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联盟战争中,奥地利帝国不宣而战,最终战争走向如何?

文|香洁知识局

编辑|香洁知识局

第五次联盟战争

第五次联盟战争是1809年的欧洲冲突,是拿破仑战争和联盟战争的一部分。主要的冲突发生在中欧的奥地利弗兰茨一世帝国和拿破仑的法兰西帝国之间。

法国得到了附庸国的支持,包括意大利王国、莱茵河联邦和华沙公国。奥地利得到了第五联盟的支持,该联盟包括英国、葡萄牙、西班牙以及撒丁岛和西西里王国,尽管后两者没有参加战斗。

到1809年初,大部分法国军队投入到了对抗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半岛战争中。在法国从德国撤出108,000名士兵后,奥地利袭击了法国,以寻求收复在1803-1806年第三次联盟战争中失去的领土。

奥地利人希望普鲁士作为他们以前的盟友支持他们,但普鲁士选择保持中立。

1809年4月10日,查理大公率领的奥地利军队越过了法国附庸国巴伐利亚的边境。在路易-亚历山大·贝蒂埃的领导下,法国的反应是混乱的,但是随着拿破仑4月17日的到来,秩序得到了加强。

拿破仑率领部队向兰舒特挺进,希望切断奥地利人的退路,横扫他们的后方。查尔斯在雷根斯堡渡过多瑙河,这使他得以向东撤退,尽管他没能在法国人之前到达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5月21日至22日,法国在多瑙河的一次进攻在阿斯彭-埃斯林战役中被击退,但7月的一次重复进攻获得成功。

拿破仑在7月5日至6日的瓦格拉姆战役中取得了重大胜利,迫使奥地利人在7月12日签署了兹纳姆停战协定。奥地利对华沙和萨克森公国的入侵(在那里他们与黑布伦瑞克人并肩作战)被击退,他们被赶出了在意大利的领地。

英国军队在法国的附庸国荷兰的瓦尔切伦登陆,但是未能实现占领安特卫普的目标,随后被撤回。

战争以《美泉宫条约》结束,该条约被认为对奥地利非常苛刻,因为奥地利失去了它的地中海港口和20%的人口。

尽管法国最终取得了胜利,但他们在阿斯彭-埃斯林的失败表明,拿破仑可以在战场上被击败。这场战争导致了蒂罗尔叛乱,1809年的戈特舍尔叛乱和意大利的叛乱,虽然被镇压,但预示着未来的民族主义和反法国的崛起。

美泉宫事件后,奥地利成为法国的盟友,拿破仑与奥地利公主玛丽·路易丝的婚姻巩固了这一关系。

背景

1809年,欧洲卷入了战争,自1792年以来,法国革命与一系列联盟的联盟战争几乎持续不断。

1802年3月的亚眠条约之后是短暂的和平时期,之后英法关系恶化,导致了1803年5月的第三次联盟战争。1804年,瑞典加入了英国的联军,1805年,俄国和奥地利也加入了。

1805年8月,20万人的法国大陆军入侵德意志各州,希望在俄罗斯军队介入之前击败奥地利。在10月15日至20日的乌尔姆战役中,法国皇帝拿破仑成功地将他的军队推进了奥地利的后方,并打败了他们。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于11月被攻占,俄奥联军在12月2日的奥斯特里茨战役中被决定性地击败。不久之后签订的《普雷斯堡条约》结束了奥地利对战争的参与。

奥斯特里茨引发了欧洲权力平衡的重大转变。普鲁士在这一地区感到了威胁,于是在1806年的第四次联盟战争中与俄国一起向法国宣战。

10月14日,法国在耶拿战役和奥尔施塔特战役中获胜后,占领了普鲁士首都柏林。法国于11月入侵了驻扎着俄罗斯军队的波兰,并占领了华沙。

1807年2月,俄国和法国军队在埃劳展开了激烈的非决定性战役。在波兰的行动于1807年6月14日达到高潮,法国在弗里德兰战役中击败了俄国。

由此产生的《提尔西特条约》使法国成为西欧的主导力量,还有许多附庸国,包括华沙公国。这削弱了普鲁士,并允许俄罗斯扩张到芬兰和东南欧。

半岛战争

1807年,法国试图迫使葡萄牙加入大陆体系,这是对英国的商业禁运。当葡萄牙摄政王约翰拒绝加入时,拿破仑派朱诺将军于1807年入侵葡萄牙,导致了为期六年的半岛战争。

这场战争削弱了法兰西帝国的军事力量,尤其是在拿破仑推翻西班牙国王之后,西班牙军队和平民奋起反抗法国。

法国在贝伦战役失败后,拿破仑接管了法国军队,在返回法国之前击败了西班牙军队。1809年1月,让·德·迪厄·索尔特在科隆纳战役中将英国人赶出了西班牙。

1809年初,由拿破仑的兄弟约瑟夫·波拿巴统治的法国附庸西班牙王国控制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北部的大部分地区。

1809年春,阿瑟·韦尔斯利领导下的英国和葡萄牙军队发起了新的攻势。西班牙正规军,包括米格尔·里卡多·德拉瓦将军和华金·布莱克将军领导的军队继续战斗,乡村的游击活动使得法国的军事行动变得十分危险。

在第五次联合战争期间,大量法国人,1809年6月时有250,000人,一直留在半岛。

拿破仑对法国盟友西班牙的占领让奥地利的许多人相信,拿破仑不可信,宣战是阻止他摧毁哈布斯堡王朝的唯一办法。

西班牙游击队激起了民众对拿破仑的反抗,奥地利人希望法国在西班牙的占领能更容易打败法国。

奥地利策划战争

1805年奥地利战败后,国家花了三年时间改革军队。受西班牙事件的鼓舞,奥地利寻求与法国再次对抗,以报战败之仇,夺回失去的领土和权力。

奥地利在中欧缺乏盟友;她在1805年的主要盟友俄罗斯在提尔西特与拿破仑媾和,并与昔日的盟友交战,如英俄战争(1807-1812)中的英国、芬兰战争中的瑞典和俄土战争中的奥斯曼帝国。

法国试图通过1808年9月至10月的爱尔福特会议来加强与俄国的关系。根据该条约,如果法国遭到奥地利的攻击,俄罗斯同意支持法国。

1809年初,奥地利大臣约翰·菲利普·斯塔德征得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同意,俄国人在向奥地利进军时将缓慢前进,并“避免一切冲突和敌对行动”。

与此同时,法国公使查尔斯·莫里斯·德·塔列朗-佩里戈尔秘密建议亚历山大抵抗法国。在第五次联盟战争期间,尽管俄国与法国结成了联盟,但它仍然保持中立。

奥地利希望普鲁士在与法国的战争中帮助他们,但普鲁士大臣冯·斯坦男爵讨论谈判的一封信被法国特工截获,并发表在9月8日的《世界报》上。

拿破仑没收了斯坦因在威斯特伐利亚的股份,并向腓特烈施压,迫使他离职,斯坦因流亡奥地利。

就在斯坦因妥协的同一天,《巴黎公约》就外国军队撤出普鲁士的时间表达成了一致,自第四次联合战争结束以来,法国军队就一直驻扎在普鲁士。

撤出的条件是在30个月内支付总额为1 . 4亿法郎的巨额赔款。普鲁士军队的规模也被限制在42,000人,是战前总数的六分之一。该公约严重限制了普鲁士国家发动战争的能力。

尽管遭受了这一挫折,斯塔德恩还是希望普鲁士能改变主意,并希望奥地利向法国控制的德国莱茵河联邦的进军会引发民众起义,从而分散法国的注意力。

1808年10月,法国从德国撤出了108000人的军队,超过其在德国兵力的一半,以增援在西班牙的法国军队。

这在奥地利法庭上支持了司他狄亚的反战派。为了说服其他人支持他的计划, 司他狄亚召回了驻巴黎大使克莱门斯·文策尔·冯·梅特涅,到1808年12月,弗兰茨一世皇帝被说服支持战争。

弗朗西斯的支持是试探性的,1809年2月8日的一次会议作出了继续进行的决定,参加会议的有皇帝、查理大公和车站。

帝国糟糕的财政状况使得这个决定变得更加紧迫。查尔斯质疑成功的前景,但接受了弗朗西斯准备战争的决定,军队被动员起来。

奥地利和普鲁士要求英国资助他们的军事行动,并要求英国军队远征德国。1809年4月,英国财政部向普鲁士提供了20,000英镑的信贷,并承诺如果普鲁士与法国开战,将提供额外的资金。

奥地利得到了25万英镑的白银,并承诺再提供100万英镑用于未来的开支。英国拒绝在德国登陆军队,但答应远征低地国家,并在西班牙继续作战。

普鲁士决定反战后,第五联盟正式由奥地利、英国、葡萄牙、西班牙、西西里岛和撒丁岛组成,尽管奥地利在战斗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奥地利军队与战略

奥地利建立了该国历史上最大的军队,尽管其战斗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这些人是从整个奥地利帝国征召的,包括奥地利人、匈牙利人、捷克人、波兰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包括匈牙利人在内的一些人并不热情支持他们的奥地利统治者。

征兵集中于社会下层和私人士兵,大多数军士和许多下级军官是文盲。军队训练有素,能有效对抗骑兵,但易受炮火攻击,这在战役的一些战斗中妨碍了它。

正规步兵被认为反应迟钝,无法接受小规模战斗训练;这一角色传统上由格林泽尔轻步兵部队担任,但自从与奥斯曼帝国的潜在冲突结束后,他们的素质下降了。最近成立的志愿者圆顶帐篷小组只是部分弥补了这一缺陷。

奥地利的民兵组织,地面部队,原本是作为本土防卫力量,但是被转移到了野战军中。这支部队装备了二流武器,缺乏训练,并且禁止接受地主阶级的军官,导致领导能力低下。

他们在战争后期被用作转移法国火力的炮灰。奥地利骑兵是相当好的质量,虽然在1809年,它受到了大量的马只是部分训练。

炮兵不像一些当代军队那样有活力,在战场上被置于步兵指挥官的指挥之下,并且缺乏适当的马炮来快速机动。奥地利军队应该由一个大型货车队供应,这限制了它的机动性。

其高级官员的任命是基于贵族背景和资历,而不是能力;这导致了年长的将军——平均年龄为63岁。战地指挥官查尔斯大公无法解除任何指挥官的职务。

比起灵活性,他更喜欢教条,并希望他的将军们遵循他在1806年出版的指南。

对于即将到来的战争的最佳战略,查尔斯和奥立克议会产生了分歧,查尔斯倾向于从波希米亚发动进攻,那里集中了奥地利军队,进攻可以迅速孤立德国北部的法国。

尤里克议会不同意,因为多瑙河会分裂查理和他的兄弟奥地利大公约翰的军队。他们建议主攻方向应该在多瑙河以南,以保持与维也纳更安全的交通。

最后,委员会占了上风,但分歧使奥地利的准备工作推迟了一个月。

奥地利的计划要求由海因里希·格拉夫·冯·贝勒加德率领的第一军和由约翰·科洛拉特率领的第二军从波希米亚山区经占城进攻雷根斯堡。

由霍亨索伦的第三军团、罗森博格的第四军团和利希滕斯坦的第一预备军团的66,000人组成的奥地利中心和预备军团将通过沙尔丁向同样的目标前进。

左翼由路易大公的第五军团、希勒的第六军团和金迈尔的第二预备军团组成,共61,000人,将向兰舒特前进并守卫军队的侧翼。另外两家剧院将在波兰和意大利开业。

历史学家史蒂文·英格伦认为,如果奥地利把注意力放在德国,它“很可能赢得这场战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普鲁士   拿破仑   俄国   奥地利   奥地利帝国   葡萄牙   战争   西班牙   法国   英国   军队   走向   联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