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互联与互联网(四)

1、路由器技术NAT:网络地址翻译,解决IP短缺,路由器内部和外部地址进行转换。

静态地址转换:静态NAT(一对一)

动态地址转换:动态NAT(多对少)

网络地址端口转换:NAPT(多对一)

2、路由器技术NAT:静态NAT,内外一对一转换,用于web服务器,ftp服务器等固定IP的主机服务器。

3、路由器技术NAT:动态NAT,内外多对少转换,用于内部局域网较多用户访问外部网络。 外部需要地址池(pool)。

4、路由器技术NAT:网络地址端口转换:NAPT(PAT)(多对一)内外多对一转换,使用外部一个IP,多个端口号对应内部IP。也称为IP伪装,可以隐藏内部主机。

5、路由器技术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在有类的IP地址的基础上,从它们的主机号部分借出相应的位数来做网络号,也就是增加网络号的位数,子网划分。

各类网络可以用来再划分子网的位数为:A类有24位可以借,B类有16位可以借,C类有8位可以借。 前面学习的“三步划分子网”。

VLSM是把标准网络分割成更小的子网的技术,而CIDR是把几个标准网络合并成一个大网络的技术。

6、路由器技术CIDR:无类域间路由,解决路由缩放问题,采用/比特位,无类不区分A、 B、C类,称为CIDR地址块,路由汇聚。

例如下面有4个路由条目如下,要进行汇聚

172.18.129.0/24、172.18.130.0/24、172.18.132.0/24、172.18.133.0/24,则能覆盖这4个路由的条目是:172.18.128.0/24。

解题思路:三步划分子网,根据网络地址是块大小的倍数。第三段,133-129+1=5,块大小8,8的倍数接近129的是128。

7、路由器技术QoS:网络服务质量。将网络数据流分成不同的等级,提供不同的服务。有集成服务和区分服务两种标准。

8、路由器技术QoS:集成服务分成三种:保证质量的服务、控制负载的服务、尽力而为的服务(目前因特网提供的服务)。

9、集成服务:资源预约协议RSVP。每个业务流申请资源预留,包括缓冲区及带宽的大小。

10、路由器技术QoS:区分服务不再使用资源预约,而是区分不同的业务流。分为三种:尽力服务BE、优质服务AF、加速服务EF。

11、区分服务:区分服务代码点DSCP,利用IP包头的服务类型字段ToS。逐跳行为PHB:逐级跳的转发方式,每个PHB对应一种转发方式。

12、路由器技术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属于2.5层,一般认为是第三层交换,硬件交换、速度快,叫一次路由,多次交换。用标签交换代替复杂的路由运算。

13、路由器技术:MPLS基本原理。标记边缘路由器LER,标记交换路由器LSR。

14、路由器技术:MPLS转发等价类,把等价的通信流汇聚转发。标记具有局部性。提供QoS、粒度控制、负载均衡等。

15、路由器技术:IP组播,有一个源向一组主机发送信息,D类地址。一个IP地址代表一个主机,称为单播地址。

16、路由器技术:IP组播用途,用于视频点播、网络电视、视频会议等点到多点的业务。IP组播地址分为三类:

保留组播:224.0.0.0~224.0.0.255用于路由协议,如224.0.0.1代表所有主机,224.0.0.2代表所有路由器。

用户组播:224.0.1.0~238.255.255.255,全球范围分配,类似公网IP。

本地组播:239.0.0.0~239.255.255.255,本地子网分配,类似私网IP。

17、路由器技术:

224.0.0.1 所有主机的地址

224.0.0.2 所有组播路由器的地址

224.0.0.5 所有ospf路由器

224.0.0.6 OSPF DR/BDR

224.0.0.9 rip-2路由器

224.0.0.10 Eigrp路由器

224.0.0.12 DHCP服务器/中继代理

224.0.0.13 所有pim路由器

组播MAC地址:01-00-5e-xx-xx-xx

18、路由器技术:IP组播地址与MAC地址:组播MAC地址:01-00-5e-xx-xx-xx。

19、IP组播协议:IGMP因特网组管理协议,管理主机加入或离开组播组。IGMP封装在IP中,协议号2。IGMPv3报文:分为三种

①成员资格询问报文:组播路由器发出,询问是否有主机加入组播。

②成员资格报告报文:主机加入组播组。

③组记录报文:记录组播的状态和信息。

20、IP组播路由协议:用来建立组播树,是实现组播传输的关键技术。源分发树和共享分发树。

21、IP组播路由协议:

PIM:协议无关组播

PIM-DM:密集模式PIM

DVMRP:距离矢量组播路由协议

MOSPF:组播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

CBT:基于核心的树

PIM-SM:稀疏模式PIM

22、IP组播路由协议:PIM-DM:密集模式PIM。用于组播成员集中且较多,如局域网。采取泛洪扩散-修剪丢弃维护组播分发树。使用推的机制,先给你,可以不要。关键技术是利用反向通路,使用自己找回来的路径。

使用源分发树:以组播源为根节点构造到所有组播组成员的生成树,通常也称为最短路径树(SPT)。

23、IP组播路由协议:PIM-SM:稀疏模式PIM,用于组播成员较少且稀疏分布,如广域网。

采用选择性的建立和维护分布树。只有发送请求的才会收到数据。使用拉的机制,你要了,才会给你。

使用共享分发树:确定一个汇聚点。先发给汇聚点,再有汇聚点发给其他路由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子网   报文   网络   稀疏   路由   路由器   协议   主机   地址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