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万里路的践行者-徐霞客的30年

你知道“中国旅游日”是根据谁敲定的吗?就是我们今天文章的主角,徐霞客。而“中国旅游日”即5月19日,正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日~

徐霞客旅游考察之历程

徐霞客的旅游考察事业,起于弱冠万历丁未泛舟太湖,讫至天命崇祯庚辰抱病东归,三十余载,其东渡大海而登普陀,西抵秦陇而攀华山,北历晋冀而览恒岳,南至南海而游罗浮,西南则远骞滇西边陲,“驰骛数万里,踯躅三十年,足踏天下半”。

徐大半生游历之范围含现今之苏、浙、皖、鲁、冀、京、赣、闽、粤、豫、陕、鄂、晋、沪、湘、桂、黔、滇等19个省、市、自治区。此外,徐或游川。霞客旅行考察程间“不避风雨,不惮虎狼,不计程期,不求伴侣,以性灵游,以躯命游”,真可谓“亘古以来,一人而已。”

徐霞客,名宏祖,字振之,霞客其别字也,江阴梧塍里人。幼时即可“矢口即成诵,搦管即成章。”而其又特好奇书,博览古今史籍、舆地志及山海图经。并遍览家之藏书,“益搜古人逸事”。私下里将这些书籍覆于经书下偷看,其对科考并不感冒,但又担心违背父母之意愿,故强应“括帖藻芹之业”。

万历三十年年,其十五岁,应童子试,不举,自此再无意于功名。万历三十四年,其十九岁,父亲徐有勉遇盗扼而死,其遇此大故,“哀毁骨立,……如白衣苍狗,愈复厌弃尘俗。欲问奇于名山大川。”

徐之旅游考察历程有三:

1.早期观光揽胜,起于万历三十五年秋(公元1607年)讫至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

这一时期徐霞客因传统文化之熏染,使其尤崇敬国之北于中国文化方面之崇高地位,故而霞客游之首选乃幽燕、三晋及齐鲁大地以至五岳。这一点可在霞客天启三年(1623年)游历完嵩山后的慨叹中窥见一斑,“余髫年蓄五岳志,而玄岳出五岳上,慕尤切”。

徐霞客受“父母在,不远游”传统观念的束缚,其在弱冠之年才首游。且首游时,顾念“有母在堂,不敢请”,母亲王孺人鼓励他“志在四方,男子事也”,并亲为其制“远游冠,以壮其行色”。这也拉开了徐霞客常年累月旅行考察的帷幕。

其游多在春秋,每次出游短则十天有余,长则三月,是时断时续的“有方之游”,“定方而往,如期而还”。这期间,徐母曾两次与之偕游,以实际行动支持徐之旅行考察事业。徐霞客这期的出游,主要是搜奇访胜,游历名山大川,往往是欣赏性重于地理考察,但已注意地理景观的考察和探索,并订正了一些旧误,探索了一些自然现象规律性认知。

如“循路登绝顶,荒草靡靡,山高风冽,草上结霜高寸许,……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盖为高寒所勒耳”。徐霞客观察到山地随海拔之上升,气温显著下降,山顶山脚气候微环境不同,植物生长状况迥异,此时其已注意到地形、气候和植物生长之间的关系了。

又“离国清,从山后五里,登赤城,赤城山顶园壁特起,望之如城,而石色微赤,岩穴为僧舍凌杂,尽掩天趣。”由此叙述,即可明显看出,霞客已注意到岩石性质与山地形态的关系。

2.中期点游休整,起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讫至崇祯九年(1636年)。

前期观光揽胜旅行后,这时期,他多半时间家居。但,期间徐仍有出游,盖缘母大故,其每次游历时间都较长。徐霞客曾再游浙之天台、雁荡,晋之五台山及北岳恒山,二游闽,三访漳州,远至粤之罗浮山。

期年间忽南忽北,历程岂止万里?这时期徐之旅行显然已由单纯之搜奇访胜转而为“探奇测幽”的地理考察阶段了。同期亦为徐料理家事,为其后之万里遐征准备期。

3.末期西南万里遐征,起于崇祯九年秋(公元1636年9月)讫至崇祯十三年夏(1640年6月)。

这时期是徐霞客连续出游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硕的一次出游,也是其一生中最后一次出游。其旅游考察目的真正具有了科学意义,考查内容也更为广泛,对西南广大石灰岩地区的岩溶地貌做了最详细、最忠实的考察记录,成就卓著。如徐霞客考察云南宝山水帘洞,“崖间有悬干虬枝为水所淋漓者,其外皆结肤为石,盖石膏日久凝胎而成”。其对石灰岩地貌的形成给出了符合现代科学的合理性解释。

关于河流水系、山脉走向及火山地热的考察,徐霞客建构了其独特的地理思想及考察方法。如徐霞客在地理上的五大重大发现:南、北盘江之源流;澜沧江、潞江之出路;枯柯河之出路及碧溪江之上流;大盈、龙川、大金沙江三江之分合经流;江源等。

同时,徐霞客还对西南民生民俗、民族压迫、经济态势及边疆治安等社会状况做了精辟的记述。如贵州安庄“为安邦彦所荼毒,残害特惨,人人恨不能洗其穴”;“沙营土官初故,其妻即郎岱土酋之妹,郎岱率众攻之,人人俱奔窜于鼎站”;“诸彝种之苦于土司糜烂,真是痛心疾首,第势为所压,生死唯命耳”。因土司纵容,甚至还有人掠卖人口,“土人时缚行道者,转卖交彝。如壮者可卖30金,老弱者亦不下10金。如借伦诸土州隔远,则辗转自近州递卖而去”。

徐霞客还为后世留下了融科学、文学于一体的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其被誉为“古今纪游第一”,“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的“千古奇书”。

徐霞客旅游考察的特点

1.时间长,区域性强,以春季为主。

徐霞客,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首游到崇祯十三年(1640年),因“病足……丽江木守为饬舆従送归”,历经三十余年。

也就是说,徐霞客的青年、壮年和晚年都是在外出旅行考察中度过的,他为旅行考察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徐霞客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难得的终身旅行家。关于徐霞客终生外出旅行考察的次数,徐霞客本人及其同时代的人并没有给出确切的数字。

但是徐霞客的挚友钱谦益及陈寒辉分别在《徐霞客传》和《徐霞客墓志铭》中作了叙述、罗列;丁文江在《徐霞客先生年谱》中以年排列为18次;褚绍唐在《增订徐霞客年谱》则记述了20次。徐霞客一生游遍了大半个中国,但徐之出行方向和目的地选择则具有明显的趋向性和地域偏好。

徐霞客的一生以天命之年万里遐征为分水岭,而现今留下的出行日记记录的数量前后期有显著差异:西南万里遐征期间记录的游记日数达总量的86.28%;而20岁至49岁30年之中,记录的日记数仅占13.27%。同时,徐霞客的出行方向主要集中于南方诸省,向南方出行的记录年数达15年,占其总出行记录的75%,而向北方诸省的出行记录仅占25%。

由此可见,徐霞客的旅行及记录具有明显性差异:南方地区突出的高于北方地区。为何徐霞客一生的旅行历程更多的发生在南方?众所周知,中国南方无论是在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方面的区域多样性较之北方都更丰富。

徐霞客之所以能在石灰岩地貌和洞穴学方面扬名于世界,就在于中国江南丘陵地区和西南喀斯特地区不仅在水平尺度上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变化,还在海拔方面具有相对高度较大的垂直带谱的变化,而这些优势也为徐霞客巨大成就的取得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再者南方少数民族地域文化和北方汉族地域文化也具有较大差异。

徐霞客之游历在当时就为人所称道,时人称其山水之游是“章亥之所未经,郦道元之所为注,禹粮穆骏之所未历,卢敖昌寓之所未逢”,范围大大超过前人。

徐霞客晚年也为自己能广游天下而自豪,将自己的西游与汉代张骞、唐代玄奘、元朝耶律楚材三人相提并论,“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汉沙,上昆仑,历西域,与三人而为四,死不恨矣”。

2.旅游与科学考察紧密结合

徐霞客的旅游不是一般意义上文人雅士的模范山水、修身养性,也不是受朝廷委派肩负政治使命的张骞或为了传播宗教而远渡西行的玄奘,而是贯穿了郭熙《林泉高致》中的求远求全求实的精神,是旅行探险与科学考察紧密结合的科学探险旅游。徐霞客的家乡江阴,地处吴地。当时:吴人好游,以有游地,有游具,有游友也。游地则山水园亭多他郡;游具则名酒佳肴、画船箫鼓,咄嗟而办;游友,所谓清客也,工为声伎,富室朱门,相引而入,花晨花夕,竞为胜会,听者为之动情。由此记载可以看出,当时江浙一带,吴人沉湎于吃、喝、玩,声色犬马之乐的“休闲旅游”。

徐霞客则不甘心做“藩中雉,辕下驹”,并在其母亲“志在四方,男子事也”的鼓励下,“以身许山水”“访山如访友,远游如致身”的大无畏精神,突破了当时盛行的“休闲旅游”,开创了旅行探险与科学考察相结合的新天地。潘耒称徐之游是“置身物外,弃绝百事,而孤行其意”的“无所为而为”,称赞徐霞客是古今“以性灵游,以躯命游”的第一人。

而赵翼在其为叶廷甲所刊《徐霞客游记》的《题辞》中明确指出了霞客旅游的科学使命:“问渠意何为?曰欲穷壮观,将成一家言,亲历异遥,盼注证郦桑精,经订岳、渎诞”。霞客本人也多次论及其旅游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求得真知,订正旧说,纠正讹误,“山川面目多为图经志籍所蒙,故穷九州内外,探奇测幽……不惮以身命殉”,“昔人志星官舆地,多以承袭附会,即江河二经,山脉三条,自记载来,俱囿于中国一方,未测浩衍,遂欲为昆仑海外之游”。

徐霞客将自己视为大自然的一部分,视为“山川之身”,立志为求得真知而献身。

徐霞客在万里遐征临行前对其子说:“譬如吾已死,幸无以家累相牵矣。”同时他还在与陈继儒的尺牍中谈到西游的决心:弘祖将决策西游,……其地皆豺嗥鯃啸,魑魅纵横之区,往返难以时计,死生不能自保。尝恨上无以穷天文之杳渺,下无以言性命之深微,中无以砥世俗之纷沓,唯此高深之间,可以目摭而足折。……漫以血肉,偿彼险巇。

其西游时湘江遇盗,游资尽失,友人劝他东归,觅资再来,他认为如遇险而返,家人知其旅途险恶,“必无放行之理”,表示“不欲变吾志”,继续西游,并说“吾荷一锸来,何处不埋吾骨耶”,颇有“青山处处埋忠骨”的豪迈气概,随时准备为科学旅游考察而献身。

徐霞客通过自己的科学旅游考察,订正因袭之说,“征事考实,书之不足尽信如此”,“非躬至,则郡图犹不足凭也”,“乃知统志与郡志之所误不浅也”,使得“千百年莫之一睹”之山川的本来面目得以展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赤城   崇祯   山川   西游   科学考察   石灰岩   万历   旅行   科学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