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是怎么混成了今天这样子的?

一 阿根廷的独立史

公元1808年3月,以保护西班牙领土为名,拿破仑治下的法国出兵西班牙领土, 随后占领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西班牙王室被迫承认拿破仑的哥哥约瑟夫为西班牙国王。西班牙暂时失去了独立地位。

而随着西班牙被法国占领, 西班牙统治下的拉丁美洲殖民地也突然失去了统治秩序,各个殖民地相继走上独立的道路。阿根廷也就是这一时期逐渐脱离西班牙,开始走向独立。

彼时的阿根廷,本土原住民印第安人早已经被殖民者屠杀殆尽,发动独立运动的主要是本土出身的欧洲白人。这帮人和曾经真正占有这块土地的印第安人没有太大关系, 其中主要以移民至此的欧洲白人后裔以及为数不多的印欧混血组成。这群人由于出生于斯,成长于斯,跟西班牙母国的感情比较疏远,加上祖上是殖民者的缘故, 日子普遍过的还不错, 因此在西班牙突然被法国占领, 本地的占领力量失去依靠之后, 普遍觉得还是自己分家单过比较舒服。

于是,历史就出现了这样神奇的一幕,殖民者的后裔们突然不愿意跟着殖民者爸爸们混了, 嚷嚷着要分家单过。

1810年5月, 阿根廷人开始独立运动,在“五月革命”中 ,由于革命者获得了总督卫队的支持, 因此通过几次游行示威和会议, 阿根廷人废除了西班牙任命的总督塞斯奈罗斯,在首府布宜诺斯艾利斯建立了临时政府,阿根廷独立初具雏形。

西班牙人划分的拉普拉塔总督区包括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玻璃瓦尔

但包括整个西属拉丁美洲在内的独立运动仅仅是刚刚拉开帷幕,第三年,法国大革命失败以后, 西班牙殖民者卷土出来。以圣马丁为首的拉丁美洲独立军开始领导各国展开独立战争。

圣马丁其实也是个土生土长的西班牙白人,出生在阿根廷的一个小镇亚佩尤, 他老爹胡安·德·圣马丁也是阿根廷土生土长的西班牙人,曾经担任这个城镇的副都督。8岁的时候, 圣马丁随父亲回到西班牙, 在马德里一所贵族学校就读,并在这里接触了欧洲启蒙思想。从贵族学校毕业以后,圣马丁进入西班牙皇家学院进修, 出来以后就加入西班牙陆军,成为西班牙陆军的一名轻骑兵。

圣马丁在西班牙军队里混了22年,从一个轻骑兵开始, 一步步成长为西班牙萨贡托龙骑兵中校司令,并在法国入侵西班牙期间参加了一系列反抗法军的战争。如果他后来不跑到阿根廷领导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他个人将成为西班牙陆军的一名英雄人物。

历史就是这么百转千折。阿根廷“五月革命”爆发以后, 圣马丁秘密回到阿根廷, 加入南美洲的独立组织“劳塔罗”阿根廷分支,该组织的宗旨是“有组织有计划地为美洲的独立和幸福而斗争,以荣誉和正义为行动之准则。”1813年,在圣马丁的支持下, 阿根廷通过多次制宪会议, 清除了西班牙国王费迪南七世的影响力,建立了自己的国徽、国歌、国旗等,并将五月革命的标志性日期5.25日定为国家庆祝日, 成立了“拉普拉塔联合省”,这个名字原本是包含乌拉圭、巴拉圭、玻利维亚以及阿根廷在内的实体, 随后由于其他各国已经分别独立建国, 拉普拉塔联合省在1826年更名阿根廷联邦。

拉普拉塔联合省最终由于其他三国独立成为阿根廷的前身。

同样是在这一年, 已经扑灭了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独立运动的西班牙军队在拉普拉塔河口登录, 开始武力镇压阿根廷独立运动, 圣马丁率领军队在圣罗伦索之战重创西班牙殖民军,获得了南美洲反抗西班牙殖民军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此战以后, 圣马丁的声威大震, 基本确立了革命领导者的身份。随后的几年里, 圣马丁率领军队先后转战智利、秘鲁、阿根廷,并多次击败西班牙殖民军队, 并最终解放了这三个国家。1878年,阿根廷、智利和秘鲁三国共同尊其为“祖国之父”

这一场运动以后, 阿根廷基本获得了独立。圣马丁在在进军玻璃瓦尔的过程中于北方另一支独立运动领袖玻璃瓦尔回合, 最终因为意见分歧, 将军队交给玻利瓦尔指挥, 自己功成身退,事后前往法国定居, 并最终死在那里。

相比较西属拉丁美洲的独立, 葡属拉丁美洲的独立显得轻而易举,1822年身为巴西摄政王的葡萄牙王储佩德罗宣布巴西独立, 自任巴西皇帝,巴西独立。


独立后的阿根廷并没有迅速走上发展的道路, 由于国内派系丛生,各方力量争权夺利, 在罗沙斯独裁统治的23年中, 阿根廷对外频繁发动战争,和巴西以及乌拉圭争端不断,对内继续屠杀印第安人,实行恐怖统治, 这一时期的阿根廷处于长期的内乱和分裂状态。

1852年2月3日,阿根廷的恩特雷里奥斯省省长乌尔基萨与地方首领结成联盟,在卡塞罗斯战役中击败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的胡安·曼努埃尔·德·罗萨斯,联邦派在阿根廷政坛获胜,乌尔基萨将军组织制宪会议, 在1853年制定了第一部宪法,将阿根廷改制成联邦共和国,阿根廷的混乱暂时靠一段落。

兴,印第安人死, 衰,印第安人死


二 ,阿根廷的发展史


在阿根廷独立和发展的历史上, 阿根廷人要感谢两个国家,一个是当初将阿根廷宗主国西班牙摁在地上胖揍的法国,而另一个则是后来促使阿根廷全国大基建发展的英国。

在讲英国之前,我们还必须提到另外一个对阿根廷影响深远的国家——意大利。

1859年到1861年,意大利的统一战争拉开帷幕, 在此期间,大量的意大利人出逃,形成庞大的移民浪潮。一部分意大利人移民到美国, 促进了美国意大利黑手党的产生。另外一部分意大利人跑到了南美洲, 其中以到阿根廷定居的意大利人为最。据不完全统计, 跑到阿根廷的意大利人总数达到两百万人以上, 数量甚至超过了西班牙人。紧随其后的一战和二战又促使大量的欧洲人口奔向南美, 到1955年大移民结束时, 阿根廷的意大利裔占全国36.7%,西班牙裔占25.7%,德裔占20.2%,

今天阿根廷4400万人口里,有近3000万是意大利血统,占全国人口的60%以上。我们熟悉的梅西、巴蒂斯图塔、马斯切拉诺这些球员,都是意大利人的后代。

阿根廷国土面积扩张过程

所以阿根廷球员喜欢跑意大利踢球,两国之间甚至彼此承认双重国籍,阿根廷人去意大利就跟回爷爷奶奶家探亲一样。

意大利人从血脉上征服了阿根廷, 迫使后来的阿根廷人在各方面都跟意大利人有的一拼。但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促进了阿根廷人才和财富的繁荣。

现在我们继续谈英国。

阿根廷政局稳定下来以后,随着大量欧洲移民的迁入,国内的农业获得长足发展,1881年阿根廷征服南部印第安人控制的潘帕斯,潘帕斯草原的纳入为阿根廷的农牧业发展提供了广袤的草原。因此直到今天我们都知道阿根廷的奶牛产量在世界排在前列。在十九世纪后期,优质的牛羊肉和粮食撑起了阿根廷的国家经济。彼时的世界老大哥还是大不列颠王国,后者作为世界老牌殖民帝国, 拥有遍布世界的市场和完善的工业体系。一边是需要稳定买家的阿根廷, 一边是在世界跑马圈地获得原材料市场的英国。两家一拍即合。阿根廷将国内修筑铁路的权力以及铁路沿线的土地打包出让给英国,换取英国对阿根廷的大量粮食和牛羊肉的进口,英国对阿根廷的投资也因此迅速水涨船高,仅1913年英国就向阿根廷投资了6.8亿英镑,他们在阿根廷修建的铁路、农场、港口等,对阿根廷经济起到了难以替代的作用。。

阿根廷的铁路网就是这样迅速的在英国的帮助下建立起来。 到1916年左右, 阿根廷的铁路网达到了3.3万公里,1960年达到了4.8万公里。而我国在1975年才勉强达到这个数字。彼时的阿根廷铁路密度一度超过了美国。和美国西进运动一样,密密麻麻的铁路网在阿根廷全国建立起来, 随之而来的是铁路沿线的发展, 大量的城镇在铁路沿线形成并获得发展。便利的交通, 将阿根廷国内优质的农业资源集中到布宜诺斯艾利斯, 再从这里转船发往全球。整个阿根廷的人力和物力就这样运转起来。

阿根廷密密麻麻的铁路网

所以二十世纪初的阿根廷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七名,出口商品在世界排名第五,人均GDP比当时的美国还要高,因此人们形容一个人有钱的时候,往往会说他像阿根廷人一样富裕。1914年,阿根廷人均收入持平荷兰,略高于西班牙,并且是全球第二大羊毛出口国和第三大畜牧生产国,布宜诺斯艾利斯号称“南美小巴黎”,其在美洲的繁华程度,仅仅落后于纽约。

但是千万不要吃醋,说什么你看吧被英国人殖民都能殖民成世界第七, 我们要早点接受西方列强的侵略搞不好提前五十年进入世界强国之类的话。毕竟阿根廷和英国人的合作总体而言还是相对比较平等的,实际上根本原因还是阿根廷的农业具有低成本的竞争优势。

阿根廷是最有底气说咱祖上也阔过这句话的。

阿根廷的富裕总结下来就是三个因素:以英国为首的国际资本+优质的农产品出口模式+以意大利人为主的欧洲移民。

这是阿根廷历史上的高光时刻。但也很快就开始了下坡路。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紧随其后的是三十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再随后就是席卷全球三十亿人口的更为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尽管阿根廷避开了两次世界大战,但没有避开战争带来的外资撤离潮。战争一方面导致大量的外资撤离阿根廷, 另一方面也导致对外出口的下降, 老买家英国连自家都顾不上,也就无法在维持从阿根廷稳定的进口。

这一点或许很多人会好奇, 为什么美国可以从二战中强大, 而阿根廷却只能从两次大战中衰退?原因其实很简单, 美国有强大的工业体系, 而阿根廷只有物美价廉的农业和矿业。农业和矿产是阿根廷最廉价也是最快最直接的出口神器。相比较工业需要较长的投资周期和很大的投资成本, 农业来钱简直太快了。

如果阿根廷有健全的工业体系, 那么在战争时期,就会吸引大量躲避战乱而来的外资企业。美国就是在两次大战期间接受了大量的欧洲产业和人才而无法阻挡的强大起来。

工业基础的薄弱成为阿根廷此后经济挣扎不起的根本原因。

二战以后, 各国加强了对国内农业的保护,世界贸易规则也逐渐成型,各国开始开始出台政策限制农业进口以保护本国农业。像阿根廷这样的“农业强国”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而现代工业的发展则让阿根廷在全球工业体系中始终处于薄弱环节。另一方面, 大量的移民迁入又放大了阿根廷的社会管理成本。

阿根廷的牛羊肉依然很香,但 单纯的依靠农业已经无法满足阿根廷人民对于更好的物质文化的需求。没有哪个国家可以躺在农业上吃一辈子,阿根廷最失败的地方就在于没有在农业繁荣的时候反哺工业, 发展国内的工业体系。

潘帕斯平原以及奶牛养殖

这一点跟后来的委内瑞拉有的一拼。在国际油价高涨的时候, 委内瑞拉人全球买买买,就像当年的阿根廷人一样阔气, 一旦油价下跌, 没有工业支撑的委内瑞拉很快就陷入经济崩溃。

而经济衰落最首当其中的就是底层人民,这部分人抵抗风险的能力最差, 一旦国家经济出现衰退,这部分人会最先遭受贫困的打击。

而无法接受现状的他们也只能走上街头游行抗议, 抗议国家对他们的保护不够,要求改变现状。与此同时他们很快就会不约而同的将矛头对准为数不多的外资企业,认为是外资抢走了他们的饭碗和福利。

这个规律适用于所有经济衰退的国家。

在民族主义泛滥的民意基础上很快就会滋生出对应的政治主张。

1946年,军人集团出身的胡安·贝隆作为工党领袖当选总统。此人早先在军队里打拼, 能文能武, 在军队中参与并创建了具有强烈民族主义倾向的“统一军官团”,据统计,在当时3600多名阿根廷军官中,有2700多名军官是支持“统一军官团”的。1943年贝隆参与“统一军官团”发动武装政变,推翻了拉蒙·卡斯蒂略政权。随后贝隆出任国防部副部长,随后通过“统一军官团”在军队中大量安插亲信,基本掌握了整个军队。1944,贝隆曾经的战友,政变后的现任总统拉米雷斯屈服于美国的压力,宣布“统一军官团”为非法组织。随后在贝隆的组织下, “统一军官团”再次发动政变,废黜总统拉米雷斯。此次政变后贝隆出任新政府副总统, 并全面接管陆军,成为军队的实际掌控者。

鉴于当时国内的紧张局势, 贝隆认为战争是无法避免的,因此需要发展阿根廷的军队力量, 而作为对军队力量的支撑,工业的发展就成为必须, 因此需要大力发展国内工业。 这种想法被美国定义为新纳粹主义,但在阿根廷国内这种思想却获得了大量民众支持。

1946年,获得国内工人阶级支持的贝隆在总统选举中获得了56%的选票支持, 当选总统,并在1951年获得连任。在1946年到1955年的十年任期内, 贝隆总结提出了“政治主权、经济独立、社会正义”的口号。这就是著名“贝隆主义”,号称区别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第三条道路。

庇隆说:“我们反对共产主义,因为共产党人是宗派主义者;我们也反对资本主义,因为主张资本主义的人也是宗派主义者。我们的第三种立场,并非中间立场,这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立场,可以根据各种具体环境而或中,或左,或右。”

那么具体什么是“贝隆主义”呢?按照贝隆的实际操作,就是没收欧美公司的投资、收回英法铁路、把这些外国资产国有化;在冷战中不站队美苏任何一方;努力发展本国工业;提高国内福利待遇,给穷人修住房、建学校、医院、养老院,给穷人大发福利等。

“贝隆主义”之所以影响深远, 是因为直到今天, 拉美左翼政党执行的都是这种政策。这种政策善良但是粗暴,对穷人无比友好但对国家百害无一利。闻着非常的香但吃起来奇苦无比。

这样一通操作下来, 大量原本不多的外资企业吓的卷铺盖走人,大量金融企业倒闭, 农牧业生产下降, 而高工资高福利又让国内的私企苦不堪言,食品石油天然气等生活必需品大量涨价,国内经济搞得一团糟。到1952年,国内工资水平是上涨了35%,物价却上涨了73%,年通货膨胀涨到了35%。

这种饮鸩止渴的搞法让阿根廷自上而下苦不堪言。其实贝隆的眼光并非短浅, 他的核心思想就是利用阿根廷的农业反哺工业,通过保护国内工业的途径来建立阿根廷国有工业体系。但这个路子走的太急躁了。

彼时,战后的世界粮食生产获得恢复, 国际粮价进一步下跌, 加上长期执行农业反哺工业的措施, 压制了农业生产, 加上国内两年旱灾,阿根廷的牛肉生产甚至也陷入紧张, 最后甚至不得不开始进口小麦。而外资的大量撤离也导致了阿根廷黄金储备的枯竭。这种情况迫使贝隆不得不开始转变思想,考虑引入外国资本。

1953年, 贝隆和美孚石油签订协议, 将南方油田的开采权出让给后者, 又颁布了外国投资法, 将国内一系列工业转让给外资。这么一搞, 贝隆彻底失去了自己的基本盘, 曾经被他煽动起来的工人阶级们转而开始反对他的这种政策转向。

经济的一团糟也让他失去了军队的支持。

1955年9月16日, 阿根廷国内爆发军事政变,接管政府,三天以后,贝隆离开总统府,开启流亡生涯。

但军队更不懂经济, 军人政府不仅不会搞经济, 还跟文官集团大搞内斗,常年内耗使阿根廷经济停滞,失业率和通货膨胀逐年走高。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七十年代。由于多年的政治动荡和经济混乱, 阿根廷人又开始怀念“贝隆主义”,1973年3月,贝隆在阿根廷的忠实追随者坎波拉就职阿根廷总统职位,不久,坎波拉辞职, 阿根廷进行大选, 贝隆重新当选为总统。

第二次上台的贝隆吸取上次的教训, 不再执行一味偏袒工人阶级的政策,在国内进行了相对柔和的改革,并颁布了三年计划来改善经济, 这种政策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到1974年,阿根廷负债率从1971年的317.47%,下降为156.09%,但身体疾病没有给他太多时间, 这年的七月初, 贝隆因为心脏衰竭去世,此时, 他的第二个三年计划才刚刚开始。

军政府迫不得已再次把权力接过来, 但军人政府除了内斗基本不会搞别的, 在军政府执政期间, 阿根廷的通胀路飙升到了600%以上,国内工业产值下降11.4%,制造业产量下降22.9%,国内民怨沸腾,游行罢工不断,为了镇压民众反抗, 军政府对内实行恐怖的镇压手段。从1976年到1982年,近两万人死在军政府手中。

1982年, 面对国内不断的抗议和一团糟的经济,时任军政府总统加尔铁里计划通过对外战争转移国内民众视线。

没错, 这里要说的就是英阿马岛战争。英国人本身对这个远在天涯的海岛兴趣不大, 直到七十年代马岛周围发现了石油, 英国人就不打算归还马岛了。1982年4月,阿根廷出兵3000突袭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马岛,本以为衰落中的日不落帝国会吞下这个苦果, 但彼时大英帝国执政的恰恰是最强硬的铁娘子撒切尔。英国人出动了命3.5万海军、118艘舰船、350架飞机穿越半个地球来打阿根廷,并且联络了一大帮子盟友对阿根廷进行制裁。


等到英国人攻下马岛斯坦利港后,阿根廷少将带着9800名阿军马上向英军投降,这一点跟他们祖上的意大利人的表现不相上下。

不到两个月,阿根廷人战败投降,英国人重新夺回马岛。

这一战成为阿根廷的耻辱, 但好处是促使阿根廷军政府倒台,相比较在战争中的创伤, 军政府对阿根廷的伤害貌似更胜一筹。但这一张仍然对阿根廷人的民族感情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四年以后, 马拉多纳率领阿根廷球队击败英国队, 夺得世界杯冠军,压抑多年的阿根廷人顿时扬眉吐气,兴奋不已。

军政府在阿根廷多年的统治也就此终结,阿根廷政府为了避免悲剧重现,不遗余力削弱军方,1999年时军队人数从马岛战争时的17.5万人削减到7.2万人,军费开支占政府支出,也从18%降到9.6%,军队曾经控制的化工、钢铁、电器企业也被私有化,航母、驱逐舰相继退役。

当然, 从结果看, 阿根廷或许也并不需要这么多的军队, 但也从此,阿根廷也彻底失去了夺回马岛的能力。

但接下来的阿根廷经济依然好不到哪里去。马岛海战至今, 阿根廷的通胀一直居高不下, 政府换了一届又一届,但不管怎么操作都走不出这个魔咒。工业发展不起来是根本原因, 但阿根廷历届政府的饮鸩止渴又成了雪上 加霜。

新政府上台以后, 为了保护国内弱小不堪的工业,于是就要提高关税,进而提高进口工业品的价格,而阿根廷由于很多工业品自己生产不出来, 因此大量的工业品和能源都需要依赖进口, 提高进口关税就等于变相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于是通胀加剧。通胀加剧,物价贬值,为了遏制通胀, 阿根廷政府又不得不提高存款利息,今年八月阿根廷央行在加息九百五十个基点,利率高达69.5%,存一年的的收益率都让我大A股千万股民望尘莫及。先别羡慕, 阿根廷今年11月的通胀率达到了92.4%。意味着存银行一年货币贬值22.9%。

阿根廷用加息死磕通胀

由于货币的贬值,阿根廷政府为了弥补庞大的公共支出, 又加大印刷钞票,反过来货币的超发再次加剧通货膨胀。为何不减少开支呢?他们没办法减少,执政者为了拉拢民众,支持自己,必须不断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一旦反向操作马上就会被抗议示威淹没。

实在没钱了怎么办, 找国外借钱, 但阿根廷是有名的有借无还,除了世界杯和梅西, 我们经常在新闻上看到阿根廷往往是因为阿根廷又又又债务违约了。迄今为止,阿根廷国家债务违约多大九次, 是国际上有名的老赖。

想要解决通胀问题, 只有先解决国内能源和工业品短缺的问题, 只有充足的工业品以及能源供应, 才会降低国内必需品价格。而想要实现这个目标, 要么自己生产, 要么开放关税向国际购买,但自己生产缺乏完善的有竞争力的工业体系, 向国际购买就必须降低关税和超额印钞, 降低关税就势必导致国内工业破产,超额印钞就会加剧货币贬值,紧随而来是失业潮和抗议潮。

历届阿根廷政府都没有魄力去面对这一切,他们并非是看不到这个问题, 他们只是没有魄力勒紧自己的裤腰带。其实世界各国治理的成功案例基本都是个开卷考试, 区别是执政者有没有足够的魄力和忍耐力去抄袭。普通民众无法接受短期的阵痛, 而任何试图用短痛换取长痛的阿根廷执政者们很快就会被民众赶下台。

阿根廷失去了构建自己工业体系的黄金五十年, 一失足成千古恨,阿根廷还将继续在这样的窘境中挣扎。而阿根廷的缩影也是整个南美洲的发展缩影。我们希望有一天, 可以看到阿根廷像他们的足球一样崛起。

正如我们期待国足有一天会像我们国家的经济崛起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阿根廷   拉丁美洲   军政府   工业体系   西班牙   英国   军队   独立   国内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