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收入从196亿元到725亿元,海信的世界杯之旅才刚刚起步


作者:路凡

海信正在向“彩电业世界杯”的冠军冲击,从“中国第一 世界第二”到“中国制造 一起努力”的广告语,让海信成为全球媒体与球迷热议的品牌。期待海信捧起“大力神杯”那一刻,这又何尝不是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建立的新地位?

2022年12月18日,卡塔尔世界杯正式落幕,阿根廷笑到了最后,梅西历经五次世界杯之旅终于圆梦。场外,海信正在向“彩电业世界杯”的冠军冲击,从“中国第一 世界第二”到“中国制造 一起努力”的广告语,让海信成为全球媒体与球迷热议的品牌,海信的本次世界杯之旅也堪称为大赢家。

世界杯期间,海信获得了全球范围内有史以来最高的曝光、关注,在中国市场上,每卖出3台电视就有一台是海信品牌。市场研究机构千趣GKURC发布的《Z世代2022世界杯观赛和消费行为特征》报告显示:电视品牌倾向方面,世界杯期间及以后在购买和推荐电视时,46.41%的Z世代被调查者会优先选择海信,排名第一。

海信的世界杯营销,服务于新一阶段的品牌出海、服务于全球的消费者。世界杯期间,海信的广告语插曲相当于出海赛场上的“黄牌警告”;一系列的足球营销,则是出海赛场的“足球阵型”布局,世界杯营销可谓是品牌出海决胜的“点球”大战。期待海信捧起“大力神杯”那一刻,这又何尝不是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建立的新地位?

世界杯,何德何能如此受宠

世界杯在全球体育领域的地位,四个最简单说明白——世界上最高荣誉、最高规格、最高竞技水平、最高知名度的足球比赛。世界杯有如此成就,离不开两大关键因素。

一是,足球在全世界的普及,成为通用的“世界语言”,培养了大批的球迷。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40多亿足球迷,中国拥有最大足球消费群体,2.28亿人对足球运动“感兴趣”或“非常感兴趣”。

二是,世界杯成熟商业化运作体系,成就最为昂贵的第一超级IP。根据FIFA(国际足联世界杯)统计,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从商业价值来看,世界杯的商业价值超过300亿美元,远高于其他体育赛事。本届卡塔尔世界杯被称为史上最“壕”世界杯,投资金额高达22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000亿元)。

全球各大品牌正是看重世界杯这两大特性,将赞助世界杯,捆绑世界杯搞营销,成为出海,走向全球市场的一张王牌。近两届世界杯,中国企业成为世界杯上最为瞩目的角色。在本次世界杯赞助商的最高两个级别中,中国一共占据四个席位,包括国际足联合作伙伴万达、赞助商海信、VIVO、蒙牛。

其中海信是典型的,通过持续赞助世界杯,成功走向国际市场。本次世界杯赞助商的国际企业,包括耐克、阿迪达斯、可口可乐、现代、VISA等,都是在全球布局成熟的企业,与世界杯合作进一步巩固在全球重点区域的影响力。

海信,少数的中国企业中深度捆绑世界杯,打出一套漂亮的体育营销组合拳,树立中国家电在全球市场的品牌形象。要看清楚海信在世界杯期间遭遇到一些争议,需要理解一路出海的海信,从体育营销中打响自主品牌的海信,从世界杯营销中夯实全球影响力的海信。

海信出海,“本土化”是立身之本

在中国制造业走向全球市场过程中,中国家电行业发挥着引领者作用,从早期产品出海的1.0阶段,随后品牌出海的2.0阶段,今天本土化运营的3.0阶段。数据显示,中国的家电产品覆盖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20亿以上的用户家庭,绝大多数是自有品牌和自有技术。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家用电器出口额为987.2亿美元,出口规模和增速创近十年新高。中国家电企业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领跑者”,中国家电品牌成为中国向全球输出最有影响力的品牌符号之一。

海信的出海有三个重要时间点分别是1985年、2006年、2016年。1985年,海信开始以OEM代工贴牌出海,也是当是所有家电企业普遍采用的方式——借船出海。


直到2006年,海信确立“大头在海外”的发展战略,打造自主品牌出海。当时的海信海外自主品牌收入占比尚不足10%。随后,海信成立海信国际营销总公司,在全球主要市场设立海外公司和分支机构等,正式开启了造船出海的阶段。

2016年,海信提出国际化加速的战略,需要找到突破口,赞助全球顶级足球赛事成为不错的选择。2016年、2020年,赞助欧洲杯;2018年、2022年赞助世界杯,海信这一系列营销组合拳,让其在全球市场大放光彩,成为业绩贡献的杀手锏。

从2006年品牌出海到今天,出海15年的海信,留下了最为显著的标签——本土化,这也是摆在全球任何一家企业出海最为严峻的考题。具体来看,海信出海的本土化具体体现在三个“本土化”——本土化运营、本土化产品、本土化营销。

本土化运营来看,建立本土化工厂,打造本土化研发中心,形成本土化渠道,成为标配。海信在美国、欧洲、日本、澳洲、南非和墨西哥等都已经完成这些基础动作,表明海信在出海走的很扎实,充分灵活整合全球资源,与当地政府形成的信任关系,回避一些国际贸易摩擦风险。

2013年,海信在南非建设海信南非家电产业园,2021年全年南非工厂纳税贡献超过1.5亿人民币,直接创造就业3000个,间接创造就业岗位15000个,为非洲相关国培训技术工人8000余人次。澳洲是海信打响自主品牌的第一个市场,也是海信最为成功海外市场之一。今天,海信电视和海信冰箱成为首个登顶澳洲的中国品牌。由于澳洲的电商基础不完善,线上消费习惯不成熟,所以海信在渠道建设以线下门店为突破口,做到每个主流渠道的线下门店98%的覆盖。

海信集团董事长林澜:“打入海外各国的零售渠道,跟他们搞好关系,就像煲汤,得慢慢熬。”在美国市场,海信初期进入零售渠道,以招投标的方式,而且进入规模有限。现在,海信通过战略合作、联合设计、产品定制的方式进入百思买等主流渠道。海信的英国公司有几十名员工,中方员工不到十人,正是借助能力突出的本土员工,帮助海信与英国三大渠道AO, Currys和Argos达成深度的战略合作。

包括海信在内许多中国企业,将收购成为快速全球市场,提升本土化运营的常规手段。日本在全球家电市场的地位不言而喻,孕育出松下、索尼、东芝、夏普、日立等全球知名家电品牌,日本也是全球消费者最挑剔的市场,是否拿下日本市场考验海信全球化水平。海信通过收购昔日的老师东芝电视打入日本,通过梳理东芝电视组织结构,推出针对员工激励举措,研发超高画质系列产品等,打造出“新东芝”,在收购两年内实现了盈利。2021年,东芝击败夏普、索尼、松下等诸多对手,时隔多年再次登上日本第一的宝座。

“端到端”供应链建设成为未来海信本土化运营主要努力方向。目前海信“端到端”的目标已经实现了50%,按照计划,未来一到两年在全球全面打通。海信通过日美研发中心,开发针对日美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产品需求;打造的南非工业园,生产的冰箱运往英国市场。“端到端”的精髓在于把本土化运营推向极致,最大化放权给当地企业,让其最大化整合所在地供应链资源,缩短区域公司与集团总部业务链条,提升对市场反应速度,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决定全球化走多远。

本土化产品来看,要赢得全球消费者信任,打造过硬的产品是第一要务。海信打造的激光电视产品,首次在中国企业中实现了将售价近万元的消费电子产品带向全球。打造高端产品是海信本土化产品的一大标志,高端化本身是在其在全球建立品牌形象、展示技术研发的关键加分项。以激光显示技术为例,提供色彩真实、健康护眼、临场沉浸的极致体验,集合绿色理念贯穿于在产品设计、制造到回收的整个生命周期,因此被称为电视类产品中最环保的解决方案。因此,作为典型高端家电消费的澳洲市场,对海信激光电视产品倾爱有加,仅2022年上半年海信激光电视销量同比增长170%,上半年销量已超过去年全年。

2022年3月,海信国际营销公司副总裁刘斌首次公开海信高端出海“三板斧”:高端产品、自主研发、品牌建设。其中高端产品特别强调,海信高端画质旗舰产品ULED电视将实现高端销售额同比增40%以上。

为了实现ULED向ULEDX的升级,海信专门启动一个企业最高等级和最机密的研发项目630,组建由中国、日本、美国、欧洲研发中心的500多名工程全球研发团队,以超过460轮专项试验后,实现海信ULED在“高对比度、高色域、高分辨率、高运动流畅度”显示性能上的全面领先,巩固其在全球市场领先地位,彰显了“立足技术、深耕用户”的品牌理念。

海信国际营销常务副总裁方雪玉表示:产品力是海信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产品力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对当地客户需求洞察中。在加拿大市场,海信在做用户调研时了解到用户希望改变冰箱左右开门的方式,变成抽拉式开门。以半信半疑的方式做出了调整,推向市场后大受欢迎,还赢得美国消费者的认可。由于澳大利亚对橄榄球的热爱,对电视的尺寸、刷新率比较挑剔,海信对此开发出更有沉浸感、画面更加流畅的电视。

针对非洲市场,海信为此制定“扫街计划”,60多个非洲国家,每个国家都派人去了解市场,精准把握当地用户的喜好和需求,开发出针对性的产品。海信制定“一国一策”计划,以此为指导建立在全球主要区域布局,形成适合当地的本土化管理,“扫街计划”是非洲版“一国一策”计划。从非洲、欧洲、美国到澳洲,消费水平、用户习惯的差异性,只有执着开发本土化产品,才有可能在站稳当地市场,看到海信在全球不同区域各自精彩。

体育营销,本土化营销关键一战

提到澳洲,首先让人想到的顶级赛事是澳网。2008年,海信开始赞助澳网,自此拉开长达15年的体育营销。也是海信本土化营销开山之作。当时的2008年正值金融危机,海信仍然选择绑定澳网,让当时海信人看到集团做自主品牌的决心。正如海信集团公司副总裁、国际营销总裁朱聃曾表示:“赞助澳网是一个很关键的决策,它不仅仅是给市场带来什么,而是我们这些人在前线推自主品牌时,会经历很多痛。总部决策说赞助澳网,而且是金融危机的时候赞助澳网,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意味着自主品牌是集团坚定不移的战略。”

海信通过7年赞助澳网,助力市场占有率达到20%,随后海信电视和海信冰箱同时销量成为澳洲第一,成就了“澳洲每10台冰箱就有2.5台海信造;每10台电视就有2台海信造”。赞助澳网的成功,让海信看到体育营销对其走向全球市场带来的超预期期待,随后赞助F1澳大利亚站、德甲顶级足球俱乐部沙尔克、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1)红牛车队、第二大体育赛事NASCAR(纳斯卡赛车)等。海信这一系列的体育营销有四大特征。

一是,服务主要布局全球高端市场,从澳大利亚、德国到美国,这都属于全球家电高端消费市场。海信要走向全球市场,这些区域都是必须要拿下的。同时,这些区域在人才、研发、理念所具有的优势,为海信所用,更好提升本土化运营水平。

二是,和全球超级体育IP合作,澳网、德甲、F1,这些都是在体育细分赛道上的种子选手,在全球拥有数亿的忠实粉丝。海信与这些赛事联名合作,降低海信与全球用户沟通交流成本,强化的海信高端的品牌形象,提升海信的品牌价值,为海信培养忠实用户。

三是,从网球、足球到赛车,这些体育赛事有一个共同特质,竞技性、观赏性、话题度都很强。竞技性、观赏性充分展现海信产品的画面质量、显示技术;话题度为海信品牌传播制造噱头,为内容营销提供丰富的素材。

四是,长期的战略性投入,海信坚信体育营销为其走向全球市场带来意外惊喜。长期主义是体育营销的第一法则,通过长期投入,形成一套成熟营销的策略,将品牌理念、产品主义与体育精神相得益彰,与体育粉丝建立信任度转化为忠实用户,让体育营销成为公司品牌营销中一张王牌。

只有你理解海信的出海进阶之路,才能理解海信为何钟情于体育营销,再来细品海信在本届世界杯上营销套路。

世界杯营销,海信出海的“点球”之战

从2006年—2016年,海信“大头在海外”之路走了十年,自主品牌的全球化之路进入全面发力的阶段,需要一个强引擎让自主品牌扎根在全球消费者内心中。同时,海信在体育营销上愈加成熟,需要一个更大平台释放出体育营销最大的品牌威力。结合两者,摆在海信面前可选的牌并不多,最理想的牌,莫过于世界通用语言的足球,绑定欧洲杯、世界杯成为海信新一阶段出海的“王炸”之牌!

欧洲是现代足球的发源地,足球商业化最为成功的区域,拥有全球商业价值最高的球队,拥有最疯狂忠实的球迷;同时欧洲也是全球高端家电的消费高地,海信重点抢占全球市场的“战略棋子”。欧洲杯成为链接两者最为合适的对象,因此海信赞助欧洲杯开启在体育营销上新一轮上的发力。出现在2016年欧洲杯赛场上的海信,成为欧洲杯53年来第一家中国品牌商。次年,海信宣布赞助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成为世界杯近百年历史上的首个中国电视品牌。

在欧洲,足球承载着了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价值观。当海信赞助欧洲杯,不仅仅是品牌出海,更是文化输出。当地人对海信的认识,就不再是单一的买卖交易,而是赢得对方文化认同。按照海信法国总经理贺文博所说:成为可以一起成长的共同体关系。根据海信的数据显示,欧洲杯营销让海信的全球知名度提升了6个百分点,二季度欧洲市场销量提高了65%,在法国一度“卖断货”。

当海信赞助世界杯,把共同体关系复制到全球每个热爱足球的城市、社区、家庭。2017年,海信以近亿美元赞助俄罗斯世界杯。当年海信国际营销实现销售收入39亿美元,同比增长22.3%,其中自主品牌占比达到59.1%,在欧洲、南非、澳洲、北美、日本等主要市场均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态势。在最艰难进入日本家电市场,海信也成为日本本土品牌之外市场份额最大的品牌。

在过去的5年,数据显示,海信的全球知名度从37%上升到59%,海外收入从196亿元增长到725亿元,海外收入占比从不到20%上升到41%,自主品牌占比超过80%。这很大的一个功劳来自持续在足球营销上发力带来的品牌效应。在足球营销领域,海信也从一个“人傻钱多”的门外汉,到游刃有余受人尊敬的顶级玩家。

海信接连从2016年欧洲杯、2018年世界杯尝到巨大的甜头后,赞助卡塔尔世界杯就变得顺理成章,投资并不低于上一次。相比上一次参与世界杯,中国企业在本次世界杯数量缩水了40%多,海信仍大手笔的投入就颇有深意。

回顾海信过往6年在两大足球赛事的投入,背后是海信在新一阶段出海之路上形成三大平衡:平衡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平衡单一产品与全产业链、平衡短期投入与长期坚守。以足球营销撬动全球市场的品牌影响力,不断缩小国际收入与国内收入的差距。从单一的输出产品升级为提供“端到端”服务,灵活高效整合全球资源,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本土化。坚守长期主义、全球化之路,抵挡短期投入带来的财务压力、市场争议。很多年前,周厚健说过:“没有品牌,我们就没有抵抗这种恶性环境的能力。”当下,出现在卡塔尔世界杯上的海信,正在借用足球讲述一个品牌出海的新冒险、新传奇。

结语:解答三道题,体育营销撬动品牌出海

客观的说,海信在欧洲杯、世界杯上大手笔,对于大多数中国品牌,可望而不可及,甚至也没必要。然而海信在出海之路打出来的一系列体育营销牌,仍然值得正在出海的企业好好学习,尤其重要当你想以体育营销撬动全球市场时,为出海打开新空间,关键想清楚三个问题。

首先,选择什么赛事,启动体育营销。海信选择澳网作为试水,澳洲市场对于海信唯一性,澳网对于澳洲消费者的唯一性。企业在明确重点出海区域后,对当地的消费、文化、娱乐、体育做出充分的功课,把本土化做到细致,只针对某个区域的体育偏好,也可以开展精准到位体育营销。比如,户外用品领域正涌入出海的大潮,到底什么体育项目适合它们来赞助?

其次,匹配什么产品,承载体育营销。由于足球比赛有极强的观赏性,现场感,海信电视的高技术含量,推出定制性高端化的产品,以逼真的画面,让用户在屏幕前尽享足球的魅力。企业需要将产品的最大亮点与体育运动传达特质形成匹配,还需要超级大牌的运动员辅助背书,这也就能理解为什么运动球鞋常常是NBA赞助常客。

最后,策划什么创意,释放体育营销。海信联合抖音共同打造的国内首档Z世代足球少年养成微综艺《Hi!足球少年》。不管是哪个国家,一个强大的足球队,青训是基本配置。体育运动、体育消费属于年轻人的,创意的来源离不开年轻人、年轻的时光。“年轻”背后的创意积累,折射出一家企业对出海国家背后的人文历史的洞察、热爱。

12月18日,将决出卡塔尔世界杯的冠军,阿根廷、法国、葡萄牙、巴西?世界杯结束了,世界杯营销会一直延续着。对于每一个参与到世界杯及体育营销中的企业,在属于他们的“商业世界杯”领域,用本届世界杯主题歌《Hayya Hayya (Better Together)》名字诠释——再接再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海信   世界杯   欧洲杯   澳洲   本土化   中国   收入   海外   品牌   全球   体育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