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的2022

岁暮冬寒,人间忽晚。

又一次站在岁月的门槛回望。2022,终将是记忆里最魔幻的一年,一言难尽又无话可说,匆匆忙忙又稀里糊涂,慌张不定又惊心动魄。

这一年,有欢喜。

做了四年半的课题终于结题。过程过于艰辛,故,拿到证书的那一刻格外欢喜。六个伙伴孩子般欢呼雀跃,狂妄地跑去饭店庆祝。鲜花、美食都不足以宣泄心绪,又捧着证书疯狂摆拍,之后统一发到朋友圈得瑟。

有行业外的朋友看到了,问:这个证书含金量高吗?

我这才低下傲娇的头,老实回答:不高不高,一点也不高,不仅不含金,还需自理经费。

但,之前好像从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是因为开始了,便想给它个圆满的结局。啃下了一块硬骨头,我们很高兴。仅此而已。

业余时间仍在继续码字。数量不多,质量也没提高,只是偶有三三两两的文字见诸报端。欢喜的是结识了几位眼光独到的主编与编辑,他们不弃草昧,对我关照有加;结识了一些志趣相投的文友,他们辞趣翩翩,却与我相谈甚欢。

有时静下来,也常扪心自问,写字这件事的意义何在?可能,答案只有一个,喜欢。我公众号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因为喜欢而喜欢》。对,只是喜欢。就像喜欢一朵花,喜欢一片云,喜欢一个地方,喜欢一段文字,喜欢一个人,没有理由。这份喜欢与执着,也只是为孤寂时的自己寻觅一间可以安放灵魂的小房子。

汪曾祺说:人总要爱着什么,活着才有意义。窃以为,喜欢或者爱着什么,还是应该尽量不与功利牵绊。因为一旦生了功利心,便是对这世界有了企求,极易失了风骨,需低声下气,需仰人鼻息,需看人脸色,需委屈自己,哪有无欲则刚为所欲为来得痛快?

过了年,就已到了曹操写《龟虽寿》的年纪。却在经历了某件事的一刻,豁然明白,只有曹操这般能掌控自己命运的人才配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陶潜四十一岁辞官归隐,开始了躬耕田园的生活。许多人钦佩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洒脱,羡慕他“采菊东篱下”的悠然。但细究其前半生经历,如此决定,何尝不是欲追慕功名又太过倔强的失落?怎又不是仕途失意及对职场生活种种不适应的逃离?倘能如曹操般纵横驰骋、建功立业,“赢得生前身后名”,怎又甘心归隐南山?故此,归隐山林,晴耕雨读,侍花煮茶,忘却滚滚红尘,落个眼不见为净,只不过是千百年来无数落魄文人们逃避现实的借口罢了。

丰子恺说: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升斗小民,懵懂地活在世上,睡个午觉,翻个闲书,开个好花,做个好梦。莫谈什么追求与理想,莫想什么诗与远方。有时候,仅仅守住眼前的苟且,就已用尽了全部力气。

这一年,更多的是无奈。

或许,许多年后,我们会向后人说,当时,我们参与了一个全球性的大事件,我们曾一次次地见证了历史。

疫情第三年,也是最艰难的一年。一波波的疫情越来越近,不断压缩着人们的生存范围,从非必要不离市,到不离县,到不离县城,到不能出小区。2022,是近些年唯一没外出的一年。没旅游,没出差,没外出培训,没见过外地朋友。工作、生活的安排随时处于不确定状态,不能制定长于半天的计划,因为计划永远跟不上瞬息万变的形势。

核酸、封控、扫码、值班、抢购,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

当然,其间也有温暖与感动。10月20日,所住小区突然封控,被划定为高风险区,惶恐不安且物资不足。但很快,邻居、朋友们纷纷出手投喂,冰箱顷刻间被塞得满满当当,着实被狠狠温暖了一把。感动之余,也再次坚定了我今后继续做好人的信念,也要学着做有温度的人,给他人送去关爱。

世界或许有些许寒凉,但突至的温暖,足以让人远离阴霾。

无奈中更多的是艰辛与疲惫。各种繁杂的防疫工作中,最愁人的是做核酸扫码员。时间最长的一次是在夏天,从凌晨四点忙到中午一点,闷在防护服里,滴水未进;最冷的一次是初冬,突然降温,在核酸小铁棚里冻得瑟瑟发抖,住在包联小区的堂姐看到后,急忙送来大衣,让我直接套在防护服外,才暖和了许多,惹得旁边的小医生羡慕不已:“有姐的孩子是个宝啊,我们只有挨冻的份儿”;最累的一次也是在冬天,那天身体正不舒服,天气寒冷且网络不好,带着薄薄胶皮手套的手冻得哆哆嗦嗦,低着头吭哧吭哧扫了四个多小时,外面的队伍还长得一眼望不到头,脖子疼得厉害,刚想抬头舒缓一下,不料竟天旋地转,眼前发黑,脚底瘫软,直接跌坐到了地上,愣怔了片刻,晕头转向地爬起来,踉跄到外面保障车上休息了半小时,才又返回把后续工作做完……

然,悄然之间,局势有了变化。

11月11日,“二十条”出台。

12月5日,我们小组在被封控单元的门外值守完最后一天。

12月7日,“新十条”落地。

12月13日,行程卡下线。

仿佛一夜之间,便从冰天雪地中的严防死守,转换为完全放开,羊群遍地。

12月15日,决定去北京把居家办公还未阳的儿子接回来。反正都是要阳的,不如一家人一起阳。

高速上车很少,但在进京卡口却拥堵了几十辆车,不明原因。不敢下车,不敢开窗,不知要查验什么。显示屏上滚动的依然是要求出示健康码、行程卡及核酸阴性证明,不知是没来得及更换还是又有了新变化。准备好进京证、身份证、驾驶证、行车本,打开了河北健康码,刷新了北京健康宝,慌慌的,不知能否顺利进京。二十多分钟后,车终于挪到了检查岗旁,忐忑地欲开窗询问,工作人员却摆了摆手示意通过。

一头雾水。且,经常是一头雾水。

车开到儿子租住的楼下,隔着车窗给早已等候的他消了毒,载上他直接返回。

这十几日,深居简出。身边的人已阳了十之八九,病痛之状亦是各有不同。

12月26日,国家发文,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冠病毒感染,归乙类乙管。

2023年1月8日,将恢复出入境正常通关。

全民抗疫,告一段落。但,有些人永远留在了昨天。

近几日,我开始咽痛、口干、牙痛、头痛、鼻塞,咽部有异物,上不来下不去,但没发烧,吃了几粒感康,没好也没坏,不清楚是什么状况。没买到抗原,也觉得没测试必要。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该来的总会来,来了便与它大战三百回合,分个胜负;不来更好,或许能成为那幸运的百分之十。

身处百年未有大变局之中,身处时代滚滚洪流之中,随波逐流,依时顺势,可能是最好的生存策略。

静谧的午后,阳光很好,楼下却几乎看不到人影。远远地,隐隐传来谁家孩子荒腔走调的歌声:“……小城里,岁月流过去,清澈的勇气,洗涤过的回忆,我记得你,骄傲地活下去……”这一年,太多的艰难与荒诞,太多的无常、无力与无语。但,不论怎样,目前最首要的任务不就是好好地活下去么?关关难过,关关过,生活本来的样子不就是这样么?那就还是如专家所说,保持战略定力,做好个人防护,做自己身体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吧。

尽管,许多专家脸皮太厚,变脸比翻书还快。

“残日送年能几许,一番风雨岁将阑。”风风雨雨间,一年又尽,五味杂陈,感慨万千,却没多少留恋。但,还是礼貌地感谢一下时光的善待吧:目前,我和我在乎的人都还平安。阴着,平安;阳过,亦平安。

2022,好走不送!再也不见!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可以搜索微信公众号“伊莲娜的小房子”,第一时间收到更新。公众号内有一百多篇文章,欢迎品读。

往期推荐

2021,就此别过

2020,人间值得

旧旧的时光(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防护服   核酸   篇文章   平安   公众   温暖   证书   小区   孩子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