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刺绣:“指尖记忆”成“指尖经济”

打籽绣(摄于12月20日)。新华网 赵妍/摄

彝族刺绣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色彩鲜艳,是颇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五街镇彝族文化氛围浓郁,传统彝绣文化保存较好,全镇共有216名手艺较好的绣娘和十几家绣坊。当地纯手工缝制的精美服饰,一件能卖出2000元至3000元,可以说已经把“指尖记忆”转化为“指尖经济”。

琳琅满目的彝绣商品(摄于12月20日)。新华网 赵妍/摄

据了解,今年,五街镇组织了为期15天的刺绣技能培训班,有50名彝族妇女参加培训,专业老师精心教授盘金绣技法,为五街镇提高彝绣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目前,全镇共有彝绣从业人员132名,其中有县级非遗传承人2名,彝绣产业实现年产值约120万元。(完)(赵妍)

盘金绣(摄于10月10日)。新华网 赵妍/摄

绣娘展示刚绣好的彝绣服饰(摄于12月20日)。新华网 赵妍/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彝族   刺绣   指尖   楚雄   南华县   云南省   培训班   新华网   种类繁多   年产值   琳琅满目   自治州   技法   记忆   服饰   经济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