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山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风景宜人,人文荟萃


位于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北部马金镇的霞山村,是浙江母亲河钱塘江的源头,这里位于浙、皖、赣三省旅游的金三角地带,是浙西通往皖、赣的交通要道,区位优势独特。2014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5年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民宿文化村。这里不仅有丰富的地质地貌景观,优越的山区气候,优美的森林环境,更有完整的古民居群以及深厚的人文景观,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

霞山村离开化县城25公里,唐宋古驿道旁,被三面山峦环护的霞山古村,周围峰峦叠翠,一条清澈的马金溪环绕村落潺潺而流。霞山古建筑群沿马金溪而筑,一条长约100多米的老街沿溪穿插而过,以老街为界,一边是马金溪,一边是古建筑。霞山共有明清、民国时期建筑 361幢,总面积达29342.96平方米。霞山古村村民以郑、汪两大姓氏为主,据说此村汪姓先祖曾是郑氏女婿,但汪姓族人却否认此一说法。

霞山郑氏衍自开化青山头郑氏,始祖为衢州郑氏始祖郑平第十三世孙、颍州太守郑元璹。唐武德四年(621),元璹祖自安徽歙县返衢祭祖,途经孤峦山下(今音坑乡青山头),见此地山川秀丽,遂隐居于此。至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年),广西侬智高叛乱。仁宗派狄青率兵出征,郑元璹裔孙郑胜出膺武荐,带领子弟25人随狄青出兵广西平叛。因恐家族遭受叛军报复,祸连九族,故不少郑氏族人开始携家带口往外迁徙。霞山开基祖郑慧公继承了祖父郑公叔的遗志,迁徙至丹山而立桑梓。

传至元丰癸亥年(1083)郑律公时,因马金溪洪水泛滥,将丹山村毁坏,而后全族迁居至对岸。相传因见霞蒸丹山、紫气氤氲,故名霞山。


随着郑氏家族不断繁衍壮大,村落内的建筑也以马金溪为依托向东、西、北面延伸,逐渐形成现在依山面水的村落。到了明清时,因这里盛产木材和山货,又因水运交通方便,河岸埠头相连,因此逐渐形成一条一百多米长的老街,呈东西走向沿河穿插其间。街面商店林立,一时间成了商贾往来的繁华街市。

一条唐宋古道,将霞山古村落内的几百座古民居像珍珠般串起。这些古民居大多还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徽派风格,白墙黑瓦,砖雕、木雕形象栩栩如生,花格窗棂浮雕玲珑剔透,鬼斧神工,令人叹绝。庞大的古建筑群自然少不了她的灵魂——宗祠,这当属郑氏的裕昆堂、爱敬堂、永锡堂、以及汪氏的槐里堂、古钟楼。

作为霞山郑氏总祠的裕昆堂,始建于明代,据《郑氏宗谱》记载,裕昆堂形制恢弘,“嘉靖己卯年聿建中堂,万历己卯再营后寝,其前厅则扩自万历癸卯,至天启七年始葺门壁,崇祯三年始建明堂……祠极体制之隆,祠制祀典之严,祠垂祖训之善”。祠堂内门屋、戏台、亭堂、寝殿等部分一一具备,有两人合围大柱子8根,一人合围大柱36根,牌楼式戏台高亢巍峨,雕梁画栋。

由于裕昆堂是霞山郑氏大宗祠,“在列祠首者固宜陆续而修葺之”,因此历史上曾屡次重建扩建,如明代历次扩建,以及清乾隆年间和清光绪年间都有建设行为。上世纪70年代一场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方圆二十里都能看到火光,现四周围墙仍在,门面砖雕保存完好,内柱础、覆盆尚存,平面分布保存依旧。站在大祠堂门口,抬头看高大雄伟的石门坊,仍可领略当时盛况。2015年,裕昆堂改建为文化礼堂,霞山村举办大型的文艺活动会在此进行,吸引全村老少前来观摩。


郑氏宗祠永锡堂座霞山二村东北面,北朝东南,共有三进,平面呈凸字形,占地面积约660平方米。第一进戏台,悬山顶,重檐翘角,明间柱上有牛腿承托;第二进厅,面阔五间,通面阔18.3米。明间两缝五架抬梁带前双步,檐柱上有牛腿,曲梁两端用雀替。明间有减柱造法,曲梁、月梁雕刻精细,有龙凤、人物故事图案。第一进至第二进中间有天井,两边下为走廊,上有厢房;第三进,面阔三间,通面阔11.30米,该进1928年重建。整座建筑砖砌墙,有覆盆形、鼓形、方形石柱础,三合土地面。该建筑布局合理、用材粗大,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建筑风格,也体现了一定的艺术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201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郑氏宗祠爱敬堂,位于马金镇霞山村北,座北朝南,据《郑氏宗谱》记载爱敬堂始建于明正统乙丑年间(公元1445年)。屋面阴阳合瓦,砖砌墙,三合土地面,共分三进,总建筑面积760平方米。第一进面阔五间,进深二间,梢间用四柱,通面阔17.7米,通进深6.7米,明间七架抬梁式,山墙七架穿斗式梁架。大门板门,分为两扇,现两边各添一小门,雕刻图案,脊瓜柱有麻叶头装饰。第二进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梢间用五柱,通面阔11.7米,通进深9.9米,梁架与一进同。

第三进,七架抬梁式(明间)有单步梁,山墙七架穿斗式单步梁。牛腿饰云纹,面阔五间,进深二间,通进深6.2米,前有一天井,深2.0米,用鹅卵石砌成,上用0.70米、高2米长方石板做栏杆,石板中间石柱上有“中华民国岁次癸酉壬”年号,据说这栏杆是后添的。整座建筑有直径0.35米、0.23米柱,柱础有覆莲花形、方形。进与进间天井两边都有厢房。用材粗大、雕刻精美。201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爱敬堂原为永敬堂,霞山富豪郑旦牵头着手重建本房支祠“永敬堂”。竣工之日,郑氏家族大请宾客,大摆宴席,时为明朝重臣商辂应邀赴会。酒席之上,郑旦拥排序为弟的商辂入主桌,而安排本为兄长的张鼓石坐偏位,商辂再三推让不掉免强落坐。在宴席的敬酒、对饮、言谈中,郑旦明显地表露出尊商薄张之意。宴别时郑旦请商辂为新祠堂题写堂名、书写楹联。商辂联想到刚才宴席上的情景,挥笔写下了"爱敬堂"三字,写就的楹联上联是:“爱亲者不敢恶于人”,下联是:“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寓意郑张二人要互敬互爱,郑旦读后深感歉意,意识到自己所犯之错,此后,“永敬堂”便更名为"爱敬堂"了,以警示后人。

同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启瑞堂,是民国富商郑松如的故居,是目前霞山村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之一,木雕完整,石刻逼真。民国四年郑松如在杭州创办了著名的浙东木材商行,他经营有道,用十余年时间便拥有了从杭州到霞山的十三家木材经营商行,并担任商行董事20多年,与国民政府各级官僚关系密切。郑松如回到家乡霞山兴建豪宅,取名启瑞堂。

现存的启瑞堂坐北朝南,中轴线略偏向东南,自南而北依次是轿厅、前厅、正厅、廊桥、后厅、偏厅等建筑,原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现存面积740平方米。建筑融入了大量的徽式与江南水乡风格,整体建筑风格小巧精致,木结构雕刻精雕细琢,牛腿雀替、拱梁梁柱、花格窗棂,连拱托挑头都精雕细刻。斗拱与梁柱上皆是飞龙彩凤,或莲花成祥,或文人墨客对饮泛舟。这些精致的木、石、砖雕,无不展示出当时雕工精湛技艺,更凸显出郑松如的富有。


徜徉在霞山悠悠的古道,感受着无处不在的古朴与悠久气息,放佛穿越到那曾经无比繁华的年代。岁月悠悠,虽经历千年,霞山郑氏后裔继续秉承先祖良好的家风家训,赓续前行,霞山也将愈发璀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梁柱   金溪   山村   老街   砖雕   人文荟萃   进深   宗祠   戏台   天井   宜人   风景   中国历史文化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