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清宫上位: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慈禧是如何在清宫中上位的

谈到慈禧,人们通常的印象大概是老妖婆、祸国殃民、穷奢极欲、卖国求荣、愚昧保守等等不太光彩的形象。

但是,我们也要知道,历史上的慈禧太后给我们呈现的形象要复杂的多立体的多。

我们必须要承认,慈禧绝对是个女强人。


大家注意,在咸丰时期,她学会了如何处理朝政;咸丰驾崩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除掉八位托孤大臣,获取了最高权力并垂帘听政;重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汉人官僚剿灭了太平天国;辅佐同治帝和光绪帝两个小皇帝,实现了大清帝国的中兴;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洋务运动;废除了延续千年之久的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主导君主立宪制的推行……


所以这个复杂多面的慈禧太后是如何走上历史舞台的中心的?让我们走进历史深处,来看看慈禧的人生精进和跃迁之路。


慈禧,叶赫那拉氏,名杏贞,父亲惠征是清朝道员,官居正四品。

咸丰二年,也即1852年,咸丰下诏选秀女入宫。那一年,慈禧18岁。

18岁,花一般的年龄。是姑娘们最漂亮最青春的时候。

花季少女杏贞确实也很漂亮,可谓是姿容秀丽,仪态端庄。

在咸丰看来,少女杏贞身材苗条匀称、眼睛灵气饱满、双手灵巧白皙、嘴唇饱满多情,朕甚为欢喜。于是杏贞被咸丰帝看中了,留在来了宫中,封为兰贵人,住长春宫。

刚入宫时,我们的兰贵人并没有立即得到咸丰帝的宠爱,虽然说兰贵人很美丽,但是在美女堆里面,她也就是泯然众人矣,什么都不算了。

一连几个月,兰贵人都没有得到咸丰宠幸,兰贵人一直守活寡,真是感到孤独寂寞冷啊!心里很难受。


为了让皇上宠幸自己,兰贵人决心用计。

那时的咸丰,好色无度,尤其喜好汉人女子。但是大清祖制汉人女子不得入宫,咸丰只好将选来的汉人女子安排在圆明园,然后借到圆明园办公为名去宠幸这些汉人女子。

咸丰将自己最喜爱的四位汉人女子称为四春:牡丹春、杏花春、武陵春、海棠春,分别居住在圆明园的“镂月开云”、“杏花春馆”、“武陵春色”和“绮吟堂”。

人谓之“文宗渔色,于圆明园隅,暗藏春色,谓之四春,世竞传之”。

后来杏贞便听从身边太监的主意,将自己打扮成江南女子模样,并将自己在圆明园的寝宫装饰成一幅江南情调,然后学会一曲江南小调,让乐工不时弹奏着江南民乐。

咸丰游玩至此,深为吸引,便驻足于此,从此常常临幸兰贵人。

咸丰对兰贵人宠爱有加,兰贵人入宫第二年即晋封为懿嫔。从此咸丰对于懿嫔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了。


我们可以看到,慈禧为了上位,为了吸引咸丰皇帝还是下了一些功夫的。

这和当今职场上也很像。很多时候,一些人要上位,年轻人想往上走一走,这个是可以理解的,竞争很激烈,那怎么办呢?看看领导喜欢什么,那就投其所好。


投机钻营这种事情我们当然不提倡,但是在竞争极其激烈的清宫里,慈禧这么做也是情有可原。

咸丰对于懿嫔的这种宠爱,并且荒废了朝政,这让皇后钮钴禄氏深感不安,作为后宫之主,皇后有统领后宫并规劝皇帝约束妃子的权力。

所以她就天天劝咸丰,你别老找她呀,也找找我呀,然后也干点正事,国家大事你怎么能不管呢。

在多次苦言相劝无果之后,皇后便让太监在咸丰宠幸懿嫔时在宫门外诵读祖训,咸丰正在那忙活呢,

然后这边的一个老太监就开始说,这个康熙圣祖有云 什么什么的。

咸丰一听到祖训便起床更衣跪听。刚开始咸丰还能够恪守规矩,后来咸丰说老子是皇上,弄个变态老太监在这里烦死了,于是便将诵读祖训的太监骂走了。

皇后一看,这不行啊,决定亲自出马,一日咸丰宠幸懿嫔,皇后便亲自到宫门外跪诵祖训,这下咸丰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了,只得立刻起身上朝。

皇上上朝之后,皇后对懿嫔进行一顿斥责,并且要拉出去杖责,幸好咸丰及时赶到,将懿嫔救下。

此时,懿嫔意识到自己在宫中的位置,收敛了许多,对皇后也恭敬有加,也规劝咸丰帝要及时处理朝政。皇后这才有所放心。

这一点告诉我们,我们任何时候做事情,一定要认清楚自己的位置和定位,千万不要越俎代庖,否则一不小心就会招致杀身之祸和无妄之灾。

皇后钮钴禄氏虽为正宫,但是不巧的是,整个后宫只有懿嫔于1856年3月为咸丰生下唯一的皇子——载醇,也就是后来的同治帝,母凭子贵,随后,咸丰将懿嫔晋升为懿妃,次年又晋升为懿贵妃,这就离皇后只差一步了。

慈禧获得咸丰的宠爱,不仅仅是因为是因为慈禧貌美如花,因为在宫中貌美如花的人实在太多了,慈禧仅靠美貌并不能彻底征服咸丰,慈禧有自己的过人之处。

慈禧的过人之处在于,她不仅美貌,而且有才华,精通满汉双语,并熟知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对时政颇有自己的见解。


咸丰呢,大家知道他特别好色,但是国政要处理,咸丰确实身边确实需要这么一个人,这个时候慈禧就走上了历史舞台。

咸丰接手的大清王朝,风雨飘摇,内有外患,自己又好色,又爱抽鸦片,国家不能不管,享乐还得继续,怎么办呢?

如何做到两不误呢?就只好在批阅奏章处理国家大事的时候,身边也还需要有美貌的嫔妃陪伴,那么慈禧就走到他的身边。


慈禧确实很牛,咸丰在这处理国政的时候就问慈禧的意见,慈禧经常能够切中时弊、正中要害,深得咸丰赞赏。

慈禧也是极聪明之人,深知后宫不得干政,如果咸丰问,自己就说两句,如果咸丰不问,自己则绝不多言,如此善解人意的美人自然让咸丰更加宠爱。

后来咸丰为了省事,抽出那些容易处理的奏章,让慈禧代替自己批阅,比如“知道了”,“再奏”等等。

刚开始咸丰还旁边指点指点,后来慈禧做的娴熟之后,咸丰就不管了,乐得做个甩手掌柜,让慈禧独自批阅一些奏章,慈禧“时时披览各省章奏,通晓大事”。


就这样,慈禧不仅获得了咸丰的宠爱,而且还学习了如何处理朝政、治理国家的本事,这些是其他嫔妃以及皇后所无法匹及的,这也为慈禧日后垂帘听政,主政大清王朝近50年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其实,我们可以从此时的慈禧身上学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

机会是留个有准备的人的。易经里曾经说过: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就是你自己身上的能力,你的本事,你的各方面的这个素质,你得准备好了,那么一旦说时机到了,你就能够马上走出来,顶得上,干的下去,而能把事情做好,这个特别重要。

你看慈禧原本没打算帮助咸丰处理国政,但是她为了讨咸丰欢心,学习了中国古代史,然后就了解了很多历史上的明君和贤臣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处理国家大政问题。

这些东西的学习都是需要耗费时间的,但是又不见得将来一定能用上。

但是慈禧就是学了,还就真碰见了能用上的机会,帮助咸丰解决了问题。所以呢,朋友们,平时多看一些所谓的无用之书,了解一些所谓的无用的知识,这些东西不用的话可以看做是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涵养,万一用上了那就是自己抓住机会的筹码。


慈禧离大清帝国的最高权力只有一步之遥了,她需要的是一个机会,她需要等待。

机会终于来了。

1860年秋季,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咸丰携部分嫔妃大臣仓皇逃亡热河避暑山庄,并于1861年夏死于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六岁的载醇继位,当时年号祺祥。


其实咸丰死之前,他就意识到皇帝年幼,而皇帝的生母,慈禧太后强悍又多才,又很强,又有本事,这个事实让他很担心,他担心这个慈禧日后能够独揽大权,总揽朝纲,因此咸丰也做了精密的设计以预防这种情况的出现。

咸丰任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户部尚书肃顺等八人为赞襄顾命大臣,辅佐年幼的小皇帝。

咸丰又怕这八位顾命大臣趁机坐大,再次形成鳌拜那样的人物,又同时授予两宫皇太后每人一枚印方,以牵制八位大臣。咸丰试图形成皇帝、皇太后、八大臣三权互相牵制,以达到政权稳固的地步,这种设计我觉得还是蛮高明的,你说他怎么懂得三角最为平衡这个道理呢。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咸丰的设计失败了。

为什么?

因为,咸丰忽略了另外一个人,也就是他的极具才能的六弟奕訢。

大家注意,奕訢将是未来几十年除了慈禧老佛爷之外能够掌控大清政局的能臣。

咸丰千算万算,忽略了奕訢这一个强大的政治力量,咸丰实在想不到慈禧能和自己的小叔子奕訢能够联合起来,这按道理他俩应该就是应该避嫌,不应该有什么勾连。


但是慈禧的魅力在于她真的能将这个牛气冲天的小叔子笼络到自己手下为自己所用,并且挥之即来,挥手即去。

慈禧和奕訢之所以能够联手合作,是因为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敌人——赞襄八大臣,特别是他们的灵魂人物肃顺。

八大臣被咸丰指定为小皇帝的赞襄大臣之后,他们确实也很尽力,工作也很认真,有人称“八位共矢报效,极为和衷,大异以前局面”。

看起来,这八位大臣确实很团结,但是他们只是内部团结,而没有团结该团结的人,比如慈禧慈安两宫皇太后以及奕訢和其他留京大臣。

八大臣先是表达了对两宫皇太后的蔑视。慈禧慈安不满足于仅仅按照程序在八大臣所拟之旨盖章的权力,而要求最后的审阅权,而且进一步要求八大臣在任命各省督抚时要先经两宫太后裁定才能实行。


八大臣对此要求断然说不,当场和两太后冲撞起来。肃顺、载垣、端华等人认为他们是奉先帝之命赞襄小皇帝,“不能听太后之命”,冲突的结果是“声震殿宇,天子惊怖,至于啼泣,遗溺后衣”,也就是说他们吵架竟然把皇上吓尿了。

小皇帝说,尼玛,吓死宝宝我了。

能把皇帝吓尿的大臣一定不是好大臣。

皇上吓尿了,两宫太后很生气,后果果然很严重。

八大臣不仅得罪了两宫太后,而且和诸位大臣也关系不大好。

肃顺在咸丰时期就屡兴大狱。比如,耆英和英法谈判时逃回北京,刚开始只是被咸丰斥责,下了大狱,但是咸丰帝也只是给了其斩监候的处分,也就是说留了命给耆英,但是肃顺硬是逼着皇上赐耆英自尽。


肃顺不择手段打击异己的事情太多了,满朝文武个个人人自危,这些人大都团结在恭亲王奕訢的周围。

八大臣得罪了两宫太后,还把小皇帝吓尿了,而且一直在满朝文武中没什么好名声,于是两宫太后和奕訢联合军方领导僧格林沁和胜保等人趁着肃顺护送咸丰帝棺柩回京之际,一起将肃顺、端华、载垣等人分而击之,各个击破。

于是,决定大清朝后面五十多年政局的辛酉政变发生了,也就祺祥政变。

通过这个政变,朋友们要注意到一个问题。就是呀,做大事,一定要找对朋友,一定不要单打独斗,一定要找对帮手,一定不要觉得自己什么都会干,什么都自己来。其实,如果你什么都会做什么都要做的话,你会发现你最后什么都做不好,什么都做不出来。

慈禧就很聪明,她认识到自己势单力薄,没关系,找最牛的人帮忙,奕訢最有才干,那就找他合作了,然后就把大事做成了。

学会找人帮忙,学会找对的人,学会找合伙人,这是我们当代年轻人在做大事的时候应该要学会的事情。

其实呢,八大臣的命运是悲惨的,肃顺被砍头,载垣、端华二人被赐自尽,其他五人分别革职的革职充军的充军。

当然,慈禧的“大清合伙人”奕訢最后还是惹慈禧起了疑心,但是结局要比其他八大臣要好很多。

慈禧很快就剥夺了奕訢议政王的封号,并在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之后,剥夺了奕訢几乎所有的权力,让奕訢回家养老去了,终于最后大权独揽了。


其实,从慈禧的清宫上位故事中我们至少学到这几个经验:

第一,要学会给自己创造机会,有时候我们苦于没有机会,但是机会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

第二,在很多严肃的场合,要学会认清自己的位置,千万不要越俎代庖;

第三,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一定要为了将来的机会储备好足够的知识和能力,正所谓“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第四,我们做大事情,一定要学会合作,学会找合伙人,这一点特别重要,不要单打独斗,要学会借力打力,学会借势而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咸丰   慈禧   圆明园   机会   清宫   汉人   上位   太后   贵人   皇上   大臣   皇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