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武帝卷26-皇室奇葩,栗姬的儿子们终于都死光了!

通俗易懂说历史

洞察人性阴暗,洞悉人心不堪

人生如战场,办公室斗争必读

日拱一卒,每天进步一点点

西汉的武帝时代比较长,涉及到的人和事非常多,头绪多线索多脉络复杂,有朋友留言催促赶紧写汉匈大战、卫青霍去病……稍安勿躁,莫要小孩子心性,这些兵事放在历史长河里,固然璀璨,但历史远不止打仗,还有很多很多的人、事同样闪光、甚至更加灿烂,值得我们研究、熟悉,至少也应该知道。

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抽点时间介绍一下那个时代武帝身边的人,这些人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会频繁出现……好吧,我知道大家更喜欢八卦啥的,首先我们来讲讲武帝的兄弟、子侄们,看看当时这些生于顶级圈层的人物,都是些怎么的奇葩!


孝景皇帝十四男。王皇后生孝武皇帝(刘彻)。栗姬生临江闵王(刘)荣、河间献王(刘)德、临江哀王(刘)阏。程姬生鲁共王(刘)馀、江都易王(刘)非、胶西于王(刘)端。贾夫人生赵敬肃王(刘)彭祖、中山靖王(刘)胜。唐姬生长沙定王(刘)发。王夫人生广川惠王(刘)越、胶东康王(刘)寄、清河哀王(刘)乘、常山宪王(刘)舜。——汉书

这里整体罗列一下,武帝的老爹景帝,在古代帝王当中算是比较能生的,一共十四个儿子,够一个足球队了;景帝下线后,这十四个小子一帝十三王,形成武帝时代最顶级的圈子。

多说一句,文中红色标出的王夫人,大家要注意一下,这是武帝的小姨——是的是的,武帝的外婆是个狠人,一不做二不休,将俩女儿全部送给景帝了!


一、河间王刘德

河间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以金帛招求四方善书, 得书多与汉朝等。是时,淮南王(刘)安亦好书,所招致率多浮辩;献王(刘德)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采礼乐古事 ,稍稍增辑至五百余篇,被服、造次必于儒者,山东诸儒多从之游。——资治通鉴

事物都是相对应的,武帝上位的反面,是栗姬、以及栗姬儿子们的全线溃败——栗姬长子是前太子刘荣,由于老娘不给力,被刘嫖、王皇后联手薅下来,最后自杀;其余儿子,小心翼翼、夹着尾巴,苟延残喘。

这位河间王刘德,也是栗姬的儿子,在藩国(河北沧州一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实事求是,这四个字最早可以追溯到刘德这里!不仅如此,刘德还发榜求书,重金从民间搜罗各种古代散落的书籍,其图书库的藏书量与汉王朝中央政府的国家图书馆有一拼。

当时淮南王刘安也投身文化(意识形态)事业,但刘安动机不纯,招揽的文人都是些浮辩之人,能说会道,混吃混喝,没啥节操。

刘德搞到了很多先秦时期的古书旧书——科普一下,秦汉是中国文字的分界线,西汉以前,都是用篆书,特别那种古篆体,如同蝌蚪文;汉代开始,除了玉玺、印章啥的,都用隶书,这就精简多了……中国文字有严格的演化线,秦汉之际是比较重要的一次演进。

总之,刘德好学、下士,自身血统尊贵不说,家里书多、身边文人多,其行为举止符合古典礼节,思想言行遵循儒家传统……因此,这人在当时上层圈子里口碑非常好,形象十分正面。

总之,上层人物就该这个样子,刘德就是大家伙的标杆、楷模——我想说的是,按照历史阴暗的惯例,这种情况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肯定颇有气候……就算刘德本人没啥野望,但也不可避免会被有心人利用!


冬,十月,河间王(刘德)来朝,献雅乐,对三雍宫及诏策所问三十余事;其对,推道术而言,得事之中,文约指明。天子(武帝)下太乐官常存肄河间王所献雅声,岁时以备数,然不常御也。春,正月,河间王薨hōng,中尉常丽以闻,曰:“王(刘德)身端行治,温仁恭俭,笃敬爱下,明知深察,惠于鳏guān寡。”大行令奏:“《谥法》‘聪明睿知曰献’。谥曰献王。”——资治通鉴

这一段讲了几件事——

1、-130年十月,岁首,刘德来朝,献雅乐,就是朝廷祭祀大典使用的音乐……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祭祀,那是唯二的重大项目(你一个藩王,还是栗姬的儿子,献啥不好,献雅乐,这是献么,这是示威!

2、并对三雍宫的各种典章问题发表意见、同时回答了皇帝布置的作业,三十多道题目,其所答,不仅依据儒家道统,而且得事之中,文约指明,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语言精简直接,赢得一片喝彩(这些人对刘德喝彩,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对武帝喝倒彩?

3、武帝很高兴,让乐师收藏刘德所献的雅乐,经常练习,但武帝极少使用(这能用吗?人家献这个就是打你脸的

4、同年,正月,春天,刘德hōng,诸侯死曰,这事搞滴,从长安回来没几天就下线了……最后朝廷给了个谥号,叫你丫献雅乐!),这是个美谥,聪明睿知曰献


刘德死得这么突然,就没人怀疑有啥问题?

当时肯定有质疑的,但因为距事发年代忒近,有所避讳,所以史记、汉书都语焉不详……不过,肯定是有确凿史料流传下来——

河间献王(刘德)经术通明,积德累行,天下雄俊众儒皆归之。孝武帝时,献王朝,被服造次必于仁义。问以五策,献王辄对无穷。孝武帝艴然难之,谓献王(刘德)曰:‘汤以七十里,文王百里,王其勉之。’王(刘德)知其意,归即纵酒听乐,因以终。——陈寿的汉名臣奏

这一段出自东汉末、三国期间陈寿编篡的集子,大意是说,刘德来朝,不仅以地方藩王身份向中央献了雅乐(打脸示威),还侃侃而谈,武帝问啥他都接得住,这个接得住,我估计,不是说他都能有精彩的回复,而是——如同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很能讲,但都是强词夺理,而且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大放厥词,大家都知道这厮是胡扯,但涉及道德又没法公开反驳,只得内心问候丫。


武帝是不是也被刘德满嘴的道德震撼住了,不能公开斥责,但还是发了脾气,非常不高兴,直接上手揭露刘德内心的阴暗——汤以七十里,文王百里,王其勉之,这话从皇帝嘴里说出来,性质就非常严重了……商汤(商朝的开国者)起家的时候只有七十里的地盘;周文王周朝的奠基人起家的时候,只有一百里的地盘;那谁,刘德,没有华,你加油啊!(你那点小九九我能不知道?你就是想谋逆!

这话总结起来意思就是,你赶紧死吧!不管别人有没有听懂,反正刘德肯定是听懂了,回到藩国啥也不做,天天嗨皮,日日作乐,不几天就完蛋了——刘德一死,栗姬这边就彻底没人了,再没翻盘的指望!

身边人:大王,为了家人,你要保重啊!

刘德:为了家人,快,扶我起来,我还行……


二、鲁王刘

鲁恭王(刘)以孝景前二年立为淮阳王。吴楚反破后,以孝景前三年徙王鲁。好治宫室苑囿狗马,季年好音,不喜辞。为人口吃难言。——汉书

鲁王程姬所生,起初为淮阳王,吴楚之乱后调整为鲁王。

这厮,好治宫室苑囿狗马,喜欢大房子、大花园,还喜欢斗鸡狗马,晚年溺于音乐,不爱辞赋这些,为人口吃,可能还口齿不清。


鲁恭王(刘馀)好斗鸡鸭及鹅鴈yàn。养孔雀鵁鶄jiāo jīng俸一年费二千石。——西京杂记

西京杂记在史学界很有地位,可以当作正经史料。

上面这段的意思是说,鲁王这厮,喜欢斗鸡斗鸭,还喜欢斗鹅和大雁,鹅和雁应该是一类,战斗力颇强悍。另外还养了孔雀啥滴,鵁鶄,应该就是池鹭一类的飞禽……孔雀、池鹭这些东西,一年饲养费用高达二千石——二千石,这是帝国顶级高官的俸禄,亲王们用来养小动物!


恭王(刘馀)初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宫,闻钟馨琴瑟之声,遂不敢复坏,于其壁中得古文经传。——汉书

鲁王起初喜欢建造宫室,就是盖房子,修园子,鲁国,孔子的故乡,为了扩大宫殿,不停将周边百姓的屋子拆了,给不给补偿不好说,就算给估计也是三瓜俩枣,最后竟然孔子旧宅也不能幸免——管你啥大师、导师,在亲王面前,屁都不是!手下人问这是老孔的宅子,拆不拆?鲁王大手一挥,拆丫滴!

结果,孔子显灵,闻钟馨琴瑟之声,老孔点你了,差不多得了,再乱来,召你下来面谈——鲁王也怕了,立即叫停……这个过程中,从老孔旧屋的墙壁里,发现一些古典旧书,都是先秦文字,古篆,蝌蚪文,“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

今天讲了河间王刘德和鲁王刘馀,这俩还算正常,后面说点奇葩。


用古人智慧

武装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雅乐   淮阳   西京   河间   临江   孔子   儿子   宫室   汉书   资治通鉴   奇葩   皇室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