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纪游之二-华清池

疫情严重宅在家出不去,随我神游天下吧


到古城西安,不去骊山,大约找不出几人。我的游兴极高,自然要“到此一游”。

骊山,位于陕西省临潼县南侧,距西安30公里。山脉东西走向,长约10公里,南北宽约7公里,呈现为一个不规则的矩形,远远眺望,犹如一匹俊美的骊马(即纯黑色的马),古人因而名之为骊山。又因其山势雄峻奇伟,遍生苍松翠柏,风光美如锦绣,亦有人称之为绣岭。到了骊山脚下,我倒没看出骊山象什么黑马,不过绣岭却是当之无愧:山上层层铺绿,那绿又因树种不同有深有浅,加上点缀其间的红、黄、紫各色花朵,煞是好看!

骊山不仅景色宜人,而且名胜古迹遍布其上,如老君殿、老母殿、烽火台、石瓮寺等,更有那“西安事变”的遗址“兵谏亭”坐落在山腰,吸引着如织的游人前来观看当年蒋介石仓皇逃跑时的踪迹。不过,比较起来,此地名气最大、游人最多的所在,还要首推山脚下的华清池。


相传,华清池已有3000年的历史。西周末年,周幽王就曾在此修建骊宫,那时这里“上无尺栋,下无环墙’,沐浴时可见星辰,故名“星辰汤”,汉代初年,武帝将其扩建为离宫,唐中叶,高宗将其更名为“温泉宫”。唐玄宗天宝六年,经扩建后,又易名为华清宫,华清池即由此而得名,一千多年来沿袭至今。

今天人们知道华清池,大都是借助古代诗人的形象描绘,其中尤以白居易的《长恨歌》影响最大。诗中说杨贵妃“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由此可见当年这位以丰满见宠于唐明皇的美人在此沫浴的情形。


古华清池早在唐代天宝年间已毁于战火,今华清池是50年代末重新修葺和扩建的。步入其内,只见殿宇轩昂,楼阁起伏,亭台瑰丽,庑深廊回,仍是唐代的古建筑风格。令人惋惜的是,由于地质结构的变迁,被称为“贵妃池”的“海棠汤”及唐玄宗沐浴用的“莲花汤”都已枯竭,我们已看不到当年温泉如涌的情景了。值得庆幸的是,华清池仍有4个泉眼在日夜奔流,每小时总流量可达120吨,水灌常在40摄氏度以上。经化验,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和有机物质,对风湿症、关节病、皮肤病均有很高疗效。当地政府利用这泉水,开辟了近百间浴池,供各界人士沐浴。


登上“海棠汤”前的“晾发台”(据说杨贵妃每浴之后都要在这儿晾发),望着摩肩接踵的游人,我心中不由生发出几分感慨:星移斗转,世事沧桑,华清池再也不是帝后王妃们骄奢游玩之所,而成为劳动人民游览休息的胜地了。历史,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奇伟   西安   老君   西安事变   天宝   贵妃   唐代   游人   温泉   当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