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冈龙山镇:“项目化”形式长效关爱弱势人群,探索基层民生服务新模式

如何让困难群众共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成果,如何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如何在乡镇层面打通兜底民生工程的“最后一米”,既是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当下之问”,更是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之问”。

佛冈县龙山镇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作答民生保障工作的“当下之问”“时代之问”。在佛冈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市民政系统的指导下,龙山镇加快构建一盘棋工作格局,建立龙山镇公共服务委员会统一指挥平台,谋划实施“情满龙山 连心工程”关爱行动,持续加强和创新基层民生服务新模式。

龙山镇建立镇公共服务委员会统一指挥平台,谋划实施“情满龙山 连心工程”关爱行动,持续加强和创新基层民生服务新模式。

“情满龙山 连心工程”关爱行动,致力于全面摸清弱势群体底数,准确把握群众实际需求,靶向施策建立分类项目库,整合资源实施系列项目,精准发力推动长效救助,采取覆盖面更大、针对性更强、服务更长效的举措,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镇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了具有龙山特色的民生服务新模式。

清底数

全面救助“零遗漏”

通过整合各部门数据,入户走访调研等方式,加大困难群体动态监测,加强主动发现、主动救助,确保兜底无遗漏。

一是整合多部门数据,全面摸清困难群众底数。在民政系统现有在册数据的基础上,整合乡村振兴、妇联、残联、计生、退役军人等多个部门的弱势群体台账,同步整理吸纳低保边缘、支出型困难等易返贫致贫人群,形成全镇弱势群体数据库。数据库内现有全镇弱势群体共2244户、3316人,包含特困、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老人、持证残疾人、困难妇女、计生弱势群体、退役军人、外籍妇女等18类。

项目开始至今已将108户265人纳入社会救助管理,联动有关部门及社会组织,开展精准化、精细化、特色化关爱服务超1565人次。

二是动员各村(居)力量,动态更新弱势群体数据库。要求各村(居)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关爱困难群体列为村(居)基层党建重要工作内容,通过日常工作和入户走访,主动发现并综合研判其他困难群体,及时上报信息,动态更新数据库,切实做到弱势群体全覆盖,帮扶工作“零遗漏”。

摸需求

精准救助“零误差”

坚持以困难群众需求为导向,建立“一户一档一策”工作机制,精准把脉群众需求,精细提供服务内容。

一是扎实开展入户调研,准确掌握需求信息。通过村(居)干部和社工上门走访入户,准确掌握关爱群体的生活状况、家庭经济、就学就医就业状况等,为各类特殊群体建立“一户一档”信息,做好服务需求分级登记,对需求紧急的特殊群体建立个案介入计划。

二是全面分析群体需求,精准设置各类项目。根据服务需求分级登记情况,以解决困难群众实际需求为成效导向,从医疗救助、助学帮扶、助残帮扶、托养服务、住房帮扶、就业帮扶、生活援助、法律援助、心理慰藉九大方向,针对不同需求群体分类实施关爱服务,提供物质、行为、精神方面的跟进服务,切切实实解决服务对象实际情况。

今年寒潮来袭之际,为困难群众送出450床棉被、80件大衣以及464份寒冬大礼包;为全镇29位残疾人购买辅助器材并上门送残疾人辅助器具;关爱全镇7名“存在过激行为学生”,为7名学生建立档案,与专业机构入户了解心理情况、学习情况;为因危房拆除现只能租房生活,家庭陷入困难的两户村民办理低收入家庭。

今年寒潮来袭之际,“情满龙山 连心工程”关爱行动为困难群众送上御寒物资。

建项目

长效救助“零缺位”

积极探索社会救助项目化运作模式,以舒适生活和独立自主为成效目标,根据不同群体实际需求,定制4类项目库,对救助人群实施长期跟踪服务和动态监测管理。

一是建立资源项目库,实施长期跟踪服务管理。设置生活救助、就业就学救助、医疗救助、心灵关怀四个资源项目库,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开展一系列专项救助项目。

其中,生活救助项目库,提供长期稳定基本生活救助。就业就学项目库,提供直至毕业的就学跟踪服务、2年就业跟踪服务期。医疗救助项目库,实行“主动发现、登记造册、核实情况、协助办理、寻找社会救助”“一站式”跟踪服务。心灵关怀项目库,提供帮困扶弱、情绪疏导、心理慰藉、精神关爱、社会康复、能力建设、资源链接、社会融入等服务,帮助个人、家庭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目前,已启动企业助学帮扶项目,为全镇23名家庭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学生提供长期稳定的助学帮扶。

二是强化效果评估,实施项目库扶持人群动态监测管理。根据时间连续性、价值显现、群体需求转变和困难状态变化,动态更新全镇弱势群体数据库信息,动态监测管理项目库扶持人群进出管理。对后期发现的困难家庭及时纳入数据库,对生活状况明显好转的家庭及时退出数据库,对需求转变的家庭及时调整对接的项目数据库,力求做到应救尽救、应保尽保,竭力满足各类弱势群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送温情

便民救助“零距离”

扎实推进民生服务双向“零距离”,既要为群众办证办事提供最大便利,又要主动贴近群众提供暖心服务。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政务事项“就近办”。升级改造镇便民服务中心,优化整合民政、残联、计生、人社、农业农村办、综治办、市监所等部门100多项业务,推进服务中心“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证”综合受理模式,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就近办”。结合“情满龙山·连心工程”设置连心窗口,设置24小时自助服务区,在村(居)引进各类“粤智助”一体自助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二是整合资源精准发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整理各部门救助政策措施,从数据库中分类筛选符合条件的弱势群体,社工逐一入户宣讲,“一对一”送政策上门,已发动14名儿童参与残疾儿童培训项目,31名儿童参加国奶养育工程项目。组织系列关爱服务活动,始终让困难群众感受到组织的温情和社会的关怀,今年先后组织了“趣味童心,乐在手中”困境儿童绘画活动,“你的心愿,我来点亮”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情系群众,服务送爱心”灾后临时救助活动等。

【撰文】岳慧慧 罗沅琪

【作者】 罗沅琪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龙山   社工   民生   佛冈   底数   项目   长效   弱势群体   精准   弱势   基层   困难群众   群体   人群   群众   困难   形式   需求   数据库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