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听书”与其诗歌的唐诗渊源

1961年,毛泽东在读书。

在毛泽东的全部诗词中,目前公开发表的有67首之多,第一首诗词是1910年毛泽东外出求学所作的言志诗《七绝·改诗呈父亲》,最后一首诗词是1973年毛泽东写给郭沫若的《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毛泽东很多诗词的句式即由唐宋诗词的名句化出,这与他酷爱唐宋诗词有关。毛泽东迟暮之年由于健康原因,特别是眼睛患白内障,已经不能看书了,就请人帮他读书,实际上就是“听书”。就是这“听书”,引出了一段毛泽东与唐诗的渊源往事。

毛泽东从少年青年时代就受到楚湘文化的滋养润泽,十分热爱中国古典文学,尤其喜爱古典诗词。毛泽东热爱“风骚”,背诵《诗经》,抄写《离骚》,吟咏《楚辞》,在之后的革命生涯中,直至晚年,终身手不释卷。据不完全统计,毛泽东批阅了古代455位作家的诗词曲赋1726首,其中诗1240首、词431首、曲32首、赋23篇。毛泽东在批阅欣赏之余,还背诵手书了许多首古典诗词。

毛泽东自从1971年生病以后,大都躺在床上,借助放大镜阅读书籍,后来视力越来越差,用放大镜看书也越来越困难。1972年2月初,国家出版局根据毛泽东的读书需要,特将一些书籍,特别是很多唐宋诗词排印成少量的大字线装本。毛泽东在阅读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依靠大字本书籍,每天都如饥似渴地圈读着。譬如1974年4月4日下午,毛泽东指示将龙榆生编选、中华书局出版的《唐宋名家词选》印大字线装本,拿给他看;1974年5月7日下午,毛泽东指示将叶葱奇编订、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本《李贺诗集》印大字线装本,拿给他细细圈读;1974年7月2日,毛泽东再次指示将袁枚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5月出版的平装小字本《随园诗话》,印成大字线装本,供圈画名句;1974年8月25日,毛泽东亲笔手写了“唐宋名家词选”书名,他要读新印的大字本《唐宋名家词选》……

如此多的书籍,几乎都是唐宋诗词,说明毛泽东对唐宋诗词的酷爱,已经欲罢不能。这时候,毛泽东除了双眼患有老年白内障之外,全身还患有其他多种老年性疾病。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每天还下功夫读中国古代诗词歌赋,还时常神情满怀挥毫写诗作赋,高兴时还会情不自禁地背诵几句,或吟咏几首。

1975年,毛泽东已经82岁高龄,白内障逐渐加重,几乎完全看不清东西了,医生建议他每天不看书或者少看书。毛泽东对医生的话毫不在意,每天照样看书。实在是不能看了,毛泽东就让身边工作人员给他读书。为了满足毛泽东每天读书的需要,1975年5月下旬,中央特意为毛泽东安排了一位专职老师来读书,实际上就是“听书”。那天,精挑细选的专职老师被带到毛泽东住处,就是中南海游泳池书房。毛泽东初次见到专职老师,亲切地问了她的姓名,当即问了一个问题:“会背《西塞山怀古》这首诗吗?”然后就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吟咏起来。专职老师对毛泽东超强的记忆力惊叹不已,她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师芦荻,自己的姓名,恰好镶嵌在此诗的最后一句中。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从毛泽东朗朗上口的神情中,可见他对这首诗词的娴熟和钟情。据记载,毛泽东曾先后六次圈读这首诗,他还两次手书这首诗。

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贞元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刘禹锡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刘禹锡和柳宗元交谊甚深,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多所唱和,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毛泽东除了圈读﹑手书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外,还对刘禹锡的《竹枝词二首》《乌衣巷》《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杨柳枝词九首》等诗词进行多次圈读或者手书,足见毛泽东对刘禹锡诗词的喜爱程度。

爱屋及乌,毛泽东对名字镶嵌在刘禹锡诗句中的专职老师芦荻很满意。于是,在毛泽东8月做手术恢复视力以前的3个月中,芦荻一直在他身旁,几乎每一天都要给他读二十四史、鲁迅著作、唐宋诗词以及其他多种著作,当然,读唐宋诗词是其中的重头戏,因为这是毛泽东的最爱。

有一次,芦荻给毛泽东读李商隐诗,读错了一个字,毛泽东立即让她停下,并进行纠正。可见,由于毛泽东对唐宋诗词,特别是李商隐的诗歌十分熟悉,因此即使他已到迟暮之年,在“听书”时仍能明察秋毫,一个错别字都逃不脱他敏锐的记忆力。

还有一次,据1978年12月29日《光明日报》刊登的《在毛主席身边读书》一文记载:“一次,毛泽东让芦荻读王粲的《登楼赋》,当分析赋中表现的王粲怀念故土思想感情时,主席说:人对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故乡,过去的朋侣,感情总是很深的,很难忘记的。到老年就更容易回忆,怀念这些。随后又说,他写《七律·到韶山》的时候,就深切地想起32年前的许多往事,对故乡是十分怀念的。”

还有一次,在“听书”时,毛泽东觉得当时的中国,实在缺少古典诗词歌赋的好选本,便对帮他读书的芦荻说:“咱们搞一部吧,选它500首诗,500首词,300首曲,30篇赋……”毛泽东躺在床上,忍受着躯体的病痛折磨,仍然念念不忘一生挚爱的唐宋诗词,希望给后人留下一部珍贵的书籍。

“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患病卧床的毛泽东仍在孜孜不倦地阅读唐宋诗词,从中吸收营养。毛泽东从少年到晚年,直至生命的终点,从来没有放弃对唐宋诗词的研读。没有从古到今这许许多多的优秀诗人,特别是唐宋时期涌现的众多文人,不可能有诗人毛泽东,千古诗人的文化土壤,养育了诗人毛泽东。诗人毛泽东,也映照了这些诗人的不朽。接受古典诗词,是服膺和适应;创造新颖诗词,是立异和升华。在古代诗人面前,毛泽东善于接受,也善于创造,使毛泽东在20世纪的中国,成为传统风骚的卓越继承者和创新者。

从唐宋诗词中走来的诗人毛泽东,在毕生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过程和共产主义理想的逐步实现过程中,写出了近百首不朽诗篇,也写出了新中国这部最伟大的作品,才使山河旧貌换了新颜,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人民当家做了主人。(穆军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竹枝词   白内障   诗词歌赋   唐宋   名句   渊源   唐诗   大字   专职   名家   诗词   诗人   指示   诗歌   老年   往事   老师   书籍   毛泽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