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府独有的面皮和传统的吃法,或许您还没有品尝过

在宝鸡除了被评为“中华名小吃”的擀面皮和知名度很高的蒸面皮外,或许还有一些毫不逊色的面皮(例如软磨硬、醋粉等)和面皮独有的、正宗的、传统的吃法(例如烧肉面皮、烙面皮等)不为您所知!

1、烧肉面皮

烧肉面皮起源于宝鸡虢镇,是西府人喜爱的特色小吃之一。

虢镇人把面皮、肉与卤汁水相拌,美味天成,并赋予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烧肉面皮。或许卤肉源于红烧肉的做法,故叫烧肉面皮。

吃烧肉面皮,最好用刚出锅不久的蒸面皮,切成条,加上几片肥瘦卤肉(也可以自选肥瘦),浇上一勺子卤肉汁,再调上精盐、用炝过的醋和油泼辣子,搅拌均匀,食之爽口,味道芳香,风味独特,肠胃舒畅,口舌生香,油而不腻,清爽暖心,百吃不厌。

烧肉面皮,面皮的劲道加上烧肉的鲜香,这一绝配越来越登上更多更大的大雅之堂。能吃上一口虢镇正宗的、传统的烧肉面皮,就是一种快乐,一种身心的享受。

2、软磨硬

软磨硬是岐山县青化镇独有的一道美食,也是一道离开青化镇就吃不到的美食。

青化镇卖软磨硬的摊位

传统软磨硬就是半碟青化镇农家纯手工擀面皮,与半碟“溜溜粉(青化镇独产的扁豆凉粉)调和在一起。凉粉为“软”,面皮为“硬”,故称之为软磨硬。

软磨硬之所以好吃,首先是面皮和溜溜粉均是当地纯手工制作。其次是离不开好辣椒。青化是全国辣椒的最佳适生地,经油泼之后气香而味辣,和劲道与柔滑的软磨硬完美搭配在一起,不仅提升了软磨硬的味美,更有一份独特的色香。

3、烙面皮

岐山县青化和扶风县新店的烙面皮较为出名。

青化镇卖烙面皮的摊位

烙面皮分两种,一种烙好了蒸,另一种蒸好了再烙。烙面皮外焦里嫩,晶莹剔透,有“韧、筋、干、有嚼头、水分少”的风味特点。

岐山县青化和扶风县新店的烙面皮是先烙后蒸,面水里稍微加一些碱面,增加了面皮的筋度。将烙面皮切成长条如筷子状,先倒入秘制的油泼辣子,再倒入半勺辣子油,依次浇上调料水、蒜泥、醋、盐、香油、味精,两三下就能搅拌均匀。

还可放些豆芽或者黄瓜丝之类,红白绿相间,煞是好看。红油油的烙面皮柔软筋道,辣而不呛喉、油而不腻口。

4、醋粉

醋粉是西府地区独特的传统特色美食。

酿醋后剩下的一些发酵后粮食(这些粮食一般是小麦、大麦、高粱等等)的残渣,经过精细处理后会做成一种非常好吃的食品——醋粉。醋粉的做法和凉皮相似,但由于原材料的大不相同,其味道有独特之处,并且营养价值高于凉皮。只不过由于原料难得,在西府之外的其它地区很难见到。

醋粉吃起来清凉爽口、滑嫩光软、醋香流味。虽入口口感略酸,但香馥浓郁,与香葱、蒜泥、香油、辣椒等混合在一起,胃口大开,有助消化。

与凉皮相比,醋粉没有那么劲道,风格更偏软绵一点,无论是色彩还是口感,醋粉都显得非常特别,是难得的一道美食。

5、黑面皮

岐山的黑面皮分高店镇黑面皮和益店镇黑面皮。

益店黑面皮之所以黑是小麦面里加进了荞面,口感软糯又不失劲道,配上秘制调料,吃完口有余香,回味无穷,营养价值更高。

益店镇黑面皮

高店黑面皮以李家黑面皮为代表。李家祖传古法擀面皮,制作工艺复杂,面皮颜色棕黑,呱呱更黑一些。这种黑面皮非人为改变其色相,而是经过洗面、发面水、铁锅搅半熟、加油料擀制、上锅蒸熟后自然形成的颜色。面皮配上祖法秘制油泼辣子,上口弹牙有嚼劲,满嘴油香。

高店黑面皮


6、菠菜面皮

菠菜擀面皮是在维持擀面皮原本特色的同时,加入了菠菜汁,增加了擀面皮的保健功能、营养价值以及外形的美观。

菠菜擀面皮韧度高,有筋性,老少皆宜,营养全面。

7、炒面皮

进入冬季后擀面皮吃起来有点凉,也有点硬,在西府应运而生了炒面皮。炒面皮既是一道菜,同时也是一道主食。

火腿肠炒面皮


腊肉炒面皮


臊子炒面皮

宝鸡市区有一家小吃店,把炒面皮叫“炒三样”,也就是将火腿肠切片、烧饼切块、麻花掰短(也可自由搭配)与擀面皮和其他配菜同炒,味道鲜美,深受欢迎。

正在出锅的“炒三样”


西府人把擀面皮吃出了新花样。例如:烩面皮、火锅涮面皮、面皮夹饼、麻辣烫涮面皮串串等等,不胜枚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面皮   岐山县   劲道   新店   切成   宝鸡   扶风县   卤肉   泼辣   吃法   菠菜   传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