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冬至前后要这样养生才对!

《易经》中有“冬至阳生”的说法,即:节气运行到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从而发挥其滋补功效。简而言之,冬至前后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时期。

饮食·“三多三少”

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要注意合理搭配。食宜清淡,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咸食品。冬天阳气日衰,脾喜温恶冷,因此宜食温热之品,以保护脾肾。吃饭宜少量多餐,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

中医上讲,绿色食物有益肝气循环与代谢,还能消除疲劳、舒缓肝郁,多吃些深色或绿色的食物能起到养肝护肝的作用。在此,推荐一道木耳炒文武笋。平日里人们往往吃的比较油腻,这道菜能去脂解腻,而且营养丰富。木耳炒文武笋的主角就是绿色莴苣,将莴苣切成滚刀块,然后加上适量的木耳和冬笋,放少量油清炒即可。

总的来说,适合冬季进补的食物不少,大致可分为平补、温补、滋补三大类。大家可根据自身体质,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进补,切不可盲目进补。

运动·两大原则

【原则一】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

应避免大汗淋漓的高强度运动,否则会使阴津和阳气丢失,不利于闭藏,还容易感受风邪。选择强度适中的运动,让身体发热或微微出汗即可。可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佳。运动时,要选择在向阳的地方进行,如操场、运动场等。

【原则二】选择适当的运动时间

如果运动时间不适合,会消耗人体内储存的能量,扰乱正常的生理周期,无法得到真正的健康。应等阳光出现才外出活动,因为冬季天气寒冷,晨练过早容易使人体受寒冷空气刺激,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专家建议,可将晨练安排在7点到9点这个时间段。

起居·早睡晚起加子午觉

中医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也”,气候变化影响人的生理活动。春夏为阳,气候温热;秋冬为阴,气候寒冷,人也随着四时气候的变化,而发生生理上的变化。冬季的3个月份,是阳气收藏的时期,天气非常寒冷,应重视保护身体阳气,不要使阳气过度耗散。如果冬天过度消耗阳气,体内阳气存储不足,则次年春天容易发生四肢无力、头晕之类的现象,对养生不利。因此,这个时候起居也应多加注意。

民间养生有“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的说法,冬至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黄帝内经》里就提到:“早睡晚起,必待日光。”是指晚上9点钟上床入睡,早晨太阳出来了再起床,就是所谓天睡我睡,天醒我醒。冬至过后,适当早睡、晚起,不熬夜,顺应生命节律是很有必要的。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冬至   莴苣   阳气   节气   起居   木耳   气候   生理   寒冷   冬季   食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