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何宁可把家业传给侄子,也不让亲生嫡女继承?

中国古代,从三千年前周公制礼开始,就确定了父系大家族制绝对父权制

对古代男性而言,别说是自己生的庶子,就算是侄子,堂侄,五服内的同族子侄,【实际继承权】也远远优先于“嫡出女儿”,更勿论女婿或者外孙。

某些朝代律法,表面保护了独生女的财产继承权,然而,前提是“女不外嫁”,否则自动丧失财产权。

而实际操作中,一个人没有嫡子,产业一定是庶子继承。没有庶子,产业一定是由他自己生前指定的嗣子,或者家族指定给他的嗣子继承。而能成为收养嗣子的前提,就是从同属一个父系大家族,侄子、堂侄,五服内的同族子侄挑选。

这其中,就颇有对生父而言的多余“庶子”,被无子的叔伯收养为嗣子,继承其家业、人脉和政治资源,直接“逆天改命”的例子:汉末的袁绍,清末的袁世凯,都是此等著名人物。

至于给独生女招上门女婿,让外孙改姓继承产业,还能保有自己血脉,设想看似不错,可惜在古代中国根本行不通!

稍通外语的人都很清楚,爷爷/外公,叔叔/舅舅,姑母/姨母,侄子/外甥,孙子/外孙,大都是同一个词汇,唯独中国人从远古时起,就用不同词汇,严格区分,就是明示【内外有别】,同一父系才是同一个大家族。

也正因如此,古时的上门女婿,或者说赘婿,社会地位卑贱如奴隶,秦始皇南征岭南、汉武帝西征西域时,直接就将举国赘婿和罪犯一起强征充军,当做炮灰。

理由很简单:因为男性极尊、女性极卑的男权社会下,只有极卑贱之人,才会为了利益,去当上门女婿,让自己的子孙去从岳家姓氏,这本身就舍弃了一个封建男性的最基本尊严,那么其他男性认定【此子心志恐怖如斯,断不可留!】,也在情理之中。

而偏偏历朝历代,还就真有那么些做了赘婿的男人,同样根深蒂固的父权制观念,甚至不惜“忍辱负重”,将一定要改回原姓的信念,一代代传给自己的儿孙,只等几十年后,将女方家的得力亲属全熬死了,然后让儿孙辈、甚至是曾孙辈改回原姓,也就是所谓的【三代还宗】,从此心安理得地将女方家族的产业改名换姓,据为己有。

真以为《天龙八部》那个为复国梦而黑化,先争西夏驸马,再认父大理皇族,只为有朝一日改姓还宗的慕容复,只是小说家言?

【你是想今日改姓段氏,日后掌到大权,再复姓慕容,甚至于将大理国的国号改为大燕;又或发兵征宋伐辽,恢复大燕的旧疆故土。公子爷,你用心虽善,可是这么一来,却成了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不免于心有愧,为举世所不齿。我说这皇帝嘛,不做也罢。”】

事实上,到了明清时代,还颇有从母姓的外孙,明明从生下来起就受着母族养育,内心深处却始终以“从母姓”为奇耻大辱,一旦读书有成,科考有望,立马改回父姓,去给父族“光宗耀祖”的例子,居然还能得到男权社会的普遍谅解,做了宰辅重臣……

申时行。明朝万历年间内阁首辅。他的祖父叫徐乾,原名申乾,因为自幼过继给了徐氏舅舅家,算是“半从母姓”,改姓为徐。父亲叫徐士章。生下儿子,当然也叫“徐时行”。

徐时行24岁,生父去世;26岁,高中状元。28岁,其祖父徐乾去世前,叮嘱孙儿一定要【三代还宗】。

30岁时,徐时行上书嘉靖皇帝,请求“复姓归宗”,就这么锲而不舍地,经历了三任皇帝,一直到万历十一年,徐时行当上内阁首辅,加官【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礼部尚书】。

两年后,这位50岁的天子信臣,百官之首,终于获得批准,成功改名“申时行”。

不久后,苏州就流行一折戏《玉蜻蜓》,男主角徐元宰,是一名申姓富商与庵堂尼姑,私通生子。富商意外死去,尼姑将孩子遗弃,被好心的苏州知府徐尚珍收养。等到徐元宰考中状元,到庵堂认母,申姓富商的原配金夫人听说后,大吵大闹,逼得状元郎认祖归宗,改名“申元宰”……

故事情节显然和历史真相不符,但为何会流传至今,大约还是当事人祖孙,这种【三代还宗】做法,实在有些缺德,激怒了苏州当地的徐氏宗亲吧。横竖几百年过去了,相信申阁老就是尼姑私生子的历史爱好者,倒也为数不少呢。

正因为因这种“软饭硬吃”、不孝不信不义、坏了规矩的小人实在太多;

所以,古代权贵豪富们,宁可将家产传给侄子、堂侄,甚至是五服内的族子,收为嗣子;也绝不愿传给女婿和外孙,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家业给了侄子,对不起的充其量只是自己的血脉,多给出嫁女儿点嫁妆,也算弥补了;家业给了女婿外孙,那一旦【改名换姓】,对不起的可就是整个家族和列祖列宗了!

所以,根本不存在什么“恰似猛虎卧荒丘,潜藏爪牙忍受”“龙王一声号令,百万阴兵归来”的打脸赘婿,刚萌生这种念头,就早早被整个社会规则的无情铁拳,直接拍死在沙滩上了。

至于古代权贵豪富之家的“嫡出贵女”,到底有多么尊贵呢?

就看看曾国藩家的几个女儿,一目了然:

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一等毅勇侯、太傅】,手握二十万私军,一众乡党执掌南方八省军政大权,还是名义上的大清帝国首相(首席大学士),

论对满清王朝的逆转乾坤、擎天保驾之功,堪比大唐郭子仪,还多了一层翰林出身、进士功名的“爵相”重臣,被时人吹嘘为儒家复圣谥号“文正”,

若论曾爵相府的权势与声望,怕是《红楼梦》金陵四大家族,加起来都根本比不上。然而,他的那些女儿,爵相府的大小姐们,晚清帝国的头等“玛丽苏”们,最后都嫁了些什么人?

曾国藩前四个女儿,没有一个婚姻幸福,全都过得苦不堪言,被或仕途不顺、或花天酒地、或入不敷出的丈夫各种欺凌,甚至被丈夫的小妾生母欺凌,还得亲手辛苦拉扯孩子,在命运磋磨早早去世;直到第五个女儿,才终于转了运,幸福率20%。

如果不是因为晚清离现代太近,有各类太过详细的史料,

能想象曾国藩这样执掌帝国半壁江山的权臣,能一连选了四个女婿,全都是“孙绍祖”?位极高权极重的岳父泰山,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四个女儿,全都生活悲苦堪比“贾迎春”?

——比起那些网络言情小说,“嫡出贵女”们靠着父祖权势,如何在后宅作威作福,这才是真实历史的残酷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嗣子   侄子   赘婿   庶子   父系   时行   外孙   家业   女婿   古人   女儿   家族   何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