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月满西楼

文/伍永中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题记

还差好几天发工资,可建筑工地的那些工人们早已经有点等得不耐烦了。毕竟,对于这些从农村来的汉子们而言,在工地上干活,每天顶着烈日挥汗如雨,辛辛苦苦一个月下来,唯一的盼头就是每个月发工资的这天,对他们来说比过节还开心。

老李头更是心切,在每个月月初的时候,他就把上个月的工资算得一清二楚了。并且对每个月的工资开销也规划得清清楚楚:给家里寄多少回去、自己要买点什么、留多少零用、该存多少、他都用了一本小本子详细地记录下来。他有两个小孩:大女儿读高二,小儿子读初一,两个小家伙一年下的学费与生活费加起来基本上把他的工资给花得一文不剩,家里的日常开支靠老婆在镇上给别人帮忙赚点小钱。因此,他每个月的生活用度,是能省则省,一点也不敢透支。

老婆是个娴惠的女人,也是个漂亮的女人,年轻的时候是他们村里的一朵花。当时老李头也还很年轻帅气,白白净净,文质彬彬,又写得一手好字,毛笔钢笔都行,村里面哪家办喜酒要写对联时也常常找他帮忙。他还有一副还算不错的歌喉,平时也喜爱吹吹竹笛唱唱歌啥的。只可惜高中毕业后以几分之差高考时名落孙山,家里又没有多余的钱让他再去复读,不得已,就在村里做了几年代课老师。当漂亮的村花遇到帅气又有才气的青年老师,自然爱意萌生,情投意合,后来又在村里面七姑八姨的撮合下,两人很快结为连理。在2000年那个时期的中国农村,早结婚早生子的观念还是很强的。而接着几年后,两个小家伙也一前一后的蹦了出来。

有了小孩,老李头的那点代课工资再也无法支撑起一家人的负担了,而在家里每天翻着那两亩地也翻不出几个钱来。思前想后,他只好抛妻别子,随着村里的打工人潮辗转奔波来到南方,在这个建筑工地上做了个小工,没想到一干就是十多年,从当初的一个小李做到现在成了老李了。

工地上的工作虽然比较辛苦,但相对于在工厂里按时打卡上下班以及那些规章制度来说还是比较自由,每天把该做的事做完后就随便你干啥了,主要是工资也还是比在厂里上班要高一点。因此,只要习惯了工地上的工作大多数人都不愿意进工厂的。

但在工地干活更难受的就是那种难言的孤寂。毕竟工地上清一色的都是五大三粗的汉子,光溜溜的背脊被太阳晒得黑黝黝的。没有了老婆在身边的日子,闲下来时,人们玩得最多就是打打牌,或是出去逛逛,或是昏天暗地地吹着那些黄段子。

老李头毕竟是个高中生,且在村里做过几年老师,对那些胡吹瞎扯也不那么热心,平日里,喜欢一个人写点小文字,或是想想心事,听听歌曲。他最喜欢听的歌就是李清照的那首《月满西楼》,诗词优美,旋律动听,寄托了他对妻子,对儿女的思念。

这些汉子们毕竟都正当壮年,女人没在身边,那种来自生理和心理上的空虚也让人寂寞难耐。许多工友熬不住时,都纷纷去外面找那些流莺,回来后就口沫横飞地吹嘘着自己如何厉害,女人如何多情等等。

可老李头从来没去过,倒不是他没那个想法,只是苦于肩上负担太重,又不想对不起老婆与孩子。

可这个月发工资的时候,在工友三驴子的怂涌下,他也有了个小小的想法:上个月上的班多,较之前的工资应该多了好几百,他也想出去释放一下。就一次,一次就够了,以后他会好好的做一个好丈夫与好父亲。

工资终于发下来了,四千多!对于老李头来说,这是他打工以来拿到最多的一次。

“老李,发了这么多工资,这次是不是要去潇洒潇洒啊?”吃了晚饭,回到宿舍,三驴子迫不及待的笑道。

三驴子原名赵三友,人瘦得像根竹竿,脾气却倔得像头驴,所以才有了个三驴子的外号。他是老李头隔壁镇的,以前在家里面也有老婆孩子,可不清楚啥原因后面离婚了,孩子也跟着老婆走了,让他落了个清闲。三驴子脾气虽倔强,但为人处世还算不错,心肠也比较好,平日里老李头手头不宽裕时也常找三驴子周转一下,因此这么多年来,在工地上跟他的关系算是最好。

“呵呵,去!这次一定去!”本来老李头就有那个想法,现在被三驴子一拉扯,心里更是痒痒的。不过,他还是小心翼翼的问了三驴子一句,“到底要多少钱啊?”

三驴子现在是光棍一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每个月的工资除了给前妻跟小孩一点抚养费外,基本就全部花在吃喝上或是扔在那些花街柳巷。在这方面,他也算是个行家了。

“看你要什么货色的咯,漂亮年轻的一百两百也有,年纪稍微大一点的三十五十也有,路边的便宜点,发廊里的贵一点……”

老李头想想,说:“那还是便宜点的吧!就这一次,呵呵。”

“你呀!就是这么不会享受,我们的一生有多长呢?说不定哪天出了什么意外挂在这里也不知道,还是好好善待一下自己吧!不然也太对不起自己了。”

老李头笑着摇摇头,他也想好好享受啊!可家里的条件哪允许他那样?一时间,他对三驴子无忧无虑的生活竟心生羡慕起来。

三驴子看看他,又露出一种挺理解笑容,说:“这样吧,晚上我带你去河滨公园,那里也有好多二十几岁女孩在站街,也不算太贵,五六十就可以搞定了。”

“呵呵,好的好的,那可以。”老李头憨笑,想到晚上就可以放松一次,心里竟有点激情难耐,一边又警告自己,仅此一次,下不为例。

因刚收到工资,工地也难得一次早早的收了工。这些远离家人的汉子们冲了凉后也打扮得潇潇洒洒,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出去闲逛了。

老李头也跟着三驴子准备去河滨公园,刚走过公园广场时,兜里的手机不合时宜地叫了起来。

老李头掏出手机一看,是家里的电话!心里头稍稍一惊:不会是远在千里之外的老婆有心灵感应吧?知道自己要做不好的事就及时电话查岗了?想着,一种犯罪感从心头涌起,拿电话的手都有点擅抖了起来。

刚按了接听键,电话里就传来女儿兴奋的声音,“爸,我得奖了!我得奖了!”

听到是女儿的声音,老李头松了口气,一颗乱跳的心也静了下来,平静一下自己的心情好奇的问道:“丫头,得什么奖了?”

“爸,我代表学校在镇上的唱歌比赛中得奖了,一等奖。”

“啊?!“这下老李头一下子兴奋起来,“真的吗?丫头,不错,不错,比你老爸强哦!你唱的什么歌?”女儿歌喉不错,在这方面,算是遗传了他的天赋。因此,他对女儿也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希望有那么一天能完成他那些未完的愿望,女儿有什么需求时,他也是大力支持,惹得小儿子常常吐槽他对女儿的爱远远超过了儿子。

“就是你最喜欢的那首《月满西楼》,因为快中秋了,我就选了这首,没想到还真选对了。”电话里,女儿的声音甜甜的,充满了胜利的兴奋,“爸,我现在唱给你听听好不好?”

老李头心里满是温馨,也快乐得跟孩子一样,一叠连声地说:“好好好!唱给老爸听听。”

女儿在电话里轻唱了起来,“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女儿的声音甜美,虽远在千里之外,可在老李头听来那真的是天籁之音。一瞬间,不禁深深被歌中那优美的意境所感动,似乎看见了女儿身着霓裳,站在舞台上深情演译的情景。

一曲唱完,电话里沉寂了一会,才响起女儿那温柔的声音,“爸,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你一个人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哦,该吃的吃,不要太苦了自己了。”

“嗯,爸会的,你在家里也要照顾好自己,多听你妈妈的话,照顾好弟弟。”不知怎的,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老李头眼里有点涩涩的,竟有点想哭的感觉。也想起了以前在家里过中秋时一家人团团圆圆,共赏明月的情景,心里有了几分神伤。

“我会的,爸,祝你中秋快乐!”

“嗯,中秋快乐!”

“……”

挂了电话,老李头对着那些来来往往的人群发了阵呆,最后想想,还是不去玩了,他不能对不起老婆和孩子,遂跟三驴子招呼一声后,一个人慢慢回到工棚。

第二天,上工时没看到三驴子,问问工友,大家都不清楚,只知道他昨晚一夜没有回来。老李头心里隐隐升起一种不祥的预感:莫不是出什么事了吧?

到了下午,从包工头那里传来消息,昨晚镇派出所对许多出租屋、麻将馆及发廊进行了突击检查,抓获了赌博、卖淫的男男女女数十人。不幸的是,可怜的三驴子也没有躲过这次扫黄行动。

听到这一消息,老李有一种狡幸逃脱的感觉。如果昨晚他没有接到女儿的电话,也跟着三驴子一起去了,那现在他也不知蹲在哪里了,那以后他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家人呢?想着,只觉得背后凉飕飕的,层层冷汗从额头流了下来。

擦把汗,他决定第二天就去邮局,给家里汇钱回去。当然,还要订两盒好点的月饼给家里的老婆孩子寄回去。

——2022-9-2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小小说   驴子   西楼   汉子   村里   工地   家里   工资   女儿   老婆   孩子   电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