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把战争变成俄罗斯灾难?中俄借4大组织反美,印度成唯一赢家

西方认为普京把战争变成俄罗斯的灾难

元旦假期刚刚结束,我们也开心地度过新年,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了。但在千里之外的欧洲,这个元旦过的却并不那么“快乐”。

圣诞与元旦伴随的不止有节日氛围,还有俄乌冲突带来的战争阴影。新年之际俄乌双方并未休战,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了新年攻势,以大规模导弹轰炸打击乌克兰基础设施;乌克兰则利用“海马斯”火箭炮发射高精度火箭弹,袭击俄军驻地造成大量伤亡。

从去年12月初俄乌冲突再度升级到新年冲突逐渐达到高峰,欧洲所承受的危机风险也达到高峰。在新年的节日氛围中,经历了高价能源、寒冷冬天,以及颓败经济的欧洲人,还要担心俄乌冲突是否会变成一场全面战争。

“乌克兰疲劳”在一个并不愉快的新年中四处蔓延,对冲突无休止的金钱物资投入,以及看不到任何起色的经济,成为了欧洲新年的主基调。在阖家团圆的圣诞节与新年期间,难得的温馨加剧了这些负面影响所产生的社会疲劳。民众厌倦战争,厌倦无休止的援助。

一般这个时候,舆论战就要开始发挥它的作用了。

今天的节目里,我们就从西方最新的舆论战武器入手,看看新的一年里,西方怎么规划“俄罗斯的失败”,为承担了战争损害的民众重振信心。

在《纽约时报》近期刊登的长篇文章《普京的战争》中,我们就能很好地看出舆论武器是怎样形成,并在冲突中发挥作用。

这篇长文基本上是西方开战至今的观点合订本,将俄乌冲突爆发视作普京个人的战争,同时认为现状是俄罗斯正在遭遇巨大挫折,甚至将其称为“苏联解体以来的最大灾难”。而文章中将普京遭遇的失败归纳于两个理由,一是普京的极端盲目自信,二是军队的严重腐败和准备不足。

文中对这场冲突的定义是:“普京陷入了一种自我膨胀和反西方的狂热,导致他在几乎完全孤立的情况下做出了入侵乌克兰的决定,而专家们认为这场战争是完全愚蠢的。”

文章开头就提到,普京听信自己安全顾问的吹嘘,相信俄罗斯已经足够强大,甚至可以对抗美国,所以普京忽视了美国中央情报局对他的警告,执意发动了战争。

而后,文章又引述了一些俄罗斯官员与士兵的谈话,印证普京一直秘密策划进攻,直到最后一刻才通知所有人,强行把他们绑到自己的船上。随后,状态糟糕的俄军在完全没有准备的状况下,以恶劣的战术发动了冲突。

此外,文章还引用了西方舆论界很喜欢用的观点,将乌克兰军队描述成规模远小于俄军,以弱势兵力和落后装备迎战远多于自己的强大俄军,并打得俄军节节败退,以印证俄军确实缺乏战斗力。

通过这种宣传,文章构建出一个摇摇欲坠、毫无胜算的俄罗斯,并暗示普京给俄罗斯带来的灾难会导致俄罗斯崩溃。

那么,在这一系列观点中,有多少真话?这种舆论攻势又能发挥什么作用呢?大侠接下来就为大家分析一番。

不想冲突变成全面战争,西方应该负担责任

所谓最真实的谎言,就是在九句真话中掺杂一句谎言。这是对西方舆论战最贴切的评论。

实际上,在《纽约时报》这篇长文中提到的很多事情都是真的。俄罗斯军政上的腐败和低效在国际社会上是人尽皆知的,俄军在冲突中的表现也确实如文章中所说,处处显示出训练水平与战术水准的不足。在乌克兰的北约教官和情报体系降维打击之下,俄罗斯一开战就承受了严重的损失,著名的近卫坦克四师上战场两周时间就给乌克兰送出五十辆完好无损的坦克,在自身编制被打残以后撤回后方。

而且俄军中物资匮乏的问题在开战十个月内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很多士兵不得不自行购买装备,或在缺乏装备的状态下上战场。而且俄军素质参差不齐,纪律约束性差的问题也频繁发生,这几点西方手中都有相当多的证据,用在舆论战中并无不妥。

但要说普京如此简单地去考虑一场战争,还是有些太过儿戏了。普京可能会高估俄军的战斗力,但不太可能错估战争的严重性。普京亲自签署了2014年《明斯克协议》,他知道西方在为乌克兰争取时间建设武装,不太可能以这么简单的想法升级冲突。

如果说到这里还只是分析问题,接下来的数据和实例就开始出现逻辑问题了。

在冲突爆发前,虽然外界都不相信普京有勇气主动进攻,但是都知道俄军在边境集结。美国更是提前数天就监测到俄军集结,发出了有关战争风险的警告。如果普京将开战消息压缩到战前五分钟才对国内高层宣布,之前的的集结命令又如何发出,战术目标又如何制定?

大侠想这是典型的外行揣测内行,战争是个复杂的过程,战争计划不可能由一个人在短时间内制定出来。哪怕普京再怎么一言堂,都必须有国防和外交等部门的高层参与战略设计以及目标制定,用这种理由把冲突责任丢给普京一个人,同时渲染普京的专断与失败,是不合适的。

而对俄乌军力对比的认识,就只是单纯瞎编了,连美国官方数据都对不上。在二月份,美国情报部门对俄军规模的估计是16.9万至19万名,爱沙尼亚情报部门对其的估计是15万名左右;而到普京开始部分动员之前的九月份,美国官方文件描述的俄罗斯在乌战损后的兵力是10万左右。

而乌克兰不管在开战前还是开战后,直接可用的作战兵力都超过30万人,泽连斯基更是在上半年时就宣称乌克兰有“70万大军”。一直被西方媒体宣传的的“乌军以少胜多”观点,在美国政府这边都是站不住脚的。

反而是俄军,因为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兵力匮乏,在下半年的作战中节节败退,迫使普京发起部分动员,在年底向前线补充兵力。

总体来看,这篇西方对俄乌的“合订本”,是真假参半,有明显诱导倾向的文章。但偏偏是这类观点,在西方社会一直都非常有用,通过这类宣传,美国维持了近一年的高强度对乌援助,并让社会相信美国所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

而且在这类宣传中,都刻意消除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乌冲突的参与,通过将冲突单纯归纳为普京的个人战争来抹去西方的责任。这才是这场舆论战最令人担忧的地方。我们在冲突中没有支持谁胜谁负的立场,只是站在和平的角度,希望西方能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去促成停战谈判。而西方如今以舆论手段,将自己的责任全部否定,这才是俄乌冲突扩大成全面战争的最大隐患。

美国还要注意的是,这种舆论武器不能常用。西方从四月份开始宣传俄罗斯即将崩溃,已经宣传到了新年,再坚信舆论的人也会逐渐怀疑舆论的真实性。

中俄借4大组织“反美”

在这个过程中,俄罗斯也并非没有反应,任由美国舆论输出。在和美国的对抗中,俄罗斯有一项美国没有的武器——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美国是一个军事同盟成员国,拥有复杂的同盟关系和条约义务,对于全球大多数国家来说,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等同于承担整个北约和日韩等美国盟友的外交风险。但俄罗斯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俄罗斯的舆论话语权确实不如美国强,但在这场冲突中,俄罗斯可以利用自身独立自主外交的优势,拓展与友好国家的合作,从而降低美国制裁与孤立的效果。就像我们刚刚说的,美国一直宣称俄罗斯快要失败了,俄罗斯如果借助外交手段,拓展新市场,建立新经济体系,稳住冲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长期坚持下去,美国舆论战的真实性自认会受到质疑。

而俄罗斯对外合作最重要的一部分,自然就是中国。

在去年年底的中俄领导人共同举行的年终总结中,普京在展望新年时提到最主要的就是在2023年进一步深化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捍卫共同立场;中方亦表示中俄两国应该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共同抵制干涉以及外力的破坏。

俄罗斯副外长安德烈·鲁登科在解读这次年终总结时就认为,这种伙伴关系对于巩固以及捍卫中俄全球安全的共同愿景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面对美国及其盟友的威胁时。

我们需要注意,这里的中俄关系发展与面对美国威胁,不是中国在俄乌问题上支持俄罗斯,中国在俄乌问题上是中立的,中俄共同反制美国霸权又是基于两国共同利益发展的另一项独立自主外交共识,西方经常想要混淆这两点,但我们要记清楚。

那么中俄之间主要靠什么来反制美国?主要是这四个中俄共同参与的国际组织。

1.上合组织

这个组织在中俄年终总结时就被双方提到,上合组织主要是由中俄领导的国际合作组织,彼此之间都有对美国霸权的防范需求,团结上合组织并扩大其在亚洲的影响力,有助于遏制美国霸权对亚洲地缘政治局势的影响,推动全球化深入发展。

2.金砖国家

在今年俄罗斯的新年祝词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金砖国家。当前的金砖五国都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者,拥有极强的发展潜力,而且各方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原则,和美国为首的军事同盟国家有本质区别。

3.联合国安理会

中俄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仅有的两个独立自主外交国家,安理会赋予两国的权利能帮助两国限制联合国军事集团化,帮助中俄共同应对霸权威胁。去年的俄乌冲突中,俄罗斯就一直利用自身在安理会的权力,阻带美国的国际制裁提议在安理会通过。

4.G20

G20是一个全球共同解决经济问题的平台,同时也是一个兼容东西方国家的平台。去年的G20峰会俄罗斯并未参加,但各方还是通过G20平台发出了和平的呼吁。如果俄罗斯能够善用自身G20成员国的身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恢复建设,就能给当下的俄罗斯困境带来不小助力。

综合来说,俄罗斯并未走到山穷水尽。它仍然有能够团结的力量,去对抗来自美国的的强势施压。

印度成为俄乌冲突中的唯一赢家?

说完紧张烧脑的,我们来在节目的末尾谈一些轻松的。

去年以中美俄三边为核心的全球关系恶化,以及经济低迷中,是否存在一个赢家呢?

当然是有的。在全球经济低迷中,印度异军突起,以6.9%的预期经济增速,成为了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的主要经济体,在国际范围内也仅次于借助高油价大发横财,经济增长预期9%的沙特。

印度经济虽然在近些年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还是依赖基础制造业和外部投资的,去年的这种增长显然是不寻常的。

法国经济学家马克·图阿蒂就在日前的一档电视节目中,详解了印度去年的“发家经历”。

图阿蒂直接将印度称作“俄乌冲突的受益者”,并指出,印度在俄乌冲突期间大量进口俄罗斯原油,进行粗加工之后销往欧洲,赚取了大量差价;此外,疫情与国际关系变化使中国占据的市场出现空缺,印度就趁此机会获得一部分中国的市场,从全球困境中或。得益于这些举措,印度在2023年仍然会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很显然,印度的骑墙政策在2022年为印度带来了左右逢源的环境,给印度带来了难得一见的机遇。

不过印度也只不过是全球低迷经济中的一个个例。总结我们今天的节目来看,2023年的全球基调依旧会是冲突与对抗,全球经济仍然没有足够乐观的信号。在中美俄为核心的一系列国际外交问题中,百年未见之大变局,仍旧会在新的一年里向我们展示它的威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俄罗斯   印度   乌克兰   战争   俄军   独立自主   美国   兵力   赢家   舆论   外交   灾难   冲突   新年   组织   经济   全球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