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一男子用48两黄金娶妻,却因谈吐不凡被老丈人送进功德林

1950年初的一天,一位老农突然来到四川万源县清峪口驻军的军营之外,很快负责值守的战士就发现了这位老人,于是便主动上前询问其来意。

面对解放军战士,老人明显有几分紧张:“同志,我这次来是有大事要向政府报告,麻烦你给通报一声。”

值守战士闻言,虽然心里很是不以为然,但还是立刻走进军营,向首长汇报了这件事。

几分钟后,在警卫员的带领下,老人走进了指挥部,军队首长客气地请老人落座,并命人给老人倒了一杯热水后,微笑着说:“老人家,您先喝口水,我就是这里的领导,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

老人一辈子跟庄稼打交道,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官儿,未免有些紧张,喝了口水,稳了稳心神,这才将自己的来意娓娓道来。

原来老人这次来军营,是因为觉得自家姑爷的行为很是怪异,明明就是一个农民,可什么农活都干不好,平日里吃穿用度还都十分讲究,谈吐做派更是不像普通百姓,老人越想越不对劲,这才决定将这件事报告给政府。

军队首长听了老人的讲述,皱起了眉头,思索一番后对老人说:“老人家,你说的这些是有些可疑,不过也不能排除此人曾经家学渊源有些见识,我们不能仅仅因为这些可疑之处就把人抓来调查呀。”

听到军队首长的说辞,老人连连摆手道:“不,这个人一定有问题,您看看这是什么?”

说着老人将右手伸进上衣口袋,掏出一个灰色的布包,递到首长面前。

军队首长接过布包掂了掂,发现此物入手颇有些份量,随手将东西放在桌上,轻轻将其打开,看到里面的东西后,饶是见多识广的军队首长都是大吃一惊。

原来这块灰布里面包着的,竟然是48两小黄鱼,要知道,48两黄金就算是放到现在,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更何况是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恐怕就是一般的土财主都拿不出来。

军队首长还没回过神来,就听老人指着那包黄金说:“这就是我那女婿张克明给的彩礼,虽说我没啥见识,可也知道一个农民绝不可能拿得出这么多钱,来路不正的钱我不能要,今天我就把它上交给政府。”

看着眼前的小黄鱼,军队首长已经意识到这个自称张克明的人绝不简单,彼时国民党主力部队虽已退守台湾,但为了有朝一日能卷土重来,也为了给新中国制造混乱,国民党还留下了许多特工在大陆从事破坏活动。

听老人的描述,军队首长猜测这个所谓的张克朋,十有八九就是一个敌特分子,而且恐怕这个家伙在其中的身份地位还不低,否则不会出手这么阔绰。

想到此处,军队首长不再犹豫,立刻派出一队士兵前去抓捕张克明,部队出发前,军队首长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小心行事,生怕张克明听到风吹草动逃之夭夭。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当负责抓捕的解放军战士出现在张克明面前时,他却丝毫没有反抗的意思,甚至在他的脸上还能看到一丝如释重负的表情。

经过调查,张克明的真实身份很快就浮出水面,果不其然,这个所谓的张克明根本就是个子虚乌有的身份,此人的真实姓名叫做王凌云,而且正如之前所料,此人的身份非常不简单

王凌云可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曾经的国民党王牌军二军军长,堂堂国军中将,竟然心甘情愿隐姓埋名娶一普通村妇为妻,着实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此人祖籍河南省汝阳县,家里非常有钱,只不过赶上了战乱时代,逐渐家道中落,读了几年书后,王凌云弃笔从戎,加入了直系军阀吴佩孚的军队

但那个时代的军阀对手下的士兵可并不怎么友好,军队里面训练严苛也就罢了,关键是在训练中稍有懈怠,就会遭受教官的打骂,加之各级长官层层盘盘剥,克扣军饷,自小就锦衣玉食的王凌云哪受得了这种待遇,一气之下就找机会跑路了。

巧合的是,王凌云的老师郑国翰因为对政府的失望刚刚离开官场,正在组建民团,像王凌云这种有点文化,又在军队里呆过些时日的人,正是民团急需的人才。

本来像民团这种非正规部队,自恃有几分才能的王凌云是万万瞧不上的,不过既然自己的老师开口了,这个面子还是要给的,于是王凌云摇身一变,成为了民团中的一名军官

在当时的中国像这样的民团并不少见,他们主要的任务就是维护当地治安,保护百姓不受土匪迫害,不过大多数民团也就是个摆设,别说指望这些人打土匪了,只要他们不欺负百姓就算不错了。

但王凌云指挥的民团却不一样,他的手下从来不会骚扰百姓,而是兢兢业业地守护地方平安,而且王凌云练兵打仗确实有两把刷子,他指挥的民团战斗力颇为强悍,经常到山里清剿土匪,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后来郑国翰在一次战斗中身受重伤,弥留之际将王凌云叫到跟前,将民团的弟兄托付给他,恳求他务必好好照顾这些弟兄,郑国翰死后,民团的指挥权就落到了王凌云手中

王凌云打仗是一把好手,但统率部队不一样了,在清剿土匪的过程中,一些不是那么穷凶恶极的团伙如果愿意投降,王凌云也会把它们收编进民团。

可他却不懂像这样的队伍如果收编进来,一定要打破建制,进行思想教育,否则容易出现问题,毕竟再怎么说也是土匪出身,平时自由散漫惯了,不好好管理,一定会对其他人造成影响。

结果随着收编的土匪越来越多,民团也渐渐出现了各种问题,此时王凌云若能把问题重视起来,还有机会把队伍带好,只可惜他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终于,民团的问题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

眼看着民团快要混不下去了,王凌云不得已之下就率部投靠了一个叫做憨玉琨的小军阀,再后来国民党势大,各地军阀纷纷投降效忠,王凌云也不例外。

1927年以后,蒋介石开始疯狂围剿共产党,王凌云也同样参与其中,只不过这次王凌云的任务进行得并不顺利,即便其手下的武器装备远在红军之上,也照样被对方打的溃不成军。

再加上老蒋用人一向是重视出身的,像王凌云这样的野路子军阀根本就得不到重用,久而久之,王凌云剿共的积极性也就不大了,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种情况才得到改变

眼见日寇侵我国土,戮我同胞,王凌云即怒且恨,他多次向上司请战,誓要上前线与侵略者一决生死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王凌云奉命率领227旅于福山,嘉兴一线布防,面对装备精良,作战勇猛的日寇,王凌云率众死守阵地,前前后后打退敌人十数次进攻,坚守阵地四个昼夜。

经此一役,王凌云可谓是一战成名,他的战绩也正式进入了蒋介石的视线,终于,投身国民党七年后,王凌云得到了第一晋升,成为了国民党76师师长。

此后,王凌云率部辗转于抗日战场,经历大大小小的战役不下数十场,可以说哪里有恶仗哪里就一定有王凌云的部队,渐渐地他的作战能力得到了老蒋的认可,在昆仑关战役指挥部队正面击退日军精锐的进攻后,算是真正成为了老蒋的心腹爱将。

在中国远征军赴缅北作战时,蒋介石钦定王凌云为滇西警备副司令,指挥第二军进行作战,在这场战斗中,王凌云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重创了侵缅日军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凌云如释重负,可天不遂人愿,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那边日本刚刚宣布投降,这边蒋委员长就开始着手开启内战。

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即便心里再怎么反感内战,王凌云还是不得不再次披挂上阵,在战场上与自己的同胞动手,王凌云可就远没有对付日本鬼子时那样积极了。

就这样打了几年酱油,王凌云发现彼时的国民党内部山头林立,作战时互相拆台,见死不救的比比皆是。

尤其是在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率领的国民党王牌74师被围,而周边的国民党军队置蒋介石出兵救援的命令于不顾,坐视张灵甫全军覆没。

从此后王凌云对国民党就彻底失望了,此时在他心里已经无比确定,这个天下迟早是共产党的,也正因如此,后来蒋介石因救援不力将他撤职时,他非但没感到惋惜,反而非常庆幸

1948以后,国民党的形势急转直下,各地方部队也都开始各自为战,此时王凌云率部逃到了四川的深山之中。

没过多久,蒋介石退守台湾的消息传来,其实按照王凌云的职位和资历,是完全有资格跟委员长一起撤退的,但他却不愿离开大陆,于是干脆就解散了军队,在四川藏了起来

要说当时像他这样做的国民党将领可不在少数,毕竟故土难离,一旦跟蒋介石撤到台湾,再想回来可就遥遥无期了,也许终此一生,都无法与自己的亲人朋友再见。

想在茫茫人海中将这些人找出来并不容易,如果王凌云能老老实实地隐姓埋名躲在深山老林之中,平平安安度过一生并非没有可能。

坏就坏在王凌云这个人偏偏是个耐不住寂寞的,偶尔就要出山到附近的村子转转,某日王凌云像往常一样,来到了万源县的一座村庄之内。

本来王凌云想的就是出来透透风,见见人气,可当他路过村中集市之时,却在不经意间瞥见了一道靓丽的身影。

女子长得并不算十分惊艳,穿的也是平常百姓的衣服,可是她青春洋溢的面庞,温柔单纯的笑容,就这样蓦然闯入了王凌云的心扉。

王凌云曾经身为政府高官,蒋委员长身边的红人,见过的绝色红颜绝对不少,如今却会为了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子动心,乍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可仔细想想,也许正是此女子身上拥有他渴望已久的那份宁静、安祥,才会让他不能自持

傍晚,王凌云浑浑噩噩地回到藏身之处,这一晚他都没有睡好,只要一闭上眼,女子的身影就会出现在他的脑海,思来想去,他做出了一个十分大胆的决定:出山,娶女子为妻,踏踏实实地过日子

好不容易熬到了天亮,王凌云带着一些银钱再次来到了村里,在他的钞能力下,很快就打听出了女子的身世

上门提亲的过程并不复杂,凭借着出众的气质和不俗的谈吐,再加上出手大方,很快就得到了女子和家人的好感。

一时兴奋之下,王凌云拿出了随身携带的48两黄金,说是作为迎娶女子的聘礼,女子一家又哪里见过这么多金子,再说对这个男人也十分满意,也就同意了婚事。

婚后,王凌云对女子非常宠爱,只不过长期身在高位,有些习惯已成自然,很难一下改变,比如平时不怎么跟村民说话,每天都要读报纸,对时事特别关心,每顿饭都要吃一个荤菜,这些习惯怎么看,都不应该是一个普通农民应该有的

而且女子的父亲多次询问那48两黄金是哪里来的,他都说得模棱两可,久而久之,父女二人也就对他产生了怀疑,这也才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王凌云的身份确认后,军队首长立刻就上报了中央,并把他送到了功德林,在功德林,王凌云表现得非常积极,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很快就当上了学习委员

1961年,王凌云重获自由,回到了老家,只是令人奇怪的是,数年后王凌云突然人间蒸发,至今下落不明。

谁也不知道那几年发生了什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位宁可东躲西藏艰难度日,也不愿退守台湾的前国军将领最终决定离开家乡,也许这终将成为一个无解之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民团   老丈人   军阀   首长   土匪   谈吐   不凡   蒋介石   国民党   军队   部队   老人   女子   黄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