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阿婆起床做饭,撞见儿媳与人私会,她抱着孙子逃过一劫

明朝时期,在苏州府境内,有一个高家庄,因为当地盛产丝绸,庄上50多户人家,男人多是桑农,女人多是织娘,虽然都称不上特别富庶,但生活也算怡然自得。

村子最东头,住着母子二人。儿子叫高进,他六岁的时候,父亲就不幸染病身亡,母亲王氏靠织布、做些缝纫的活计,独自把儿子拉扯长大。

这高进,身为家中独子,本该努力上进,替父亲撑起门楣,却自小性情顽劣,在私塾里气夫子、在家和母亲动辄便顶嘴。

长大后,他既不想下地种田,也不想采桑缫丝,而是游手好闲,整日里和几个小混混一起,干些偷鸡摸狗、调戏良家女子的勾当。

看着儿子不争气,王氏日日着急,后来终于有媒婆看她善良能干,才帮忙说了一门亲事。

女孩姓李名春英,长得温柔大方,家中无父无母,只有一对哥嫂,嫁进高家后,她把婆母和丈夫当作最亲的人,恭恭敬敬地对待。

春英勤俭持家,过了一年,还生了大胖儿子。王氏看着孙子,高兴得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也丝毫不感觉疲累。

再说这高进,刚结婚时,因为新鲜,再加上母亲耳提面命地约束,在家中安分了一段时间。

但自从儿子出生,妻子就把大半心思放在了孩子身上,顾不得满足他的花花肠子,有事看见他带着酒气从外面回来,还忍不住唠叨几句,高进心里就起了烦,不仅动手打了妻子,还开始夜不归宿。

高进不务正业,在外鬼混,把自己挣的几两银子挥霍一空,就偷拿母亲做活的工钱,到后来,干脆逼着妻子把陪嫁的一些首饰拿出去,换了银子,再去赌钱、吃酒。

那一天,他又喝得酩酊大醉,被两个同伴扶着回来。妻子正在忙碌,看他醉醺醺的样子,气不打一处来,就念叨了一句:“这样花天酒地,还不如死在外面算了。”

高进听了这话,觉得妻子当着外人的面,不给他面子,甩手就是一巴掌,把春英脸都打肿了。

送他回来的一个同伴叫孙朝,赶紧把他拉开,劝说:“高兄干嘛发这么大脾气,嫂子也是心疼你。要我说,你也真是不该,守着这么漂亮的嫂子,还天天往外跑,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这孙朝,话说得好听,但可没揣什么好心思。他看春英面色秀丽、曲线玲珑,心里就起了邪念,一边色眯眯地盯着春英看,一边借着把高进扶给春英的时机,朝她腰上摸了一把。春英当时只顾着赶紧把高进拖到床上躺好,并未留意。

时隔两天,孙朝又来找高进,叫他出去赌钱。高进苦恼地说:“唉,可惜我那婆娘,现在看得紧,一分钱也拿不出来了。”

孙朝从怀里掏出一包银子,甩在高进面前:“高兄,咱们俩这交情,还谈什么钱。这是十两银子,你尽管拿着用,只要答应兄弟一个小小的要求就行。”

“什么要求?你快说!”高进看见银子,两眼放光。

孙朝凑近他,在他耳边窃窃私语了几句,高进一听火冒三丈:“你这是让我当绿毛龟,不行!”

“还有上次你欠我的十两,加上你输给王公子的二十两,一并都算我的,不用你还,怎么样?你再考虑考虑。你放心,这事你知我知,不会传扬出去。”

高进想了一会儿,把银子抓在手里,咬牙说:“行,就这一次!”

那一日,高进破天荒地早早回家,还拎了一只烧鸡递给妻子,说:“你跟娘辛苦了,这只鸡给你们补补身子。”当晚,高进说要和春英单独说几句体己话,把孩子抱到了母亲房间去睡。

春英见丈夫回心转意,说话温柔,心里狐疑,但也暗自高兴,还和他一起喝了两杯酒,就早早睡下了。

睡到半夜,春英感觉口干舌燥,起身喝水。一推丈夫,发现了不对劲:身边这个人身材粗短,脸上胡茬浓重,她再仔细一看,哪里是丈夫高进,分明是前天来家里的孙朝!

“啊——”春英大叫一声,裹着被子,从床上跳了下来。

孙朝被叫声惊醒,看着春英,语言轻佻地说:“嫂子醒了,你别怕呀,我这就走,下次再来找嫂子叙话。”

“畜生,你给我滚!”春英气得浑身瑟瑟发抖。

王氏在隔壁听到了儿媳的喊声,她不放心,起身来看,正好赶上孙朝夺门而出,撞了个满怀。

“你是谁?这是怎么回事?”王氏抓住他,生气地质问。

“我是谁?老太太,问你儿子吧!”那孙朝丝毫不觉得羞耻,把王氏的手一甩,扬长而去了。

王氏看到儿媳的模样,心里明白了怎么回事,她走上前,揽住春英,俩人抱头痛哭起来:“这个畜生,我要拿刀砍了他。”

春英面色灰暗,目光呆滞,她起身穿好衣服,走到婆婆房间,看了看正在熟睡的孩子,对王氏说:“娘,孩子醒来会饿,我去给他做点吃的。”

过了好大一会儿,还不见春英回来,王氏心里突突直跳,感觉不对劲,跑进灶屋一看,锅还冒着热气,但儿媳躺在地上,鼻孔流血,人已经没了气息。

“春英,我的儿啊,你走了,让我老婆子可怎么办!”王氏知道儿媳这是不甘受辱,服了家里用来灭鼠的毒药,可惜,现在已经无力回天。

等天大亮,高进才一身脂粉气地回到家来,他看妻子没了,掉几滴眼泪,料理了后事,又不见了踪影。

王氏气得生了一场病,真想随儿媳而去,可是旁边还有三岁的小孙子不住地伸手问她要吃的,她只好打起精神,强撑着生活下去。

再说这高进,不干正事,歪心眼倒很灵光,他拿妻子死去的事去威胁孙朝,敲诈得了一百两银子,更有钱鬼混,丝毫不管母亲和儿子的冷暖死活了。

过了一段时间,他从外面领回来一个女人,说是新娶的娘子。

这女人姓陈,长得很是妖娆,眼睛像带了钩子,不安分地瞟来瞟去,像是要勾人魂魄。

原来,这陈氏做过烟花女子,两年前被一个老员外赎了身,做了八姨太。谁知道刚进门没多久,老员外就一命呜呼,员外的正室和其他几个姨娘视她为眼中钉,直接把她轰了出来。

陈氏急着为自己找一个新的钱袋子,看高进出手大方,就主动勾引了他,高进一见她,也走不动道,两人很快就厮混在了一起。

自打陈氏进门,高家就没了安生日子。她早上睡到日晒三竿才起,起床了还要让婆婆给她准备温水洗脸,等穿金戴银打扮好,就开始嫌弃婆婆做的饭不合胃口,婆婆回应两句,她便坐在地上撒泼打滚,说高家不容她。

更令陈氏心中不快的,是高进前妻留下的小儿子,陈氏视他为眼中钉,总想找茬把他赶出门去,或者置之死地。

王氏为了孩子的安全,只好把他天天带在身边。偏偏那一天,织行里一个管事过来叫人,说有个花型,只有她织的最好,让她赶紧去。她把孙子叫到跟前,千叮咛万嘱咐,一定不要去后院,然后才出了门。

但这孩子毕竟才3岁多,正是顽皮的年龄,他在自己房间了待了一会儿,觉得憋闷,就跑到了院子里,正好遇见陈氏站在门口,拿着糕点在吃,就馋得眼巴巴地看着。

郑氏本来想让他滚开,突然想到十多天前,高进带回来的糕点还剩一点,已经长了毛,就故意笑盈盈地问他:“想吃吗?想吃来拿。”

小孩子跟着后娘走到里屋,拿出了她说的果盒里的糕点,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等王氏织完布,回到家中,发现孙子躺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呕吐,而且腹泻不止,一问,才知道吃了后娘给的东西。

幸好,这时有邻居路过,帮忙请来了医生,才救了小孙子一命。

王氏问媳妇给孩子吃了什么,为什么要害他。陈氏委屈地说:“人人都说后娘难当,我是真难做啊,他要吃,我不给吃吧,显得我刻薄;我让吃了,又说我给他下毒,亲爹买的糕点,他自己进屋里拿的,怎么就是我害的?”

她生怕别人不知道,还专门站到大门口大声喊,把王氏气得头晕心口疼。

俗话说一物降一物,这高进冥顽不灵,不孝母亲、不问家里的事,对陈氏却怕得要命。陈氏让他向东,他不敢向西,让他打狗,他不敢撵鸡。

这天,陈氏又在家里哭哭啼啼,说家里穷得叮当响,自己连个像样的首饰都没有,逼着高进去挣钱,不然她就接着去青楼。

高进被她逼得没法,只好跟相熟的几个人,做起了生意,先去外地采茶、炒茶,再带回到城里来卖。

高进出远门不久,陈氏就勾搭上了其他男人。那一日早起,王氏起来做饭,看见有个人影,鬼鬼祟祟地从儿媳的房间里溜出来。

她知道儿媳素日里喜欢和男人嬉戏,不是个守妇道的人,但儿子不在家,她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眼不见为净。

但眼看儿媳居然把男人带到家中来做丑事,也不由得动了怒,站在门口吆喝了两声:“这样不顾脸面,也不怕我告到官府去。”

那陈氏在屋里,听得真真切切,恨得牙痒:“可恶的老太婆,居然敢管老娘的事,真是碍眼,死了才干净。”

一面恨,一面也心虚,这高进,虽然平日里都听他的,但也是个性情乖戾的人,万一被他知道了自己偷男人的事,情急之下打了她,或者把她扭送到官府,都有可能。怎么办呢,她心里渐渐起了歹毒的主意。

再说王氏这边,忙完了房里的事,还有一大堆衣物要洗。于是,带着孙子来到了村子附近的河边去洗。

这条河上,有一个石拱桥,相传已有百年,被当地人叫做“龙门桥”,桥下的河,也被称为“龙门河”,是方圆几里,人们灌溉、洗沐用水之地。

王氏正在洗衣,突然听见在远处玩耍的小孙子喊:“阿婆,有大鱼。”

她走近一看,河边草丛里果然躺着一条大鱼,足足有两尺多长,而且通体金黄,在太阳光下,闪闪发光。只可惜,这鱼离了水便失了活力,正张着嘴艰难地呼吸。

“阿婆,吃大鱼。”孙子兴奋地说。

“孩子,这鱼不一般,阿婆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没见过金色的鱼呢,怕不是神仙变的。它怎么跑到岸上来了,你给阿婆帮忙,把它送回河里吧。”王氏心善,不忍心把鱼吃掉。

孙子也很听话,用小手捧起鱼,和王氏一起放回了水里。黄金鱼一入水,立即灵动起来,摆头摆尾,只是它却不急着游走,反而转过身来,头伸出水面朝二人点了几点,像是道谢。

“走吧,走吧,可别再跳到岸上了,万一再被人捡到,就要丧命喽。”王氏冲鱼挥挥手,大鱼这才游走。

王氏和孙子洗完衣服回家,发现灶屋里有炊烟,儿媳居然正在做饭,见她回来,还迎了上来,笑盈盈地说:“阿母辛苦了,你先坐下歇歇,饭一会儿就好。”

陈氏进门这么长时间,这可是她第一次下厨做饭,王氏觉得受宠若惊,还担心有诈。

但看陈氏神色亲切,不像作假,在心里暗暗地想:应该是她放人进来,被我发现,怕我对儿子说。但愿她能真心悔改,这件事就作罢,烂在我肚子里,不让第三个人知晓了。

做完了饭,陈氏又帮忙晾晒了衣服,打扫了院子,还把外面的柴禾都抱进了灶屋里。

“阿母,我看你每天做饭都要出来拿柴禾,放进屋里,你用着方便”,陈氏贴心地说。

看儿媳温柔体贴,王氏心中无比喜悦,晚上都多吃了半碗饭,然后欣慰地带着孙子睡去了。

睡梦之中,突然有人推门进来。王氏起身一看,是一位年轻的公子,只见他风度翩翩,面如冠玉、皓齿明眸,身着白衣,腰间还有一条金色的带子。

“阿婆别睡了,快逃命。”

“你是谁?要带我去哪儿?”

“我是你今日救下的锦鲤,今日我和伙伴来这里游玩,看到龙门桥几字,就想跳过去一试,不料功力不济,落在了岸上,幸得阿婆相救。阿婆现在有难,我特来救你。”

“阿婆,你莫要犹豫了,再迟疑,孩子也会跟着遭难,快快起身随我走,也切莫出声,免得惊动了旁人。”

男子一声催一声,王氏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房间里哪有人,只看到窗外有一处光亮在不停地闪烁。

王氏害怕真的出事,赶紧起身穿好衣服,抱着孙子往外走去。她往前走几步,那光亮也前移几步,引着她一路往前走。

走出村庄不远,王氏心中挂念家里,转身回头看,这一看却大惊失色:自家院子里已经起了熊熊大火。

家在村子最东边,前方无遮挡,借着火光,她看得清楚明了,不仅灶屋着火,连她住的房间也是火光冲天。

王氏被吓出一身冷汗,幸亏逃了出来,否则自己和孙子,已经葬身在这火海之中了。

王氏带着孩子,跟着光亮,磕磕绊绊,一路往前走,她感觉走了足足有十多里,快要精疲力尽的时候,光亮突然没入前面的一座小庙里,不见了踪迹。

这座小庙,王氏年轻的时候听人说起过,说是给本地河龙王修的庙宇,周边的人都来这里祈福求愿,以庇佑风调雨顺、家里诸事顺利。

推开虚掩的庙门,正门就供着一尊龙王泥像。王氏凑近一看,龙王爷仪态威严,在他脚边,还有荷花、鱼虾等物,其中一条金色的鱼,和那日自己送回河里的很像。

“真是龙王爷和锦鲤显灵,救了我祖孙二人啊。”王氏对着龙王拜了几拜,心想:既然是神仙引导我来这里的,这就是最好的安排,我先在这里歇息一下吧。

这时,天已经渐渐亮了,她打量了一下,庙内一角,还有一张草垫,像是有人睡过,她把孙子安顿在上面,然后把龙王像擦拭干净,又把庙宇仔仔细细地打扫了一遍。

刚打扫完,就有人来进香,是一个穿着富贵的老夫人,丫鬟扶着她磕了几个头,正要离开时,忽然看见了角落里的王氏祖孙二人,就问起两人从哪儿来的,为什么住在这龙王庙里。

王氏说自己是家中遭了难,带着孙子出来逃难,被神仙指引着来了这里。那老夫人平日里就乐善好施,听完王氏的故事,非常同情,就说:

“既然是在庙里见的,也是缘分造化。这庙不能长住,你若不嫌弃,就去我家,平日里帮忙做做活,少不了你和小孙子的吃穿用度。”

王氏赶紧对老夫人作揖答谢,跟着她来到了家中。进了门一看,这真是大户人家,房屋一间连一间,端茶倒水的丫鬟、洗衣做饭的婆子、赶车的马夫,加起来足足有十几个。

管家听王氏说自己擅长织布、做缝纫,就安排她老夫人跟前,给老夫人做些贴身的物件,闲了就陪老夫人说说话。

一晃半年过去了,马上就是中秋节,王氏带着孙子去龙王庙进香,一来感恩龙王爷和锦鲤给自己安排的这一切;二来,也是想为儿子祈福,虽说他不成器,但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大半年未见,也不知道他现在过得怎么样。

王氏在庙里对着龙王爷磕头,庙门外,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也来了一个人,他跪在那里,逢人就磕头,一边磕,一边说:“神仙保佑,你行行好,救救我吧。”

王氏一出门,也被这个人拦住了路。她心里一惊,这个声音好熟悉,听起来很像自己的儿子高进。

“儿啊,是你吗?”王氏看眼前这个人,有点不敢相信。

这个人可太惨了,不仅衣衫破旧,浑身脏兮兮的,而且眼睛红肿,脸上、手上都有一片一片的溃烂,有的地方还有腥臭的脓液渗出。

“娘——”这人也认出了王氏,放声大哭起来,他正是高进。

高进好好的,怎么生出了怪病,又怎么会来到这里呢,这就要从十个月前说起了。

高进被妻子陈氏逼出了门,跟着朋友去做生意,也是幸运,他们联系到一个很好的茶园,不过两个月的工夫,就挣到了一笔银子。

他带着银票、给妻子买的首饰,兴冲冲地回家了,一进门却吓了一跳,只见院子里一片凌乱,东边的灶屋、阿娘的房间都倒塌了,被大火烧成了黢黑一片。

陈氏一见他,哭得梨花带雨,说婆母不听她的劝告,非要把柴火都堆在灶屋里。半夜里,有野猫蹬翻了灶屋的炉膛,火星燃到禾堆上,就把家给烧了,婆母和儿子也被烧死在屋里。

高进起初不相信,质问她是不是看婆母不顺眼,故意放的火,陈氏委屈地说:

“自从你走后,婆母处处苛待我,让我挑水、劈柴、做饭,还教儿子说我是恶毒的后娘。可怜我,累得腰酸背痛,连朋友们都看不过,偶尔过来帮忙,婆母又说我勾引男人,不守妇道,现在连你也怀疑指责我,我不活了……”

说着就要去撞墙,吓得高进赶紧抱住她,一个劲地说“娘子辛苦了,娘子受屈了”,他哪里知道,这陈氏早就和他那些狐朋狗友勾勾搭搭,不清不楚了。

可是,高进回到家的第二个月,带回来的钱也几乎花完了,眼看又要过穷日子,陈氏又开始嫌弃起他来,张口就骂,高进苦不堪言。

三个月前,高进突然起了怪病,浑身瘙痒,眼前一片昏花。找大夫开方子,吃了几服药后,不见好转,瘙痒处反而开始起疮、溃烂。

他求陈氏再找请城里的大夫来诊治,陈氏却卷了家里剩的一点碎银子和首饰,跟其他男人跑路了。

高进见家中无人,只能挣扎着去找朋友,可那些人看见他就像看见了瘟神,生怕传染到自己身上,避得远远的,更不可能帮一点儿忙。

可怜高进,病得奄奄一息,每天只好坐在门前晒晒太阳。那天他又在门前坐着,浑身痒得钻心,这时有一个跛脚的乞丐经过,向他讨要一碗水喝。

若是往日,高进看见乞丐,压根都不放在眼里,反而会踢上几脚,把人赶得远远的,但现在自己病入膏肓,十分痛苦,竟然有了一点怜悯之心,他挣扎着站起来,给乞丐倒了一碗水。

乞丐也不嫌弃,接过去一饮而尽,看着他的样子,说:“兄弟这病,看起来不像是郎中大夫、普通草药可救的。”

“你说得对,我吃了很多药,都不见好转。贵人能看出来,一定也有办法,求你救救我吧。”

“我不是医生,也不是神仙,可不会治病救人。不过,离这里十二里,有一座龙王庙,最是灵验。我听人说,到了龙王庙,诚心敬拜,再跪到庙门口求人相助,那个愿意帮你的就是有缘人,也是龙王爷的化身,再厉害的病,他都能给治好,你为什么去试试。”

这话听来无稽,高进却病急乱投医,深信不疑。他凌晨就出发,一路边走边问,摇摇晃晃,蹒跚着找到了地方。没想到来到这里后,没遇到其他贵人,反而遇上了母亲。

王氏听儿子讲了缘由,泪水涟涟,她站起身来,扶着儿子回到庙里,冲龙王像又磕了几个头,然后对儿子说:“儿啊,娘也是受神仙启示,才逃到这里,捡了一条命。现在龙王爷让我们母子在这里见面,那就是让娘做你的贵人,咱们回家去,娘帮你治这病。”

高进痛哭流涕,他趴在地上,重重地给母亲磕了几个头。他知道了陈氏对娘做的恶事,心中也是懊悔万分,都怪自己行事不端,才招来了这些灾祸,搞得家破人散。

王氏又回去向老夫人道谢、说明缘由,老夫人一听,送给她五两银子,让她赶紧回去,还推荐了一位名医。高进吃了这个大夫的药,又有母亲每天帮他擦洗、上药,身体一天天好转,到了春节前,基本痊愈了。

除夕之夜,高进带着儿子一起,跪在母亲面前,郑重地磕了三个头:“娘,你生了儿子,又救了儿子一命。儿子之前做了很多荒唐糊涂事,害得你担惊受怕,以后儿子坚决改了,以后挣钱养活你老人家,送儿子去读书,让他明理、好好做人。”

王氏又流下了眼泪,这次,是欣慰和高兴的泪水。

后来,高进果然如自己承诺的那样,踏踏实实地做起了茶叶生意,家里生活越来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孙子   阿婆   儿媳   大口   后娘   民间故事   庙里   龙王   银子   屋里   夫人   家里   妻子   儿子   母亲   孩子   私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