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正在或未来关注市场机会的朋友们

「从裁员说起」

2022年,你躲过裁员潮了吗?

2022整整一年,各大互联网公司裁员的动作相继而来,且有绵绵不绝之势。有人说,今年这一年,可能是未来5-10年中最好的一年,这里其实说的是一个穿越周期的概念,互联网行业正在经历一个重新调整的波动周期,这波调整跟疫情有关,也跟国家从宏观层面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关,也跟上一个周期的红利消失殆尽有关。

在这样一个穿越周期的不确定时代,我们应该怎么坦然面对?我们如何用可以掌控的确定性,来对抗未来的不确定性?

这一年,我见过太多因为裁员在看新机会的同学,包括我自身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关注过一些新的市场机会。这一年的市场体现了太多跟以往不一样的关键词,我总结起来有这么几点特别突出:行业经验的匹配度、薪资和能力的匹配度、技术管理者的宽度和深度、英语能力等。

接下来就跟大家详细聊聊我的体会。

「行业经验的匹配度」

往年很多年的就业市场都是一个卖方市场,所谓卖方市场意思就是供小于求,在这样一个市场环境里面,因为可选的余地不多,招聘方对候选人和职位的行业和经验匹配度并不会特别要求,但凡简历有一定的匹配度就就可以约来聊一聊,生怕因为简历错过不错的人选。

但2022年的市场风向完全发生了变化,今年随着各大互联网公司的陆续裁员,释放了大量的人员到市场上,而且因为裁员收缩,导致各大互联网公司的招聘HC锐减,这也就导致今年的市场环境明显变成了一个供远大于求的买方市场。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各大公司的招聘要求明显提高了一个档次,首当其冲的就是对简历质量和匹配度的要求,所谓简历质量主要指过往的学校和公司背景等硬性条件,比如是否985/211大学毕业,是否有battmd等一线大厂的工作经历等。而所谓匹配度,就是指我所说的行业经验的匹配度。

比如有个职位是找电商平台的技术负责人,往年这样的职位可能阿里淘宝、京东等公司的候选人就会很合适,但其实这家公司的业务是做工业MRO的B2B电商平台,所以希望候选人有搭建过类似平台的行业和技术经验。

再比如有个职位是找内部企业信息化方向的技术负责人,往年这样的职位特别适合之前一直在企业内部做信息化或内部系统建设的同学,但这家公司因为对自家信息化重点考量的能力是IM能力,因此要求候选人必须是强IM经验背景。

从上面的案例中,相信大家可以看到,往年的行业和经验匹配,可能大家的经验匹配是一个相对较粗粒度的行业比如电商、广告、社交可能就可以了,但今年则完全不同,各家企业对各位候选人的行业和经验匹配度要求,已经由粗到细,细化到了行业下的细分赛道和品类。

而且在细化行业经验的同时,也对候选人在该领域的沉淀积累的时间有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来说,要想成为一个行业领域的专家,没有3-5年的沉淀是很难出师的,5-10年的沉淀积累才会成为优势。因此,如果你在过往的经历中,每个行业都只干个1-2年就换行业,那在企业看来,你的行业经验匹配度也是不够的,这样的候选人在今年的就业市场里就会显得比较被动。

有的同学可能有疑问,说我是做技术的,难道也会这么看重我的行业经验吗?做技术在哪个行业哪个领域不是做呢?做技术的同学首先要沉淀自己的技术迁移能力,也即洞察技术的本质原理从而能够快速学习新技术的能力,但随着自己的职位或级别逐渐往上走,技术就会越来越靠近业务,你就会越来越需要具备深入理解业务并用技术更好地实现业务价值的能力,也即脱离业务谈技术就是耍流氓。而且如果你要想通过技术来驱动业务甚至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那更需要你对业务和技术相结合的能力。

所以,这里的逻辑就是,随着市场对候选人的行业经验匹配度要求的提高,我们做技术的同学,在选择行业的时候也需要特别谨慎,一旦选择了,建议大家沉下心来,在这个行业里精耕细作,在精进自己技术能力的同时,多思考行业,多理解业务,多实践基于行业和业务领域的技术架构和实现,不断沉淀和积累自己的行业经验。

「薪资和能力的匹配度」

这一点可能会伤及部分大厂同学的面子。

过去几十年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造就了一大批因为股票或期权暴富的大厂中高管。我们以互联网业内职级对标的硬通货阿里来举例,P7级别的同学加上股票年薪就能达到百万,P8则能达到150-200w,P9的薪酬range则更大。

部分同学因为时代的机遇和红利,刚加入某移动互联网公司的时候,按照某较低的价格被授予了部分股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公司股票翻了好几倍,他个人的年package也随着翻了好几倍。

虽然今年中概股和美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暴跌,这些同学的年包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影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些同学的年包还是一个可观的数字。

当今年的裁员潮到来的时候,这些同学就会发现,互联网行业的收入是远高于大多数其他行业的,他们即使想保持现有的收入不变都变得很困难。而且这里面有一个隐含的问题是,过去互联网行业的高收入,是因为时代和行业发展的红利造就的,并不能代表每个人的真实能力和身价,也即行业的经济繁荣掩盖了个人的真实能力。这里倒不是说每一位拿高薪的同学都不配,但这里确实存在部分的同学的薪水是靠时代而不是能力赋予的。

再加上,今年因为疫情和经济的原因,各家都在收缩,因此在招聘上就更加务实和看重ROI,也即如何用更合理的用人成本来提升我的收益,因此也就会严格控制自己的招人预算。所以,今年各大厂的高薪人员,在面对今年的就业市场时会发现比较痛苦,想像往年一样跳槽涨薪30%的时代已经一起不复返了,想保持薪水都很难,咬咬牙降低薪水要求吧又很不甘。

在此奉劝各位,新的类似消费互联网高速增长的行业和领域尚未出现,目前国家大力支持的基础设施、企业数字化等赛道都是慢周期长投入的行业,他们不像消费互联网那样具备快速爆发的特征。那么消费互联网行业还有机会吗?海外、web3.0可能是机会,但不确定性仍然很大,尤其最近一度火热的web3.0或元宇宙,尚处于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的泡沫破灭期。消费互联网目前缺乏新的杀手级通用计算平台来突破手机的限制,消费级的AR/VR/MR等计算平台可能是未来的机会,但现在也处于早期。看看手机的发展,先有网络、智能手机硬件、操作系等基础设施的突破,然后才在此基础上发展出APP应用生态,最后才催生了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因此新的消费级通用计算平台必定有一个类似的漫长过程。

因此,无论是未来几年的互联网行业,还是除了互联网的其他行业,远超于平均水平的高薪和高增长很难再现了,大家需要更务实一些,在当下更看重未来更长周期内有发展机遇的平台,而不是一味纠结自己的薪水。并借此机会,在新的工作平台上沉淀下去,努力夯实自己的真实能力,让自己的付出对得起获得的报酬,这样自己心里也踏实不慌对吗?

「技术管理者的宽度和深度」

因为我是一名资深的技术管理者,面对这样的市场机会会更多一些,因此对市场上对此类机会的要求有较多的一手信息。

总的来说,各家在找技术管理者岗位的时候,首先看重的还是技术能力,这里的技术能力包括技术的高度,也包括技术的深度。当然,技术的高度会随着岗位的高低有所不同(技术经理、技术总监、技术VP和CTO的要求不一样),但总的来说,职位越高,则希望你具备更高的技术高度和视野,这个时候的你一定是得具备多年的技术和行业经验所沉淀的方法论的。比如我的微信公众号:渝言家,有篇文章《高并发系统设计和优化的通用方法论》聊的就是这个。技术的高度和广度,其实就是帮助你做技术判断决策的能力。对于技术管理者,要有良好的技术视野,各种技术都需要所有涉猎有所了解,对各种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主流非主流技术的应用场景要非常了解。知道在什么场景应用什么技术,公司业务发展到什么规模应该预先做哪些技术储备。产品架构的设计要有足够的弹性,既能够保证当前开发的高效率,又能够对未来产品架构的演进留出扩展的余地。因此,各位无论是走资深技术专家路线还是走技术管理路线,一定要记住不要只做技术的搬运工,而是要不断思考技术背后的本质,总结技术背后普适的方法论。

而技术的深度也跟技术的高度一样,随着管理岗位的高低有所不同,比如业界有一个引起很多争论的话题是:CTO还需要写代码吗?这个问题其实跟企业的阶段和团队的规模有关系,当一个处于早期0到1阶段的企业,团队规模还很小的时候,CTO一定是需要冲到一线跟团队一起解决问题的,因此CTO是一定需要具备强coding的能力的。而这种规模企业的CTO一般从哪找?其一般对标的是阿里P8及以上同级别的技术管理同学,对应到百度就是T8及以上,对应到腾讯就是T3.3及以上。这个级别的同学有多少还在coding的?如果你还在coding,恭喜你。

当企业发展到1到N阶段,业务和研发团队规模越来越大的时候,合格CTO的重要成果一定是根据企业发展的要求搭建起能力匹配的研发团队,从而不需要自己冲在coding一线去解决问题。但作为曾经战斗在一线的CTO来说,coding的能力要丢掉吗?我觉得也确实不要丢,因为coding是让你能够更亲密的贴近技术一线的实践,能够帮助你更透彻的理解新的技术和潮流方向。所以,这个时候的coding不一定是项目的代码,而更可能是对新语言、新技术的体验,从而让自己能够更好地把握技术的方向并做出决策。

未来企业对技术管理者要求越来越卷的时候,可能会问你的问题是:你有自己的Github吗?给我展示一下你的leetcode排名?

不过,我在关注的市场机会中,也确实发现有一些企业对CTO的理解是有偏差的,比如某个职业教育平台,自身的研发团队规模已经达到百人规模了,今年可能会超过两百,但对CTO的要求确是希望能够深入一线帮助解决一线的技术问题,这其实是企业发展阶段和CTO要求的错位。

因此,对于各位转型技术管理者的同学,基于今年以及未来的市场行情状况,奉劝大家一定不要丢掉技术这个自己赖以生存的吃饭的家伙,不要做一个单纯的people manager,这样会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英语能力」

最后要聊的这个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

随着今年国内各大互联网公司的裁员,往年在就业市场上竞争不过国内互联网公司的外企,在今年的就业市场上却又重新活跃了起来。我所知道的比如Amazon、Shopee、Coupang等公司今年反而开始抢人,还有一些国内互联网公司做出海业务的比如Tiktok也异常活跃。但这些公司在招聘人员的时候,有一个比较特殊的要求就是英语能力,尤其是职位越高的话对英语口语的要求就越高,毕竟如果你的老板是一个操着印度口音英语的老外,你没个几年的职场口语历练还真的招架不来。

注意我这里说的是,你需要具备真实的若干年职场英语环境的历练,简单来说,如果你之前就是在外企工作过好多年,那恭喜你,你在今年的就业市场比别人又多了一个外企的选项。

但这个能力对于国内大多数互联网企业的人来说,基本是不现实的,大多数人可能阅读一些英文的技术文章或文献还可以,但要张口跟人聊工作就难以上青天了。

无论是从未来国内企业出海的机会来看,还是从多一门技艺不压身的角度来看,大家确实可以把英语能力作为一项职场提升能力操练起来。但是大家也确实没必要把学习英语的机会赌在上述那些外企身上,毕竟大家也看到了,这些外企后来也在陆续裁员。但能熟练的掌握一门大多数国家都能沟通的外语,毕竟没坏处是嘛?比如出国旅游可以更自由吧,比如实在不行去国外的接单平台做点副业赚点外快不香吗?

「写在最后」

今年的就业市场格外艰难,未来可能也不会那么好过。希望我总结的这些东西,对各位正在或未来打算看机会的朋友们一些帮助和借鉴,希望大家都能够走好自己的职场之路,早日实现自己的财富自由的梦想。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渝言家,我会不定期跟大家聊聊代码、架构、技术管理、行业和产品等话题。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未来   机会   同学   能力   经验   业务   行业   市场   技术   企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