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扬子江诗会聚焦青年诗歌写作:为什么新诗不支持人变老?

现代快报讯(记者 陈曦)12月19日,江苏省作协在线上举办第五届扬子江诗会江苏青年诗人作品研讨会暨大家讲坛活动,邀请国内知名诗人、诗评家、诗歌刊物主编参与点评和研讨。

当晚的大家讲坛以“诗歌与青年”为主题,探讨青年诗歌写作问题。南京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温潘亚,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诗人傅元峰和诗人庞余亮、黑陶、胡弦参与论坛,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苏州大学教授王尧主持讨论。

谈到青年诗歌写作,傅元峰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的校园诗歌文化,认为80年代的校园刊物作为新时期文学底座的一部分,有着鲜明的亚文化血统;这代人大学毕业后,又将校园诗歌写作实践带向各个角落,但评论界往往忽略了青年诗歌中的亚文化部分,尤其是独立音乐的创作整体上被忽略了。

何平认同傅元峰的判断,在他看来,要全面判断青年诗歌写作的价值,不能仅仅局限在诗歌领域中,早年的诗歌写作激活的不仅是语言和审美,更是思想,很多青年写作者转而进入其他领域后,早年诗歌写作的思想积累仍然保留了下来,在其他领域继续被激活和运用。

庞余亮和黑陶都是在大学阶段开始了诗歌写作。黑陶的第一首诗发表于35年前的冬天——1月7日发表在《苏州日报》,他深受鼓舞并一直坚持写作到现在。庞余亮则说,虽然深爱诗歌,但一直没有建立起自己的诗歌写作,直到1995年发生蜕变,在《底层生活日记》《理想生活》等作品中,“将生活中的痛苦、不甘和失落都写进去了”,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到1998年以后创作量再次削减,直到2008年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深度反思后,又迎来了新的创作高峰期。“2016年后,我又进入了瓶颈期”,庞余亮说,“我所以坦诚地分享我的诗歌成长史,是希望大家从我身上思考如何维持创作的连续性,避免止步不前。”

因而,在探讨“青年与诗歌”的过程中,与会专家逐渐由此生发,思考“为什么新诗好像不支持人变老?”

傅元峰观察发现,很多中国现当代诗人到了中年以后逐渐不再具有旺盛的诗歌创作力,他们最好的作品都是青年时代写出来的,但反过来看,也许晚年创作能力的衰退恰恰说明早年的写作已经隐伏着危机。他以叶芝为例,“叶芝是一位成功变老的诗人”,他早年的写作十分圆熟,反而到了晚年才越写越清澈,越写越激荡,到了晚年才从知识和经验中走出来,达到语言的纯粹境界,“这就是萨义德所说的晚期风格,在晚年写作中产生了青春气息。”

“诗歌确实是青年人的事业,但现在也很重要。如何突破中年写作?”胡弦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写诗,中间也遇到过瓶颈,他更多是把当下写作当作未来写作的序曲,“诗人对自己的未来还是要带着一点盲目的预感,青春在未来等待写作者。”

为加强江苏青年诗人队伍建设,2022年,《扬子江诗刊》发起江苏十佳青年诗人评选活动,评选名单将于明年公布。第五届扬子江诗会江苏青年诗人作品研讨会分为上下午两场举办,点评的青年诗人大多为入围十佳青年诗人终评名单的青年诗人,会议采用点评专家与青年诗人一一配对的方式,对青年诗歌进行针对性点评和改稿。

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汪兴国出席研讨会并代表省作协向各位专家表示感谢,他希望通过本次活动,推动全国诗歌界更加关注江苏青年诗人的写作实践,提升他们的创作水平,共同助力江苏青年诗人的进步成长。省作协副主席、《扬子江诗刊》主编胡弦和《扬子江诗刊》编辑部主任白小云分别主持研讨会。

本次点评的青年诗人中,突破日常时空和偏重抽象写作的不在少数,但这类写作往往存在类似问题:或过于封闭,或难以进入。如何在个人体悟与公共经验之间建立沟通的秘道是他们面临的共同课题。

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成都市文联名誉主席梁平看到,贯穿茱萸诗歌的写作线索是痛惜曾经影响过自己而正在消亡的人文情怀和精神谱系,期盼能够在自己的诗歌世界中让它们永生,从而寻找真正的生命和精神同道,但梁平仍然希望茱萸可以继续尝试拓宽自己的诗歌领域。

北京大学教授唐晓渡在点评李看的诗作时指出,李看的诗在柔和守弱中自有一种警醒和坚定;其语言罕见的生动自如,表明了她对当下即刻的美——那“枝头上的花”的极度敏感和瞬时赋形能力。在她对“自己的样子”的倾心追慕中,隐藏着一个诗人最可宝贵的天赋,但需要警惕的是以此自狱。“所谓‘自己的样子’,对诗人来说更多意味着敞向未知的不断的生成。”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张清华肯定了郭幸诗歌中的生发性,认为她的诗里有精细的个人世界和内心生活,感情丰富但不撒娇,《苏康码》有明晰的现实感和生活感,《影子》《哑巴》等则更为现代:意思不明确但相当丰富,诗歌主体与作者本人构成了镜像关系。但张清华指出,“写诗如同建造园子,要先提供确定的入口,再将丰富的景观隐藏其中”,建议郭幸将潜意识的设置深度和诗歌的隐喻关系与现实的确定性的东西连接起来,来到公共经验可以抵达的地方。(主办方供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扬子江   诗歌   黑陶   叶芝   青年   诗刊   作协   新诗   江苏   早年   晚年   研讨会   诗人   教授   点评   领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