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新三板推直联机制,形成优质企业上市“快车道”

记者了解到,北交所和新三板近期推出了挂牌上市直联审核监管机制(以下简称直联机制),联动“挂牌审核—日常监管—上市审核”等各环节,在挂牌期间夯实规范运作基础的前提下,着力提高发行上市环节审核质量与效率,形成优质企业申报北交所上市的“快车道”。

业内人士指出,通过直联机制,预计优质企业可以实现常态化挂牌满一年后1-2个月内在北交所上市(即“12+1”“12+2”)。

直联机制形成北交所上市“快车道”

直联机制的推出让挂牌上市审核效率进一步提升,增强对优质企业的吸引力。

记者从北交所了解到,直联机制在企业客观条件、主观意愿以及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等三方面设置了入选标准。其中,客观条件包括了:一是着眼于推动企业挂牌满一年后快速上市的目标,要求相关企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北交所市场定位,不得为金融、类金融、房地产企业,不得为产能过剩行业或者《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规定的淘汰类行业,不得为学前教育、学科类培训业务企业,申报挂牌时满足北交所四套上市财务指标之一,并在直联机制适用申请书等文件中明确拟适用的具体申报标准,挂牌报告期内不存在重大违法违规等发行上市负面清单情形。二是充分体现服务国家战略、支持科技创新的导向,优先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相关服务业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适用直联机制。

在主观意愿方面,允许企业自愿选择、自愿参与,申请挂牌同时提出直联机制适用申请。同时,有明确的北交所发行上市计划,申报挂牌前已与券商、会所、律所等中介机构签订发行上市服务协议,计划在挂牌后18个月内提交发行上市申报文件。

此外,企业应自愿接受并配合各项审核监管安排,包括但不限于,上市尽调方面,挂牌后一个月内制定尽调计划,每两个月报告一次进展情况,提交规范问题清单并督促按期整改;文件编制方面,挂牌后6个月、12个月各提交一次招股书草稿,董事会召开后披露招股书草稿并提交申报文件草稿;风险揭示方面:挂牌环节以临时公告形式对上市不确定性进行风险揭示,挂牌后及时披露上市情况进展,出现进度不及预期等情形的,挂牌公司应当及时披露,主办券商应当进行风险揭示;辅导监管方面,原则上应在挂牌后6个月内提出辅导备案申请。

在中介执业方面,券商、会所、律所等中介机构已确定发行上市项目签字负责人并由其作为签字人员开展挂牌推荐业务。要求保荐机构项目组经验丰富,至少有一名保荐代表人有过两家及以上IPO(含精选层)保代签字经验。挂牌期间中介机构团队稳定,不得出现任意一家中介机构变更或者任意一家中介机构两名项目负责人均发生变更的情形。

在审核流程方面,北交所和新三板内部对直联企业全链条审核、监管、服务工作进行集中归口管理,实现各业务环节的无缝对接,支持直联企业挂牌满一年后迅速完成发行上市流程。

具体来看,北交所和新三板打破条线分割,组建专职部门,制定专门规程,切实提升审核效率。内部实施审核监管流程再造,对直联企业审核、监管、服务等工作进行集中归口管理,尽可能降低不同业务部门、不同工作人员“各管一段”带来的内部沟通协调成本,实现挂牌准入、持续监管、融资并购、发行上市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对接、程序对接、信息对接。对直联机制的适用情形、工作流程、制衡安排、纪律要求等予以明确。

市场各方参与积极

记者了解到,市场高度认可直联机制,北交所和新三板于近日组织召开了全体证券公司专项培训会,详细介绍了直联机制主要安排,超百家券商的近千名投行和新三板业务负责人参会。与会券商纷纷表示将重点推荐盈利能力强、成长性良好、创新能力突出的企业适用直联机制。

根据安排,申请适用直联机制的企业应提前报送适用直联机制的意向和预沟通材料,当前,已有14家企业报送了相关文件。其中,西南证券推荐的瑞能半导体、中信建投推荐的万达轴承,已分别于12月5日、12月11日提交了申报文件,新三板均于首个工作日完成了受理工作,并快速完成审核反馈定稿,分别于12月7日、12月13日发出首轮反馈意见,首轮反馈用时分别为2天、1天,挂牌环节审核效率大幅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直联机制是北交所基于和新三板一体发展的市场结构,对内部审核监管流程的再造,不涉及到业务规则、审核标准的调整。直联机制不是邀请制,不存在人为挑选企业问题,相关标准、程序等在内部工作规程中均有明确规定,已通过券商培训等方式向市场明确。另外,直联机制不是绿色通道、更不是保送班,与一般审核程序不存在套利空间,通过一般审核程序无法在北交所上市的企业也不可能通过直联机制上市。

业内人士指出,已有大量实践案例表明,只要公司治理健全、信息披露充分、尽职调查到位,已挂牌公司通过一般上市程序同样可以实现快速发行上市。当前,设置相关财务、行业、中介机构执业等方面的要求主要出于试点期间防控风险的考虑,试点成熟后将积极研究扩大试点范围。新三板、北京证券交易所公平对待非直联企业与直联企业,在规则适用、条件准入、审核标准和监管强度等方面一视同仁。

责编:钟 恬

校对:祝甜婷

·END·

最具价值的原创新三板微信号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zqsb_bzzx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快车道   企业   草稿   券商   试点   情形   环节   年后   效率   风险   业务   文件   标准   程序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