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Y系车,怎么就到F系去了?夏尔75背景全揭秘!

各位车长大家好!

在“假日行动2023”的所有奖励坦克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外形猎奇的F系“夏尔75”。作为游戏中的首台9级金币轻坦,这台坦克究竟是什么来头,游戏中的它是否忠实还原了历史呢?话不多说,咱们一同来看看它的研发背景!

所谓“夏尔75”是法语Char Mle.75的音译,它的本意应是“(19)75年型坦克”。不过,它的原型却是英国皇家坦克部队P.H霍尔登上校所构想的“1975-1980年主战坦克”(为表述简洁,下文中简称为75/80主战),文章最早发表于颇有影响力的瑞士杂志《Interavia》1966年11月刊(内容主要是一些航空航天以及军事新技术),转译后的版本也出现在1967年2月苏联军官的内参杂志《外国军事(Военный Зарубежник)》上。

《Interavia》期刊上的文章标题及坦克外形


至于坦克的设计者霍尔登上校,此君在二战期间也算是战功卓著,是大英帝国官佐勋章(O.B.E)和杰出服务勋章(D.S.O)的获得者,1967年1月退伍,此后旅居美国安度晚年,“75/80主战”可能他以军官身份发表的最后一个坦克构想。相信大家也看出来了,这台坦克和法国没有丝毫关系,游戏中被划为F系轻坦也让人匪夷所思。

就是这位老兄的设计


从尺寸上看,“75/80主战”相当紧凑,含炮全长9.1m(不含炮为5.2m)、宽3.2m、高2.1m,比同时期瑞典的S坦克(2.14m)更加低矮,其中炮塔的高度仅有0.6m!为了尽可能的减小轮廓,霍尔登上校采用了无人炮塔设计,装甲外壳仅包覆炮尾部分。全部4名成员均位于车体中,其中炮手和车长一前一后位于火炮右侧,装填手位于火炮左侧,3人均随炮塔一同转动,驾驶员则位于车体左前方的独立座位中。

“75/80主战”的四视图,可见炮塔和车体上的舱盖位置


主要武器为一门主用APDS和HESH的105mm炮(据称也有考虑HEAT),具备行进间射击能力。装填手人工将炮弹由炮塔后方的弹药架中取出后置于托架上,由机械式提升机和推弹机完成装填准备;观瞄则由火炮另一侧的车长和炮手通过独立的潜望镜进行。炮塔可360°全向转动,由于正面投影极小难以被击中,“卖头”时将极具效率。

“75/80主战”的炮塔结构,以及与同时代坦克

的炮塔正面投影对比


霍尔登上校并没有明确“75/80主战”的装甲厚度,仅提到至少需要免疫迫击炮、前线火箭炮及口径在155mm及以下野战炮的HE近炸、小口径加农炮的APHE以及重机枪的AP直击等。关键设备尽可能置于车体内部,两侧安装有可拆卸的裙板以提供额外防护。若坦克被击毁,车组可通过三个可以向后旋开的舱口脱离。

“75/80主战”的布局,其中A:驾驶员,

B:电台及辅助设备,C:火炮俯仰及稳定装置,

D:炮手,E:车长,F:装弹设备,G:装填手,

H:弹药架,J:油箱,K:动力舱


不过,机动才是“75/80主战”的创新之处。它计划采用汪克尔发动机,采用三角转子旋转运动来控制压缩和排放,相比传统的往复式发动机尺寸小(仅有前者的1/2不到),重量轻(仅有前者的1/7),结构简单(零部件数量仅有前者的1/5)、振动和噪声较低,在寒冷环境下不需要热车,对燃油品质的要求也不高。不过,这种发动机也存在油耗高、磨损快的问题,所需的精密加工水平在60年代实在也难以满足。

转子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目前,除开马自达

还在死磕外,其它汽车厂商基本放弃了转子发动机


同样是出于减重的目的,霍尔登上校在“75/80主战”中采用了放弃了笨重的变速箱、传动轴等设计,改用液压传动或是全电传动。车体安装液气悬挂,两侧各有4个大直径的实心或充气橡胶负重轮,通过类似飞机起落架上的油气装置进行减震。这一套设计使得坦克在失去履带的情况下也能快速机动,此时的前轮可以用来辅助坦克爬坡或越障。

这就是游戏中“夏尔75”历史原型的所有故事了。一言以蔽之,就是“想法很好,但对于当时的科技水平还是太超前了”。想知道这台非比寻常的坦克在游戏中会有怎样的表现,不妨就在“假日行动2023”中去一探究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霍尔   炮塔   炮手   车长   转子   火炮   车体   上校   坦克   发动机   背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