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死于斧声烛影,赵光义究竟是不是凶手?司马光一语道破玄机

古往今来,皇位始终是人人争夺的对象,为了获得它很多人不惜兄弟反目、骨肉相残,历史上很多皇帝就是通过兵变谋取的皇位,比如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登基为帝,朱棣通过靖康之变除掉了朱允炆。

历史上还有一位皇帝他的登基方式也引来了许多争议,此人就是北宋的第二位皇帝赵广义,有人说他为了获取王位不惜在与兄长赵匡胤对饮时,借着斧声烛影害死宋太祖趁机夺取天下大权。



那么,事实到底如何呢?通过翻看史书就不难发现司马光说出的真相,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何为金匮之盟

想要探究事实的真相,就不得不提及赵匡胤在世时与他母亲杜氏的一次谈话。根据《宋史》记载,公元861年身为太后的杜氏卧病在床,她自知寿数将近便命人召见儿子赵匡胤和宰相赵普。

每次想到儿子通过陈桥兵变获得皇权的事情,杜氏都担心自己去世以后江山不能交给可靠的人手上。她躺在病榻之上询问宋太祖:“你是否知道,你为什么能够夺得天下?“



赵匡胤诚恳地答道:“我之所以能拥有江山,是因为祖先和您积下的福德。”太后听到儿子的回答后并不认可,而是摇了摇头对他严肃地说道:

“如果周氏有年长的皇子,这天下就不会是你的了。你去世以后,应当将皇位传给你的弟弟赵光义。天下疆域辽阔,若是能有一位年长的君王,这将会是天下的福气。”

赵匡胤听后顿首哭泣道:“不敢不遵守您的教诲,”太后杜氏转头看向赵普:“你也要记住我说过的话,不要违背这个约定。”

于是,赵普就立刻拿出纸笔,俯身在太后病床前写下了盟约的内容,并让侍从仔细地保存在金匮之中。



虽然有些文献记载了这一件事,但是后人始终没有找到盟约的原文,这也使得这件事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所以有些人推测它只是赵光义后来找人杜撰的。

赵匡胤、赵广义斧声烛影

关于帝位的继承,在赵匡胤去世之前一直有争议,当时的宰相赵普坚持认为:应当由赵匡胤的儿子继承大统,这才符合嫡长子继承制度的传统。

后来,公元973年8月身为宰相的赵普被罢免了官职,当时的赵光义也被册封为晋王,从这里或许能看出赵匡胤对自己的弟弟也给予了厚望。



然而,此事比较蹊跷的地方是赵匡胤在去世之前身体一直康健,但是就在他召见赵光义之后身体状况急转直下,仅仅病了二三天就与世长辞了。

根据《续湘山野录》的记载,当时天气突变、突降大雪,宋太祖下令召见晋王入宫,两人一同在室内对饮,让周围的宦官和婢妾都离去。

候在殿外的侍从透过屏风看到晋王有离席躲避的举动,宋太祖拿着斧柱厉声呵斥晋王要他好自为之。与此同时,《宋史纪事本末》里也提到了这个问题:

赵匡胤去世的当天夜里,宋皇后就命人去请赵德芳,然而宦官却违背了她的命令,转身通知了晋王赵光义。




赵光义抢先一步赶来,宋皇后看到晋王带着侍从进入大殿,明白败局已定只好跪在地上称呼赵光义为官人。

在宋朝官人是皇帝的别称,因此听到宋皇后的话后赵光义心领神会:“我会保证你们继续享受富贵,不必为此担心”,如此赵匡胤得以继承皇位。

司马光道出玄机

很多人在得知了斧声烛影后就怀疑:赵光义就是用斧头在室内杀死了宋太祖,然后趁机篡位,不过这个说法有些偏颇。

按照古汉语的解释,这里的柱斧代指用来镇纸的文房用具,一方面它用来当作杀人工具很不趁手,另一方面即便用它杀人伤口也太过明显,很容易被验伤的官员发现。

而在文莹的《续湘山野录》中写到:引近臣环玉衣以瞻圣体,玉色莹然如出汤沐,也就是赵匡胤的尸体看起来像被人用水清洗过,从这个角度来看赵匡胤有很大的概率是被杀死的。

赵匡胤的死确有蹊跷,那么他的死因到底是什么?这里就剩下一个猜测了,他是被人下了毒,下毒的过程可能就发生在他们对饮的时候。

根据历史记载,赵光义也的确是一个擅长下毒的人,他在多位国君投降以后都偷偷地下毒谋害了他们。除此之外,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也在《涑水记闻》里记载了当时的秘密。



宋太祖驾崩时已是半夜,当时的内侍与医官纷纷前往赵光义的府邸,身为医官的程德玄还极力劝说赵光义,告诉他事在人为,若是不抓紧时机就会让他人捷足先登。

最后赵光义来到了宫中,在宋皇后的面前继承了皇位,作为史官往往会对笔下的历史进行一点润色,所以很多人推测身为医官的程德玄极有可能与晋王赵光义串通好了。

他们在食物或药物里面下毒,让赵匡胤服下毒药,最终夺取皇位的继承权。结合赵光义登基后,飞快地提拔宦官王继恩为招安使,医官程德玄为刺史,就不难看出其中有猫腻。

除此之外,宋太宗还快速地清理潜在的威胁,赵匡胤留下了两个儿子中长子赵德昭被宋太宗逼得自尽而亡,仅仅过了两年次子赵德芳也在睡梦中与世长辞。



史书上仅仅用了三个字“寝疾薨”来描述赵德芳的结局,就连赵光义的另一个弟弟赵廷美也未能幸免遇难,他在看到赵匡胤两个儿子的结局以后内心焦虑不安,不久便在贬黜到地方以后郁郁而终。

可惜的是,赵广义费尽心机得来的皇帝之位最后还是回到了赵匡胤一脉人的手里。公元997年,宋太宗赵光义结束了21年的皇帝生活,他去世后宋代的皇位由他的子孙继承。

不过,靖康之变的发生使得赵光义的子孙几乎全部命丧黄泉,赵构在变故中匆匆登基,由于南宋政局混乱,身为宋高祖赵构的儿子也受惊过度而亡。

在这种情形下,宋高祖最终指定了赵匡胤的后代赵伯琮为太子并悉心抚养,此后宋代的皇位一直由赵匡胤的后代继承直到南宋灭亡,不得不让人感慨:莫非这就是历史中的轮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烛影   靖康   宋史   宦官   侍从   皇位   太祖   太后   玄机   凶手   皇帝   儿子   司马光   赵光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