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气田地下数智化系统在珠海金湾建成

12月26日,记者从中海石油深海开发有限公司获悉,中海油首例天然气处理工艺数字孪生示范项目在珠海金湾高栏终端成功部署完成并投入使用。这也是国内首个气田地下数字孪生系统,意味着气田智能化建设已逐步从地面走向地下,将为中海油从珠海金湾高栏终端向粤港澳大湾区供气提供有力保障。

白云气田群位于中国南海东部,现有番禺30-1、荔湾3-1等9个气田,既有平台井又有水下井,水下井口水深约200—1500米,通过总里程超过1000公里的18条海底管线组网成两套管网系统,海底天然气先经长管道混输至海上平台脱水处理,再经陆地终端深度后输送至广东管网,年输气量约占大湾区天然气总消费量的四分之一,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输送稳定可靠的清洁能源。

白云气田群由新老设施组成,空间上各气田储量、压力、物性等各不相同,同时面临连接管线长短粗细各异、系统复杂、时间上压力衰减不同步、产量规划和开发指标优化难度大等难题,为联合开发生产管理增加了挑战,且随着后续新的气田接入,气田群协同开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气田研究人员经过多年的思索与实践找到了解决办法。将油藏、井筒、管网进行耦合并形成国内首个“地下数智化”系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解决了传统气田开发按油藏工程、采油工程、集输工程三个专业接力进行,无法准确描述各环节的相互影响和制约的难题。

系统应用先进的“数字孪生”技术,对气田开发全过程进行分析、预测、诊断,优化生产和决策,既能满足下游多变的供气需求,又能同时兼顾气藏、单井井筒、管网、终端设施的限制条件,实现气藏开发指标最优化预测、气田群协同生产分析、海管流动保障实时监测、设备故障预警等多项功能。智能化系统打破了部门壁垒,促进了业务协同,极大提高工作效率,生产安全性,降低运营成本,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推广性、标志性。

目前,白云气田群的地下数智化系统已应用在气田群产量联动优化,降压开采方案研究,调整井挖潜等工作中,增储上产,节能减碳效果显著,让白云气田群智能化建设从“地面”走向“地下”,实现了从传统工作模式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业务模式的跨越。

在智能化气田“一张网”的控制下,海上气田生产更加安全、高效。地下数智化系统建成,保障气田群产量分配合理性和最优性,气田群长期稳产,提高气田技术可采储量,优化生产工艺系统参数,使深水气田能够协同开发生产,源源不断将以我国首个深水气田荔湾3-1气田为中心的气田群的海气安全平稳地输送到千家万户,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工业、商业和城镇居民用气需求。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董谦君

【作者】 董谦君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气田   珠海   井筒   高栏   地下   油藏   系统   管网   终端   储量   深水   管线   中国   天然气   产量   数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