油。在这种场面下,仿佛不弹劾多尔衮就无法向满清皇室宣誓自己有多忠诚。顺治从这些罄竹难书的罪状中,挑出了最恶劣的十条,归纳为清算多尔衮的十大罪状。

一夜之间,多尔衮的一切荣耀被剥夺,他的子孙失去了世袭爵位的资格,旧党也遭到诛杀和监禁。有一位外国传教士目睹了福临对多尔衮的清算,在返回祖国后他将期间发生的情况收录在回忆录中:”福临为了发泄心中积郁已久的愤怒,他命人摧毁了多尔衮的陵墓,并挖出皇叔的尸体,在亲自鞭打一番后剁掉了他的头颅。

直到现在,史学爱好者都以外国传教士留下的文献为佐证,支持福临辱尸的说法。然而,在笔者看来,传教士所记录的未必是实情。

当时满清入主中原未久,受汉化的程度不深,所以有不少满族习俗被保留下来。满人习俗中,最高规格的葬仪并不是土葬,而是火葬。在经过火化后,最终葬入陵墓的仅有骨灰而已。根据清史的记载,孝端文皇后、孝献皇后、孝康章皇后、顺治都是采用火葬的方式下葬的。其中,孝端文皇后与孝献皇后的死亡时间与多尔衮的死亡时间相近。在康熙之前,不论处于什么阶级,满人都保留着火葬的传统。若非有特殊原因,绝大多数满族人在过世后都会采用火葬。康熙是个热爱汉文化的皇帝,所以他登基后开始考虑修改葬式,效仿汉人的习俗将死者葬入厚土”。最早被土葬的满族人,便是死于康熙十三年的孝诚皇后。

不过,即便康熙有心推行土葬,但不是每个满族人都能接受这种葬式的,且土葬花费的开销更大,普通的旗人很难承受。所以,康熙年间实行土葬的仅限于皇室成员,这项改革还未改变所有满人的风俗。即便是在满族被高度汉化的乾隆一朝,仍有大量满人采取火葬的葬式。

多尔衮虽然死后遭到清算,但在他的葬礼期间还是得到了福临的礼遇的。因此,多尔衮的下葬方式八成是火葬。既然是火葬,说明多尔衮早已化成骨灰,福临怎会将骨灰倒出来鞭尸砍头呢?这显然是不合逻辑的。

上世纪四十年代,有一伙盗墓贼“光顾”了多尔衮墓,据说,这伙贼人在地下发现了一个三尺高的白瓷瓶。其实,这个不起眼的白瓷瓶就是多尔衮的骨灰坛。从这里就能看出,即便剥夺了摄政王生前的荣誉及爵位,顺治还是留有三分情面的,没有做出辰没先辈尸体这种事。其实,仔细想想也能想通其中关节,刚主政不久的福临,需要的是声望和影响力,他怎会做出辱尸这种遭人诟病的恶劣行径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顺治   满族   土葬   摄政王   满人   罪状   满清   骨灰   皇后   康熙   答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